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体"是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贯穿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对马克思"主体"概念的研究,一方面为研究马克思哲学提供了一个视角,从"主体"概念出发,能够更好地梳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以及解决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对"主体"概念的研究将马克思哲学放入到哲学史的视域中,"主体"自近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焦点和核心问题;同时,"主体"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马克思的"主体"概念能够为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认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只有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乃至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性质出发,才能确定马克思哲学为何种人道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判断始终与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释纠缠在一起,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宇 《世纪桥》2012,(5):38-3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与实践方式,人的活动空间与交往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主体间性问题正是源自于这个时代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因而成为本世纪西方人文哲学的聚焦点。主体间性问题的现实依据和内涵及主体性、主体间性与交互主体性三个概念是主体间性问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哲学是思想中的实践,真正的哲学凝结了实践的时代精神,同时又能够在理论思维中反思与超越它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治哲学又在我国重新兴起,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十多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政治哲学一般理论包括政治哲学的学科性质、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内容、作用、功能及其主要讨论的具体理论问题做一简单的述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叉哲学研究中一些久拖不决的争论问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问题.从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看,"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呼,其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具有历史性、永在生成和发展中的一种理论,哲学从来没有统一的对象、稳定的内容和终极的结论,因而哲学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性质.谈哲学的本性必须特指某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哲学本性正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根据之一.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在指导思想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与把握翻译活动,处理好翻译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关系,是一个有待于开拓和探索的领域。本文运用哲学认识论与社会历史观来研究翻译现象的本质和翻译活动的规律,说明翻译中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就翻译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最后作者对翻译理论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问题的讨论渐成热点.哲学研究范式,不应该是解释性的理论独白,而应该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和现实实践两个维度、面对哲学功能实现形式的理解.当前,哲学界流行的各种范式,都存有忽视实践、淡化功能的弊端.在功能引领哲学发展的趋势中,哲学范式研究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实现方式,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法哲学对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从历史角度,对法哲学进行梳理,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的内涵进行解剖,以澄明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最近,党中央制定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再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意见》为党史工作,为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谨就如何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社会功能问题作些思考。利用党史资政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史是规模恢弘的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具有史学的性质和功能。史学因现实需要而诞生。史学必须为现实服务,否则,它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它进行分析.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从全局上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性和行动性,认真研究好这个理论问题,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正确认识意识的能动性,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是人的全方位参与性,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从哲学角度看,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对客体的影响是一种意识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在研究不同的理论问题时总是要根据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需要而有着不同的哲学论域。生存实践问题,是当今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论域。如何从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人类生命性质的意义上直视生活实践的问题,让能动的、感性的实践活动面对人类的本质,让自由自觉的、对象性的审美观蕴含于哲学观之中,这是我们在解读马克思哲学时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所揭示的审美意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深层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特性,它体现着人的审美追求;实践体现着美的本质;交往是实践与审美的中介;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有助于人们从审美价值评估的角度打开通向可能性世界的道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在于,在现实与创新之间建立起审美的平台让实践与审美相互蕴含。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无主体与意识形态论有一种关涉着对马克思哲学性质判断的观点宣称 :“是否承认人的主体性地位是‘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1)这样一种观点就其本身而言其实并不陌生 ,其所标示出来的立场可归之于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名下 ,也就是说 ,此观点是人本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研究中的反映。然而 ,此观点很容易遭到责难。因为 ,从一个方面看 ,主体哲学的范式已经衰竭(这个意见不是近来才有的,据说始自黑格尔就已存在),这个主体与当代后现代中那个消逝、分裂的主体正好形成对照。即使不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中共党史学科性质 党史学性质问题是党史学研究的前提。目前党史学界对党史学性质看法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中共党史学是一门马列主义理论实践学科,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综合运用。也有学  相似文献   

15.
斗争与和谐的关系问题,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从哲学上看,和谐状态包含斗争而斗争是和谐状态向更高层次转化的动力;从认识——实践角度看,“斗争哲学”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和谐哲学”的践行也面临难题;从利益冲突的角度看,社会和谐是利益主体斗争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宇 《世纪桥》2008,(1):24-24,26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主体间性这一术语虽源于现象学,但主体间性问题内在地包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中。在论证这一问题的同时,阐明了交往实践与主体间性的关系,并进而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主体问性理论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理性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衣俊卿 《求实》2001,1(1):10-14
20世纪末的 2 0年是中国哲学理性异常活跃的时期。 80年代中国哲学理性关于真理标准、人的主体性、传统文化的命运、传统哲学体系改革、哲学观念更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讨论 ,以及 90年代中国哲学理性在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新儒学、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公共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等方面开辟的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生长点 ,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些研究中 ,中国哲学理性的主要发展趋向和走向 ,即它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实践理性的复兴、主体意识的成熟、发展观念的更新、文化精神的重建。这些发展表明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理性正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研究范式 ,正在重新为自己定位 ,其共同特征是哲学理性定位的下移 :向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是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时代,不同民族国家间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性存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民族国家主体与人类主体等不同立场和主张的矛盾与碰撞,交织演化为愈演愈烈的文化认同危机,已然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并破解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公共哲学、价值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开拓性发展,为理解和把握文化认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坐标参照、研究范式和话语基础。从人学维度看,文化认同着重关注主体身份以及主体实践,突出了现实的活动的人的核心地位。从公共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即与社会成员生存体验密切相关的公共精神的形成。从价值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彰显着主体对自身文化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倾向,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9.
哲学需要历史与逻辑的互动,这种要求具体表现为问题与理论的互生。问题的反思和研究是哲学研究走出理论困境、回归现实生活的唯一出路。反思问题既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也是马克思哲学当代出场的路径。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实践,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答"中国问题",展开对哲学研究主题、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在多学科交往过程中,推进哲学基础理论创新,自觉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是高质量发展的产物。从哲学主客体关系的视角看,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是客体及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内在要求,理论逻辑是社会主体辩证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客体的一般规律,实践逻辑是社会主体探索和改造社会客体的思维方法和规则。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