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政办发[2018]120号2018年7月21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目标到2018年底,全省7262个贫困村中的3594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都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到2020年,全省贫困村村级集体经  相似文献   

2.
<正>陵川县把19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破零和82个收入不足1万元村提升,作为当前该县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挂图作战,坚决打胜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攻坚硬仗,力争到2017年底,全县378个村(社区)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至少达到1万元以上,并找到稳定的收入渠道和发展壮大的有效路径。压实乡、村两级的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促进工作开展;各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坚持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破零"作为抓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山区贫困村集体收入为零。以宁德市周宁县为例,该县140个建制村中,无村集体收入的达104个。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的主体经济成分,村集体收入为零意味着村集体没有造血功能,村农业生产设施与民生项目建设就会缺乏经济支撑。可以说,一个没有集体收入的贫困行政村,即便靠政府、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脱贫摘帽,也很难保证不会返贫。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和增长,实现贫困村的摘帽。目前贫困村发展集体产业普遍面临没钱、没地、没专技人员  相似文献   

4.
<正>东兰既是革命老区、岩滩水电站库区,又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经济基础落后,贫困点多面广。如何让老区人民甩掉贫困帽?东兰县委、县政府依托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结合推进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确定了发展以东兰乌鸡为首的"十大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造福老区人民。"我们现在主要通过发展东兰乌鸡养殖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正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宁市青秀区积极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目前,城区37个行政村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吃下"定心丸"。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架构建设,建立12个产业联合党小组,吸纳党员致富能人194人,通过"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形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  相似文献   

6.
章雪瑶 《今日浙江》2021,(13):104-105
从三门县城往东南方向驱车近一个小时,公路直通最南边的一个村庄——浦坝港镇金家峙村. 三门兼具山海之利,鲜甜的小海鲜更是闻名全国,但金家峙村因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和劳动力,村集体经济近乎为零,曾是个名副其实无资源、无产业、无劳动力的"三无乡村". 2018年,金家峙村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帮促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同年,为改变落后现状,金家峙开始发展"红美人"柑橘产业,各级政策、资金也相继落实.如今,全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7000元增至2020年的1.3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30万元,短短几年,一跃成为全县"共富典型".  相似文献   

7.
<正>光伏扶贫是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不仅符合清洁能源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贫困村(户)特别是失去劳动力和无固定收入贫困户收入的最佳手段之一。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光伏精准扶贫实现了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其中包括8.8万户失能贫困户,解决了956个贫困村无集体收入的问题。以芜湖市无为县为例,2016年全县实施户用3KW光伏1250户,村用60KW光伏61个贫困村,为贫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区以做好"七篇文章"为总抓手,持续用力推进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全面消灭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初步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的"六个转变"。截至2019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新增总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8.3%;所有行政村当年集体经济新增收入均突破4万元,18.6%的村当年新增收入超过10万元,5.4%的村当年新增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贫困村产业如何发展?读了《当代广西》2017年第10期由熊千梅所写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有绝招》一文,不但深受启发,而且也找到了答案。贫困村产业发展多离不开种养业,而种养业风险是很大的。因此,贫困村产业发展除采用"产业+扶贫"这个模式外,还可以通过"基地+合作社+产业+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性保险"的方式,重点对种养业在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太行山腹地,一个地上无企业、地下无矿藏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就是晋中市左权县龙泉乡连壁村。这个仅有159户、390口人、耕地1820亩,荒山荒坡却有1.5万多亩的小山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扬不甘贫困、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连壁精神",走出了一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新路子。2019年,村集体资产达到1650万元,村集体当年实现收入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5万元,远远高于全县当年7680元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一个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缺乏资源的普通小山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我们村购置了商铺转租,7月份实现收益3万元,获得了第一桶金。现在正在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林木加工销售和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力争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钦州市灵山县文利镇升和村党支部书记檀余初信心满满地说。升和村属于水库移民整村搬迁村,地处偏远,因山林、田地少等被列为深度贫困  相似文献   

12.
田永清 《前进》2017,(10):51-52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代县紧扣"新、扶、宜、活"四字标准,重点抓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点,精准聚焦强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扎实打好村集体收入"破零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县377个村共有326个村实现集体收入"零"的突破,其中5万元以上的达137个,使得各村实现了"政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2016年以来,翼城县按照市委"千村破零行动"统一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汇聚改革动力,大胆探索实践,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初显。一、主要做法翼城县共辖10个乡镇212个行政村。2016年,全县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400.3521万元,村均收入16.04万元。其中116个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全部  相似文献   

14.
<正>推进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北京市今年计划推进温泉村和温泉社区、白家疃村和白家疃社区进行村居融合,成立相应的地区工委(管委会),推动传统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转型。温泉镇新型社区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是:一要建立"1+2+N"新型社区服务体系。"1"指基层党组织"一个中心",即新型地区工委统领全局工作。"2"指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和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两大体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贵州省黔南州委组织部举办"深度贫困村村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100名深度贫困村村委会主任前往"充电"。培训班围绕增强贫困村村委会主任主业意识,提高带头创业致富脱贫能力主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实际,专门设置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优化脱贫资金效能、抓集体经济发展与脱贫产业培育、脱贫项目实施与  相似文献   

16.
正伊川县高山镇谷瑶村是省定贫困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耕地面积1100亩,全村478户17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372人(包含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34户151人)。2015年之前,该村村民收入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2700元,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收入均滞后。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15年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以来,村两委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17.
松滋刘家场镇辖11个村,其中5个村是松滋市有名的贫困村。近几年来,我们认真治标,着力治本,持之以恒,使全镇出现了村村无亏空、有积累的新局面。据统计,1998年村级净积累达到4434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839万元),村平403万元。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正>内乡县岞曲镇魏营村是一个浅山丘陵地方,由于水源缺乏、传统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不高等因素一直是困扰该村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如何让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在魏营村落地生根,成为摆在县人大代表、魏营村党支部书记魏文献及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现阶段,魏营村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19.
正桂林市兴安县按照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强化绩效管理,坚持推行"两不变三提升"工作思路,顺利推进脱贫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落地,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83%,共实现3507户12299名贫困人口脱贫、22个贫困村摘帽;2019年将完成1578户5217人脱贫、3个贫困村摘帽。对标准,重保障,帮扶政策保持不变。兴安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十一有一低  相似文献   

20.
中廖村     
《新东方》2016,(3)
<正>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地处东线高速公路与海榆中线公路交汇处,环境优美,是一个纯黎族村庄。中廖村民风淳朴,近年来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吸毒人员、无房屋违建的"四无"目标。全村总面积6810亩,分为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12户,总人口3350人。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中廖村通过"基层党建+服务平台,打造党员群众精神家园""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