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一部分社会成员先富起来,为全体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目前多数社会成员还处于致富过程中,部分最低收入阶层依然处于贫穷状态。先富起来的人和中等收入者特别是低收入者相比,表现出引人注目的反差。如何认识处理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目标后,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今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继续把握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基本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后,体现公平显得愈来愈重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逐步形在市场注重效率,政府注重公平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建议有以下几点:第一,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理论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政策定位,共同富裕(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逐步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它地区、其它人的发展,是邓小平实现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5.
防止两极分化的三道屏障赵长茂实践证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质上是一种承认差别、鼓励差别的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这一政策,拉开个人收入差距,会不会导致社会两极分化?这是近年来人...  相似文献   

6.
效率与公平:邓小平的制度伦理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思想,体现了“效率与公正”的制度伦理要求。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既有助于发展经济,积累财富,又合理地照顾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体现了现实制度的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7.
先富与共富是经济伦理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财富伦理的重要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而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基础之上的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经济实力,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富裕起来.实现先富和共富结合,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和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从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演进来看,"站起来"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起点;"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共同富裕"思想的策略性推进;进入新时代,则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开启了"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推动。  相似文献   

9.
刘琳 《群众》1999,(10)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一个丰富的体系,包含着深刻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伦理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性竞争和社会协作精神及社会主义的义利观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的思想中有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部分先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新中国在建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受平均主义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共同贫穷。由于各个劳动者的先后天能力存在差异,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就是要在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劳动者尽快富裕起来。然而,采取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在三十多年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非常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实行了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一定要以强大的物质基础为后盾.在共同富裕理论的指导下,十八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上说人民生活开始富裕了.但从国情出发,让亿万群众同步富裕起来又是不可能的.由于致富主体自然条件差别的存在.绝对平衡发展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且制约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因此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符合我国现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不平衡而实现平衡、早日实现经济腾飞的战略部署的.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允许和提倡部分地区和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而先富起来;二是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原则、特征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他多次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陈焕友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指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的认识。联系江苏改革开...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21,(11):4-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思想内涵。但是当前生产的低效率与社会分配不公,成为阻碍深化改革和推进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对先富带后富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先富带后富理论的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执政后的根本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意愿,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呢2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决定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决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而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在认真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是: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地区、先富起来的人,要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  相似文献   

18.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共富思想的精髓。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对于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问题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深刻领会这一点,对于认清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是有重要帮助的。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科学社会主义,不论作为思想体系、革命运动或者新的社会制度,它都是从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