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对快乐的渴望与追求,始终是人类长期努力的目标,把快乐原则与"幸福地享受生活"当作人类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实践中的理想价值,一直是人类理性为自己设定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过。当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并且日益延伸到文化、人格的深层领域。审美人格的塑造,是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体"生命力"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与激发。它不仅能调整人们的情感与心态,并且通过"体验中的反思"作出"立美选择",成为人生的财富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蔡炜 《党史文苑》2007,(12):57-59
对快乐的渴望与追求,始终是人类长期努力的目标,把快乐原则与"幸福地享受生活"当作人类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实践中的理想价值,一直是人类理性为自己设定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过.当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并且日益延伸到文化、人格的深层领域.审美人格的塑造,是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体"生命力"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与激发.它不仅能调整人们的情感与心态,并且通过"体验中的反思"作出"立美选择",成为人生的财富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位哲人说: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俗话说:“知足常乐。”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实际上非常少。我们每个人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之间不协调的现象称为"伊斯特林悖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经济学难以摆脱用经济手段来破解"伊斯特林悖论"的模式。社会学对幸福感的研究在"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前就已经开始,特别是社会幸福感概念的提出,对幸福感研究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幸福感的社会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时间推移、条件改观、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社会学将幸福感视为一个社会的产物,侧重于从社会层面研究幸福感的生产机制。社会学视角使幸福感研究从"以经济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向,为化解"伊斯特林悖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拥有快乐     
西尧 《奋斗》2006,(11):60-60
一位名人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种族、年龄、职业、地位和个人占有的财富等,没有多少内在联系。生活虽各异,细品快乐多,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读到了一篇《快乐就是少计较》的短文,说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快乐,但过多计较则使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快乐,有的人因为计较官小而不快乐,有的人因为计较钱少而不快乐,有的人因为计较子女不出众而不快乐等等,读后颇有同感,不禁引起了笔者对"计较"这个话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和谐首先要达到人的和谐,企业经营者应当认识到健康、快乐、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发展的根本保障。一、对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认识及对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快乐工作就是调动和激励员工在建设企业中感受  相似文献   

