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袁嘉 《德国研究》2021,36(2):86-104
《德国反限制竞争法》拥有成熟的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禁止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规制二元体系,其在第十次修订中加入了拥有竞争相关数据对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影响、拒绝开放数据接口行为如何适用必要设施原则、中介平台的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禁止具有跨市场竞争显著影响力的超级平台滥用行为等回应数字时代市场竞争新特点的条款.我国《反垄断法》修...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已成为许多创新企业的关键必要设施,以大数据为驱动的经营者集中在我国还未引起反垄断执法部门的足够重视。本文根据相关案例,分析了欧盟对大数据垄断相关市场的界定及遇到的挑战,认为根源在于现行反垄断法与大数据垄断相关市场的界定存在制度供需不匹配,需要制度补给并界定相关大数据市场,并对用户服务市场的竞争效应进行整体评估。  相似文献   

3.
刘迪 《德国研究》2021,36(3):117-136
大数据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数字平台的商业模式更是高度依赖个人数据的搜集和利用.数字平台以个人数据为交换条件,提供用户免费的网络服务,并加入广告商成为市场中的付费方,具有了正向的间接网络效应,将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形成了高度的市场支配地位和进入壁垒.由此引申出的问题是,违反个人数据保护法是否可以被同样...  相似文献   

4.
赵海乐 《德国研究》2023,(6):78-95+148-149
欧盟数字市场治理规则的“布鲁塞尔效应”在实践中同时出现了“事实上的限度”以及“法律上的限度”。前者是指数字企业通过业务拆分、法人人格分割、法律选择与管辖权设置、专门化隐私政策安排等方式,将非欧盟业务与欧盟业务进行剥离并适用完全不同的法律标准;后者是指他国法律传统与欧盟规则的互斥、他国数字经济实际需求与欧盟的差异,以及一国自由贸易协定(FTA)缔约需求对欧盟法影响的削弱。“布鲁塞尔效应”的限度源于他国企业与政府对于是否接受欧盟法的“成本—收益”分析。我国需防范欧盟数字市场治理规则对我国的价值输出,“扬弃”式地借鉴欧盟数字市场治理规则,以“互利共赢”为基础推行数字经济规则共建。  相似文献   

5.
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具有明显的功能主义的立法特征,体现了数据问题的复杂本质——保护法益的多样性。这包括数据主体对数据的支配权,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对数据的使用收益权,也涉及国家(地区)的数据主权。《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借助市场地原则和个人数据处理概念拓宽适用范围;遵循保护前置理念构建数据主体权利,将类型化的数据保护前置到数据收集、处理阶段,确立了数据可携权、删除权等非绝对性权利;引入了数据"归属"不排斥"利用"的跨境传输规则。该条例存在价值困境和技术困境,这是经济全球竞争格局下法律价值序列的平衡所提出的最大挑战。数据立法区域竞争的实质是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而法律价值序列处于变动平衡和重组之中,是立法者对市场竞争优势、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目标实现的不同选择和不同追求。数字技术引发的问题绝不限于是否立法,更在于采取何种价值序列、以何种方式立法,及如何与既有法律监管体系相协调。无论采取何种数据立法模式,技术路径绝非可取之策,机械分离数据主体和数据控制者,采取单一价值取向的个人数据保护法的立法模式,亦非数字时代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时尚家居     
《新民周刊》2012,(2):92-93
1Facebook床Facebook社交网站到底有多受欢迎呢?人们不仅热衷于每天浏览其网站,甚至也希望能够与它一起入眠。这款创意的概念床就综合了Facebook的图标、标志色等元素,它造型简洁别致,非常适合Facebook粉丝们使用。2便携卡片热蛋器冬天寒冷的早晨来只热鸡蛋,不仅暖手更加暖胃,这款卡片式的煮蛋器就是专...  相似文献   

7.
刘颖  刘文鉴 《德国研究》2023,(1):107-126+151-152
数字化时代助推电子商务平台高速发展,致使消费者在签订电子合同时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体现合同主体之间的平等性。为了应对数字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同时回应欧盟《现代化指令》并提升消费者合同内容的公平性,德国制定并分阶段施行了《公平消费者合同法》。《公平消费者合同法》就数字化中消费者保护的问题,分别对《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施行法》以及《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部分条款做了修改或内容的增加。一方面,在民法框架内,《公平消费者合同法》增加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无限期续约合同的限制以及电子商务中合同终止按键的义务,并规定含有排除转让内容的合同条款无效,以增加对消费者在持续性的数字服务合同中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在反不正当竞争领域,该法增设了企业记录电话推广同意的义务及相应的处罚规则,以保护消费者免遭非法电话广告的侵扰。德国《公平消费者合同法》回应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有关消费者保护的问题,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消费者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姬 《新民周刊》2012,(50):60-61
如果像微信、陌陌、米聊等其他手机语聊工具也具备YY的音乐和教育功能,YY目前的龙头老大地位还能维持多久?如果你不打网游,那你可能对YY语音一无所知,也不会知道日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广州互联网企业"欢聚时代"在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YY")时,对你意味着什么。YY可能意味着在线娱乐和教育的未来。当中国手机语音市场...  相似文献   

