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马的观赏竹都种到北京奥运会场馆了,这在我们县里也是头一回啊!"前不久,记者来到素有"浙北花卉苗木第一村"之称的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镇统溪村。说起村里的苗木产业,村党支部书记黄文德就向记者推荐村中的骄傲人物——苗木种植大户马明峰。"已有不少记者要找我,我都没时间,今天正好回家来开点税票,被你们赶上了。"45岁的马明峰搞了25年苗木种植,今年上半  相似文献   

2.
正百香果的枝叶爬满了架上的网格,绿意盎然;一些藤蔓已开始挂果,似一串一串绿灯笼,惹人喜爱……7月20日,记者走进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看到了这喜人的场面。"家里3亩地都种上了百香果,并另租了3亩地扩大规模,每亩地每年至少收果2000斤,每斤最低能卖1.5元,一年保守有1万多元的收入。"百香果种植户梁火连笑着说,种上了百香果,脱贫增收就有了盼头。此前,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积极扶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引导贫困户踊跃加入合作社。"时值甘蔗收获季节,记者深入"甘蔗之乡"崇左市扶绥县采访,县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卢安光说:"实施‘双高’(即优质高糖高产)基地建设后,全县甘蔗亩产平均增加了近1吨,带动了3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靠甘蔗收入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占比将达70%。"据介绍,近年来,扶绥县通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企业、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村现在种有120多亩的草莓,我们正在引导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来种植草莓提高收入。但是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集中他们来听取学习种植技术,有些接受得快,有些接受得慢,效果不是很好。"西林县普合苗族乡者底村村委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一篇新闻报道能否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会不会"讲故事"。对同样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为什么有些记者写得枯燥无味,有些记者却写得引人入胜?主要是因为有些记者会讲故事,擅于利用戏剧性的情景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一、记者为什么要会"讲故事"美国记者威廉·布隆戴尔说过:"我们理应是故事的讲述者和事实的提供者。当我们不能完成这个职责时,就不会有人读我们写的文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更是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焦点式消息的结构是"聚集于独  相似文献   

6.
<正>六秀村这两年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种植,通过村口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在网上为贫困户销售百香果等农产品,去年,村里52户贫困户全都脱贫了。横县陶圩镇六秀村是当地一个贫困村。自2016年年初六秀村引进百香果种植后,一亩地能给群众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从百香果的收益中,我们看到了脱贫希望,就鼓励贫困户种植百香果,扩大种植规模。"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六秀村委第一书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一家三口现在都是‘双收入'了,一年有几万元呢,再也不用外出辛苦打工啦!"近日,正在翻晒茶叶的重庆市忠县白石镇打泉村村民万世平高兴地对笔者说,经仔细询问得知,万世平夫妻二人和其老母亲都在茶厂打工,加上自家茶园的收入,现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很惬意。如今,像万世平这样拥有"双收入"的农户在打泉村比比皆是。"是杨代表让我们与茶叶种植结下  相似文献   

8.
正初晨,冬日的暖阳透过薄雾,倾洒在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梅桂村的田野里,码放齐整、穿裹着塑料外衣的木耳菌棒连片垒起,在阳光下蔚为壮观。"前段时间天气较冷,木耳生长慢,这几天天气暖和了,这批木耳不久就可以采摘了。"贺州市恒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桂华指着地里的菌棒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地里十几亩菌棒已经长出一朵朵钱币般大小黑而油亮的木耳。这仅是恒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冰山一角"。在周边一排排大小一致的标准化种植大棚里,还种有茶树菇、大球盖菇、长裙竹荪等优质食用菌。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桂柳05136’的母本,在这里生长了十多年了,而且早已‘子孙满天下’,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100万亩。"11月28日上午,在柳州市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的甘蔗良种基地里,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柳城综合试验站站长卢文祥指着面前有限的几蔸老甘蔗对记者说。接着,他就和记者说起了那几蔸甘蔗的前世今生。甘蔗是柳城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过去,广西种植的甘蔗很多都是从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巴西等地引进。引进的甘蔗耐寒性和蔗茎耐贮性都比较差,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寒冷的柳州,种着种着就会出现产量和糖  相似文献   

