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被民间称为“国五条细则”的楼市调控政策3月1日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不少潜在购房者连夜“抢搭末班车”,楼市调控仍在艰难行进。  相似文献   

2.
龙年春节刚过,人们一上班,就迎来了一系列来自楼市的消息,“北上广”等地出现了零成交、几套、十几套的“最差”楼市成交量,令龙年房地产市场开年就遭遇“下马威”。调控重压下的春节楼市,全国各地的成交数据极为惨淡。从已经发布的成交数据可以看出,重点城市楼市成交量全面下降,成交数据持续走低。不仅成交量惨淡,价格也出现下降。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t月份,北京商品房住宅均价17560元/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的22985元/平方米下调了23.6%.  相似文献   

3.
2011年伊始,针对持续走高的房价,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相继出台了国八条、房产税、限购令等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调控政策,同时国家又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今后五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将达到3600万套。为了确保保障房的建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住建部还与各省级政府签订了“军令状”,把保障房的建设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中。楼市调控政策可谓一波接着一波,调控力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也让整个房地产市场都笼罩在“压力山大”的阴影下。面对严厉的楼市调控,与房地产市场息息相关的楼宇对讲行业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宋硕 《法庭内外》2011,(7):37-38
自去年以来,为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中央及各地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8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人称“新国八条”。在“新国八条”中不仅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将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六成,更将限购令从之前的十多个城市推广到全国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0,(20):M0001-M0001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不少人在欢度假期、关注嫦娥探月的同时,心里还在惦记着楼市的动向。9月2.9日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部委再出重拳,自4月出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十条”后,再次推出“五条升级版”,还将“问责”放在第一条规定中,并要求各地立即制定“国十条”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6.
如风 《法制与社会》2011,(11):50-52
国家出台的严厉楼市调控政策,在经过“网络房托”的一番有数据、有专家且看似头头是道、很符合逻辑的变通说法之后,竞成为了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不懂行的购房者往往就会因这种变相的虚假宣传而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7.
一团乱麻     
《法律与生活》2010,(8):M0001-M0001,3
“清明节气雨纷纷,房价高得迫人魂。”清明节期间,就在网上发出这句“打油诗”的同时,新华社连续刊发了六篇评论,对楼市泡沫和地方“土地财政”给楼市带来的投机效应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人民日报》近日也以“追问中国楼市·民生三问”为题,展开房地产市场的系列分析和报道,三篇报道都聚焦民众关切的要害,也是当前业界迷茫之处。  相似文献   

8.
存款准备金上调、加息、限购令、房产税试点……2011年年初,房地产调控不仅延续了去年的“严厉”,接踵而来的政策相继登台,势头更足。随着新“国八条”的出炉,楼市调控力度继续加强。其中“未满五年住宅出售,按全额统一征收营业税”的政策,无疑成了近期二手房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邓如山 《法人》2009,(12):66-67
很多的“女婿”和“丈母娘”至今也没有实现房产刚性需求的梦想,所以在楼市面前,我们只能相信市场的力量,而不能过分相信自己以及经济学家和楼市专家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2011年2月16日下午4点,北京落实“国八条”的楼市调控细则出台。被业界称为最严厉的京版“国八条”规定,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连续5年(含)以上个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对其售房。这意味着,没有京城户口者的购房门槛再次被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中国楼市正面临新一轮震荡,量价齐跌的局面在一些地方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12.
吕斌 《法人》2008,(12):58-60
轰轰烈烈的“万人购房团”运动无疑为楼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在楼市不景气、楼价却依然坚挺的形势下,“万人购房团”能否成为压垮楼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3.
吕斌 《法人》2009,(2):38-40
轰轰烈烈的“万人购房团”运动无疑为楼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在楼市不景气、楼价却依然坚挺的形势下,“万人购房团”能否成为压垮楼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4.
王磊磊 《法人》2010,(6):16-22
楼市新政的实施才过月余,以开发商、购房户和地方政府为主角的三方博弈在浙江沿海一些最富有的城市正悄然展开。在这场急功近利的纠结中,楼市调控的多种手段可能失灵的秘密将渐渐呈现  相似文献   

15.
欣桦 《政府法制》2008,(16):26-27
相对于近几年房价的“高烧不退”,眼下楼市价格松动的迹象已现端倪。北京等一些城市虽属高位微调,但深圳一则“半年新房缩水40万元”的新闻,已击中一些炒房者的痛处。  相似文献   

16.
尹聪 《公民与法治》2013,(10):10-10
房地产市场勃兴十年间,各色人物、机构纷纷发声预测房价,部分人信“专家”预测损失惨重。由于相信“楼市专家”的预测,黄涛卖掉了深圳的房子。三年后,他浮亏了约六七十万元。他关注几个“楼市专家”看空房价的表态,2009年底,  相似文献   

17.
《检察风云》2011,(9):11-12
不管专家所持观点如何,就目前的楼市反应,此次房产调控政策,或堪称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0,(9):19-19
春节过后,一部根据春节联欢晚会改编、“恶搞”房地产的《楼市春晚》曾红极一时。近日,其主创团队再次发力,在论坛推出了新的恶搞短片《烂砖奖2010》,对楼市怪现象“一片打尽”,颁发了六项“烂砖”大奖:魄力大奖、飘渺大奖、利民大奖、尊严大奖、求是大奖、公平大奖。  相似文献   

19.
曲直 《公民与法治》2013,(10):16-16
世间百态新奇多,是非曲直来评说我是曲直,今天说说控房反腐的问题。 2013年地产新国五条出台,规定更加严格、亮点很多、操作性也更强,彰显了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但也传出不同的声音,有加强宏观调控的,解决供需矛盾的,百姓住有所需等等。笔者认为,调控房价宜先反腐。  相似文献   

20.
陈真诚 《法人》2011,(10):90-91
如果不出意外,楼市调控一时不会松动,这就有可能拉长整个调整周期,延长买卖双方的博弈或对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