9.
华佳凡 《当代亚太》2023,(5):130-165+168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跨境数据流动改变了全球的政治经济生态。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及其主要盟伴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模式呈现显著分异。文章首先构建了测量一国政策模式的指标工具,识别了美国及其主要盟伴的政策模式,而后探究其成因。研究表明,在跨境数据流动领域,对数据流动的安全威胁认知是塑造美国及其主要盟伴政策的核心因素,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偏向起到了修正作用。具体而言,将数据流动视作安全威胁的集体主义国家会形成广泛本地化模式;将数据流动视作安全威胁的个人主义国家会形成有限本地化模式;将数据流动视作安全保障的个人主义国家会形成有限自由流动模式;将数据流动视作安全保障的集体主义国家会形成广泛自由流动模式。文章为测量一国跨境数据流动政策模式提供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指标,并揭示了美国及其主要盟伴的政策动因,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工具与基础,同时对中国寻求跨境数据流动领域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知名高科技企业华为发动的"市场战"和"技术战"不断升级,举世瞩目.美国一方面在需求端全面狙击华为产品和服务在美国和全球市场的扩张,另一方面在供给端直接切断上游企业对华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供应.作为全球霸权国,美国无视自由市场的基本规则,通过市场狙击和技术管制两种方式打击崛起国的明星企业,震慑崛起国的产业安全,这是对国际统一市场和跨国分工网络的公然挑战,必然削弱经济的全球化,加剧经济的民族化,从而可能从根本上威胁一个已经存续多年的自由国际经济秩序.这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市场和技术的控制能力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大国政治的权杖.美国针对华为所发动的两场"战争",不仅构成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秩序演进的一个分水岭,也为构建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十分生动的案例,同时还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将握有供应链权力的超级企业"找回来"提出了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阮莉云  覃福晓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2):94-108,152,153
为了适应越南深化经济改革的需要,使越南国内市场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2018年,越南对《竞争法》进行了大幅修改,这一举动表明越南政府对市场竞争的监管理念已经由本身违法原则转向合理原则,监管机构将更多地考虑企业竞争行为所带来的市场影响。新的《竞争法》引入了宽大制度,鼓励参与非法限制竞争协议的企业主动投案,并对竞争监管机构进行重组,将原监管机构越南竞争局(VCA)和越南竞争委员会(VCC)的职能整合成一个新的机构——国家竞争委员会(NCC),由新监管机构统一行使调查和裁决涉及限制竞争和不公平竞争行为的职能。新的竞争法采用合并式立法结构,由反垄断和反不公平竞争两个部分组成。探讨新竞争法中反垄断规制部分的修改内容,从适用主体的范围扩大、监管机构的重整、相关市场和市场份额、反竞争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济集中六个主要方面来阐释新旧竞争法在反垄断部分的修改,是了解新竞争法的最佳途径。同时从监管机构独立性不足、市场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阈值设定过低、严重垄断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这几个方面,分析新的竞争法在反垄断规制部分的修改会对在越南经营的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技术变革的驱动下,大数据已然向外交决策、规划和实践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世界一些国家的外交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在经验驱动之外,数据驱动正日益成长为一种全新的外交模式;从数字外交向数据外交的激进跃迁,展现了当今时代大数据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社会冲击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的外交理论与外交指导原则可能需要根据技术的进步而加以修正。考虑到大数据的技术特征以处理海量数据、非结构数据和即时数据见长,并以数据可视化作为分析结果展现形式,文章主要考察了大数据兴起对当前外交领域的介入态势及其对外交决策模式的冲击,概述了当前对大数据应用于外交领域的主要争议与若干案例应用,并简要评析了大数据驱动外交模式创新的未来前景与关键障碍。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政府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新形态,不仅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政府信息化到电子政务再到数字政府,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成就为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复杂治理工程,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展进入深水区,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亟待破解。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难,线上线下业务有机融合难,公私合作权责厘定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基于数据生命周期,加快完善数据管理制度;理顺业务部门关系,推动线上有速度与线下有温度的有机融合;构建公私合作机制,推动政企合作良性互动,为突破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展瓶颈寻求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付宇 《美国研究》2005,19(3):99-115
九一一后,在美国国内及其主要盟友的支持下,美国支配和塑造世界政治的能力骤然上升到近年来从未有的高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美国霸权主义甚嚣尘上,西方同盟体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美国支配世界的能力也大不如前。本文选取美日、美德两个同盟为案例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讨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文章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经历、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因素,最终导致日、德两国对西方同盟体系采取不同的政策。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西方同盟体系必将发生进一步分化,美国的霸权也决非没有界限。  相似文献   