10.
话语新闻     
“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了,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忧患意识、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浙江要重点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十大问题,尽心竭力把为民办实事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地方财政和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成为自治区经济主战场上的一匹"黑马"。最近,记者就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情况采访了该县县委书记张文强。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要在这片山上种满大榛子,还将以实现美丽乡村为目标,打造现代绿色产业集群!"四平市人大代表、吉林省德盛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波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说。今年53岁的吴中波,从事榛子种植、加工业已有10年,他不仅是个敢想、能拼、肯吃苦的创业者,也是带领乡亲走上共同致富路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在贵州省大方县考察调研时,走进黄泥塘镇大坝村黑泥组村民家中,详细查看生活环境,了解村民收入情况。当时,一户村民的大门上贴着一幅有些褪色的春联,引起了随行记者的注意:"感共产党天恩丰衣足食歌盛世,托农工党洪福焕然一新乐太平。"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幅对联贴在这里呢?记者记在心头,两天后的早晨,就专程再次赶到大坝村,来到了这户村民家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已经完成了对中国"入世"的最后的法律程序。"入世"之后,我国政府面临怎样的挑战,政府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为此,记者采访了行政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湛中乐副教授。记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对世贸规则的承诺。这种法律文件的签署,更是一种法律上的承诺。中国政府将面临着如何全面履  相似文献   

15.
彭刚  苗永旺 《人民论坛》2011,(11):120-123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可证实,大量的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只要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就一定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推论并不可取。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实现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恰当地找好二者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正"打了六七年工,收入最高的一年不过2万块左右。创办家庭农场后,我去年纯收入就超过了10万块。"1月22日下午,一见到记者,当了半年多农场主的周婷婷就兴奋地说。"这些鱼塘太宽太浅,不太适合黄蜂鱼鱼苗的孵化繁殖和成鱼的饲养,我们正在进行改造,开春后将是另一番景象。"站在紧张施工中的鱼塘边,1982年出生的周婷婷老练地介绍着。由她担任法人代表的"南宁市伯丰家庭农场"合伙人,除了她和父亲,还有一位村  相似文献   

17.
叶慧  方杰 《今日浙江》2015,(2):28-29
这是浙江农民勤劳致富的最好时代:卖风景能赚钱,流转山林有收入,当股东有分红,乡村土货热销网上。云和县石塘镇小顺村村民陈小明,这几天发微信邀约记者:来我们村过大年吧,尝"舌尖上的美味"吧!炊烟袅袅,云雾氤氲,麻糍、黄粿、有机鱼……村民在家门口经营乡村土味,临湖小顺成了游客心仪的地方。北纬28°玉,环县龙溪镇山里村,3个月前,金菊花开满山野。自村里打造"动漫花谷"后,村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在山谷里播下花种,待到  相似文献   

18.
省人大代表、温岭箬横西瓜合作社社长彭友达是著名的西瓜大王,也是中国名牌产品"玉麟"西瓜的创造者。1994年初,彭友达与21户村民连片承包了100余亩滩地种植西瓜,当年每亩净收入达2000多元,并打响了"玉麟"品牌。南方地区秋季之后西瓜难种,于是彭友达决定"走出去",去广东种西瓜。"我当时就觉得,没有足够的数量,在市场上没有稳定的供应量,我们的品牌就打不响。"当时其他农户因为害怕不肯去,经彭友达好说歹说,终于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已经成熟的蓖麻籽和葵花籽统统采摘起来,积极交售给国家,现在对采摘蓖麻籽和葵花籽的收益分配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各地必须继续贯彻"集体种植的收益归集体所有,个人种植的收入归个人所得"的原则,结合当前农产品收购工作,发动原来的种植单位和个人积极采摘、交售。二、在收益分配方面,应当贯彻"谁种谁收谁卖、谁卖谁得钱"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油橄榄从天山抵夔门"甲高镇的油橄榄已经初见成效,现在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都很高。一株油橄榄收入两三百元,比种其它庄稼强,群众自然愿意种。"5月8日,笔者一行3人来到重庆市奉节县甲高镇,县人大代表、甲高镇人大主席邓世平说,目前甲高镇的油橄榄面积已经达到了2万亩,全镇现有8个村(社区)种植油橄榄。从2011年开始挂果,去年其采摘鲜果S万余公斤,收入30余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