8.
悲剧作为一种为古希腊人所热爱的艺术形式,它的效果自然是使观众快乐。但悲剧向"快乐"转化之逻辑理路是什么?这一亚里士多德本人未能详细论证的问题虽曾引起后世许多研究者的兴趣聚焦,然而总体上说尚缺乏清晰解释和深度揭示。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界定,悲剧自身拥有处理"恐惧和怜悯"的核心机制,即"卡塔西斯"作用。"卡塔西斯"作用的核心机制就在于观众可以在逻各斯的指导下直面"恐惧和怜悯",使负面情绪变为灵魂之德性的养料。悲剧的快乐不仅来自于"求知",来自于"卡塔西斯"作用,也与人们在逻各斯指导下进行的"选择"密不可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获得感官经验的快乐,而是运用逻各斯选择"善"、获得"真",从而达成自身完善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关莉  柳卓 《廉政瞭望》2008,(12):57-57
丹麦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生活得很质朴也很纯粹,平时追求的不是名利,不是地位和财富,而是生活的点滴享受。可以说,每个丹麦人都是会享受生活的人。丹麦的法定假期很多,尤其在春夏隔三差五就会放假,夏天的阳光让每个丹麦人欣喜若狂,他们尽情地在海滩和绿地上沐浴日光。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和朋友一起聚会,一家人去度假。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一次公务员涨工资,也几乎都会带来社会舆论的一片质疑之声;而长时间不涨工资,又在公务员群体内部带来一片抱怨之声。背后是两个"悖论":一个"悖论"是在公务员抱怨收入低、福利差的同时,争夺公务员"铁饭碗"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另一个"悖论"是公务员拿来比较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他职业收入增长快,而被拿来比较的人们却抱怨"无感""被增长"。问题的实质,一是公务员的工资标准究竟该如何确定?二是公务员的工资调整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对“你幸福吗”的追问,还是对幸福指数前十城市的甄选等活动,都表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吃饱、穿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追求已经成为历史。在商品应有尽有、经济日益繁荣、文化欣欣向荣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反而被烦恼困扰,或者无暇思考和享受快乐。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伊壁鸠鲁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在《马克思博士论文》《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等著作中可以看到伊壁鸠鲁关于幸福快乐的哲学思想。伊壁鸠鲁把幸福快乐和哲学联系在一起,追求宁静的状态。除恐趋善,灵魂无扰,体无痛苦是伊壁鸠鲁追求的宁静幸福。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对于当代人们的幸福追求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宋业春 《求实》2012,(6):9-13
马克思之前,财富是作为与人相对的附属物而存在,财富与人自身发展之间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悖论"。马克思对之进行了批判,指出一切财富形式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再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财富的本质揭示,包含财富物质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蕴含人的多样性发展需求,是人的生物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主体性需求的有机结合,并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创造财富的终极目的。在揭示财富的真实本质与主体属性的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将其引入社会历史发展,表现为财富生产的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劳动与资本的异化等财富幻象,以及最终被更高级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13.
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才能幸福与快乐。儒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减担哲学。佛教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放下哲学。道家认为,快乐人生还是一种坐忘哲学。三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认为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在构建的物质家园中,大力提倡减法哲学,减去过度的物欲追求,减去一切过度的执着和浮躁,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的情感,追求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如果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上采取减法哲学的话,那么,在精神生活则采取加法哲学。从哲学上看,要提高人的快乐指数,就要走出二分法的思维困境,学会用二合一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在寻找人生乐点上,可以将人生的乐点归纳为人乐与天乐两大类,约有十四个乐点。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最近一项关于职场快乐指数的大型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总的来说是快乐的";42%的人"不快乐的时候多";20%的人表示"很痛苦,想换工作"。工作中最容易让我们不快乐的因素依次是:没有发展前途、收入低、工作压力太大、工作乏味、单位对员工关心不够以及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想快快乐乐的工作,真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全团干部职工过一个祥和、快乐的节日,农二师三十团工会于元旦、春节之际,积极组织开展了"双丰之春"文化月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一是"我健康、我快乐"职工冬季长跑比赛。全团各单位都选派10名职工参加比赛,比赛全程4公里,体现了环保,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6.
汪璐 《实事求是》2017,(2):5-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生态这一视角,展开了对资本主义财富观的全面批判。资本主义财富观注重的是交换价值,秉持的是"越多越好"的原则,衍生出的是一个符号性的消费社会。这种物质财富观产生了种种悖论: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增长的不相称、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疏离、物质财富增加与精神痛苦加剧的矛盾、富裕与贫乏的共生等等,这些问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这种金钱主导的财富观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最终将导致人和自然的双重的、全球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六个馍馍     
人们时常说起“自得其乐”,但对其真正内涵的理解,很多人却存有偏颇,甚至错误地认为想干啥就干啥,那才叫快乐。其实自得其乐的意思是,快乐时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快乐的心情是自己营造的。那。么,天下人谁最快乐?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极大的丰富,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满足、不幸福。是什么让我们忘记了幸福快乐的真谛呢?古代有位130岁高龄而依然矍铄的智叟,人们对他的养生之道十分好奇。智叟说:"我把奥秘都写在这个金制盒子里了。"后来,盒子被一位富商以十万两黄金买去。当富商打开盒子,发现秘诀只有七个字:"头冷、脚热、  相似文献   

19.
快乐,是幸福的一种形态、一种表现、一种存在形式。快乐与否当然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更多的时候,快乐是主观的,是否快乐,以及快乐的程度,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感受。同样一个东  相似文献   

20.
探讨快乐作文涉及开设作文课的目的,作文需要生活情景、创造思维,快乐作文让学生充分放松充分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