15.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是法律实施的具体延伸和专业发展。日本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立法与实践历经了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其具体内容表征了鲜明的日本国法律特征。日本私人主体实施反垄断法的权责义务进一步明确、竞争政策目标确实得以维护、实施效率逐步得以提升,其对中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差序地位为双方提供了较大的合作空间。从数字经济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来看,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基础部分的合作基础深厚,在数字行为体部分的合作聚焦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数字媒体运营,在数字化应用领域的合作重点是智能工厂和智慧城市建设,而双方在数据治理领域存在明显分歧。展望未来,东盟内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理念的差异、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战略的不稳定性、美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取向的分歧以及大国博弈加剧带来的新挑战,都将给美国与东盟推进数字经济合作造成影响。尽管如此,美国与东盟仍将继续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并在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据保护与流动等议题上开展多边合作。面对美国在双方合作进程中的地缘战略意图,东盟将坚持战略理性,避免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洞视角,结合案例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深度剖析日本中小企业征信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1)日本中小企业征信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初步探索期、融合提升期、完善发展期3个阶段,且不同阶段的融资互信机制、结构洞主体及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2)3个阶段分别在政策引导力、市场拉动力和技术支撑力的动态作用下实现了持续演化;(3)网络结构洞主体是驱动生态系统演化的核心要素,引导各方主体协同推进日本中小企业征信生态系统不断向高层级跃迁。在此,基于生态系统视角拓展了关于中小企业征信的理论研究,也为中国在大数据赋能下的征信体系建设给予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董青岭  刘文龙 《欧洲研究》2023,(5):146-162+176
在新文科交叉研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关系研究迈向智能化分析的趋势初露端倪。放眼未来,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国际关系研究将越来越依赖于高密度、多模态数据的支撑和智能化分析手段的介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范式变革也越来越转向社会计算理论、人工智能技术与政治理论的融合。推动国际关系研究迈向智能化分析,首先要着力解决数据感知没有数据的问题,其次要解决智能计算算法和算力不可及的问题,全力推进国际关系研究转型为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的数据底座建设和算法底座建设,基于数据驱动和基于算法驱动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和议程。就此而言,未来国际关系研究将朝着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学术创新演进;而在此过程中,只有解决大多数而不是极少数研究人员的数据获取和计算难题,国际关系研究才能真正步入智能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美之间围绕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持久博弈的明确趋势,为此,需要在战略层面深入研究美国科技打击的长期策略选择.20世纪八十年代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打击,是目前为止展示持久博弈之下美国行为逻辑和战略选择最成功的案例,对该案例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当前美国对华科技压制的策略.对 日本半导体产业案例的分析表明,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参与者和体系维系者的双重角色,表面上以"倾销和贸易壁垒"问题和半导体协议为焦点,实际上采取"市场压缩"策略,即通过胁迫强制 日本产业直接退出全球市场和部分国内市场,迫使其进入"市场空间缩小—研发投入降低—技术实力下降—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华为案例的分析表明,尽管短期来看,美国对华为采取了全新的供应链打击,与日本案例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长期来看,两者呈现明显的相似性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美国表面上抛出"清洁网络"等议题,实质上采取"技术限制协同下的市场压缩"策略,试图在长时段内持续压缩华为的市场空间,使其陷入上述恶性循环,从而无法跟上全球产业技术持续演进的大潮而最终掉队.为此,政策应对需要高度重视市场空间在中美科技竞争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吉 《新民周刊》2012,(28):90-90
大数据意味着业务工作的管理数据,意味着民意社情的调查数据,意味着对大自然进行监控的环境数据,意味着所有可用信息的统称,于是,一个大数据,酝酿了对组织架构、治理模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变革的可能。你爱看书,经常上网淘,一来二去,基于购买行为,网站就了解到了你的偏好,除了在你浏览时一旁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书",你的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