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等。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尺度。构建自主联合劳动的新劳动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主联合劳动”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前进方向。自主联合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主联合劳动为导向,从制度设计上确立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逐步建立自主联合劳动制度,消除雇佣劳动制度的残余。  相似文献   

4.
差异性社会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客观定位。其中,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差异性社会形成的基点;规范人的主体性行为是差异性社会的制度要求;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是差异性社会的基本任务。从政治学层面梳理差异性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劳动权利,但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障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身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所以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之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须以劳动幸福观为根基。劳动幸福观的价值意蕴是要尊重劳动,倡导幸福劳动。尊重劳动才是真正地尊重人。人只有得到尊重,才会有幸福感。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展现本质的唯一方式,是人的幸福之唯一源泉。判断幸福与否的标准正在于劳动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异化劳动是否得到克服。必须将尊重劳动和幸福劳动作为最核心的观念予以强调,并以此来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这无非是要达到让所有非异化劳动均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并在劳动中体验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侯仰德 《理论前沿》2002,23(10):17-20
作者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许多特点及规律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劳动的扩大,劳动的自主,劳动的联合。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具有同质性和互动性。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基础和内容。工会参与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以致力于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切入点,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9.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并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倡导社会主义和谐劳动观,即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既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研究和认识,又要注重"劳动解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应用,还要创建和完善让劳动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让已经摆脱了阶级压迫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劳动,成为逐步"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劳动。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激励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努力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晚年曾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二重性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保证社会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伤残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中断劳动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这种物质帮助包括现金补助、提供社会服务以及预防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的积极措施等。社会保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黄毅静 《工会论坛》2006,12(3):127-127
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党和人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辩证处理好充满活力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机制,才能让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涌流,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物的异化、自我异化、人同其“类本质”的异化及人同人的异化.劳动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顶峰.由于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劳动异化现象,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消除劳动异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劳动关系,具有以下五种特性:一为劳资矛盾统一体的一般属性;二为社会主义利益共同体的经济特性;三为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体的政治特性;四为社会主义事业共同体的社会特性;五为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特性。构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抓住其社会本质,强化其共同基础,遵循其现实要求,使之尽快成为劳动关系各方和全社会的共同愿景与价值尊崇,自觉地兴其利而祛其弊,以加速蔚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大局与大势。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这是一个极具实践性的重大理论课题.这个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历史的眼光和面向新世纪的发展,回答在生产力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面临的新问题.深化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完全撇开和完全照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8.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状态之中,人同样也是如此。人的方方面面都在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即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终极目标,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原则和最高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诞生的历史情境,马克思恩格斯把解放全人类和为劳动人民谋取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及生产关系状况的基础上,认为造成人的不幸福的直接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异化劳动,指出只有在人类解放获得自由发展的时候,才会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和以往历史上曾出现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和追求幸福的科学幸福观,它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植根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本质、活动规律之上,把幸福的实现路径具体化、历史化。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创造幸福需要实践活动、以集体主义为着眼点、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能力,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劳动是幸福实现的源泉、消除异化劳动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实现幸福要对旧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幸福的基本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具有区别于其它幸福观的显著特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索取享受与奉献创造的统一,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研究幸福问题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为当代人们理解和追求幸福提供正确指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提供理论支撑,为当代幸福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消灭工农、城乡和脑体三大差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三大差别是旧式分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根本上限制了社会成员平等自由发展和自由劳动的实现。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要消灭三大差别,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克服传统和习惯影响,进而真正实现自由人的劳动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统一,以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