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甘肃新闻网日前报道,现已查明:天水替考案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山东籍高考移民并由山东籍考生替考的严重团伙作弊案件",共查出舞弊考生31人,违纪违法的31名公务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对于这样一个近乎圆满的结局,不知为什么笔者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连串的问题把我引入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2.
雨蕊 《政府法制》2008,(2):43-44
2007年夏天,砀山高考出现集体舞弊事件,602名考生被取消报名资格。随着调查的深入,涉及教育、公安、医院等多个部门的舞弊案逐渐浮出水面。去年,该县共有12445人参加高考,分布在7个考点,一共有395个考场,涉嫌舞弊的学生几乎遍布每一个考场。  相似文献   

3.
舞弊     
何进 《江淮法治》2014,(16):35-35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经很神圣的高考,竟越来越与"舞弊"分不开了。今年,河南再次发生大规模、有组织的替考舞弊案。高考作为全国最大的选拔性考试,公正、公平是必须要确保的,高考舞弊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对公正公平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严重破坏教育公平和社会诚信。回顾和分析历年高考舞弊案的处理结果,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高考舞弊的违法成本相比舞弊行为的后果而言,处罚过轻威慑不足,这可能是高考舞弊案连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  相似文献   

4.
《检察风云》2008,(15):8-9
针对此起全国瞩目的天水高考舞弊,本刊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很多人认为应该从法律角度对高考舞弊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或者对现行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司法解释,将高考舞弊行为纳入现行的刑罚体系;另有人认为,应该推进制度建设,还考生一个干干净净的高考环境.……  相似文献   

5.
杨超 《法律与生活》2009,(11):44-45
发生在湖南省的一起高考替考事件,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之声的记者深入调查后感慨,这起事件,注定改变两个女孩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6.
吴斌 《法庭内外》2015,(4):26-28
替考在古代叫"枪替",替考者叫"枪手"。对当代考生来说,"枪手"可不是陌生词,但却鲜有人知道它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为人所熟知。"枪手"和他们的"雇主"不受人们欢迎,遭到人们的厌恶与痛恨,甚至遭到整个社会的唾弃和惩治。虽人人喊打,但"枪替"的生命力却非常顽强,躲在阴暗洞隙之中,屡禁不绝,其势力范围之宽广,从高考到考研,从入门考试到各类等级考试、资格考试……无处不在。面对国家级考试中愈演愈烈的替考现象,全国人大正在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增加了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现象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考生舞弊的动机、舞弊的方式、舞弊的危害性,并从如何加强考试管理、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减少舞弊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考生舞弊的动机、舞弊的方式、舞弊的危害性,并从如何加强考试管理、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减少舞弊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考舞弊在我国已达到愈演愈烈的境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手段变化极快。在行政处理的层面上,有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部门规章《国家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在刑罚层面上,也只能从国家秘密这一方面入手,不能从高考舞弊的本质出发,这就存在刑事立法的空白,所以没有形成处罚的层次性。从法经济学角度看,增大交易成本是很好的遏制高考舞弊的手段。本文对高考舞弊现象在行为方式进行的分析,认为一项好的法律制度应该具有法律的位阶性和处罚层次性,这是我国治理高考舞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考舞弊在我国已达到愈演愈烈的境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手段变化极快.在行政处理的层面上,有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部门规章<国家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在刑罚层面上,也只能从国家秘密这一方面入手,不能从高考舞弊的本质出发,这就存在刑事立法的空白,所以没有形成处罚的层次性.从法经济学角度看,增大交易成本是很好的遏制高考舞弊的手段.本文对高考舞弊现象在行为方式进行的分析,认为一项好的法律制度应该具有法律的位阶性和处罚层次性,这是我国治理高考舞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延安地区三名副县长请秘书代考被停职的丑闻。到湖南嘉禾、广东电白等高考群体性作弊现象,再到江西德兴市工商系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出现大面积舞弊现象等等,作弊丑闻一波接一波令人触目惊心。从已经查处的考试作弊的案件来看,作弊的手段日,益多样化、规模日益扩大。从带纸条打小抄、左右抄袭、替考,到使用手机和无线耳机作弊,从个人作弊到有组织的团体作弊。  相似文献   

12.
李云 《中国律师》2007,(9):54-54
近年来,几乎每逢国家级的考试都会曝出作弊的丑闻,今年安徽省高考期间,砀山县发生了一起性质严重的集体替考事件。30多名来自省城合肥3所名牌大学的"高手"卷入"枪手"行列,而当地的中学老师和社会闲杂人员充当"中介",分别在"枪手"的证件办理和"考务"方面提供一条龙"组织服务",直到让"枪手"们顺利地进入考场。至6月17日,已有两名替考者被当场抓获,一名高中班主任因为涉嫌参与准考证作假协助替考被警方拘捕。考试作弊现象似乎成了不可诊治的"癌症",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江舟  陈雄 《检察风云》2008,(13):21-23
这起"高考移民"事件,严重影响了教育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性,侵害了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高考舞弊在我国已达到愈演愈烈的境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手段变化极快.在行政处理的层面上,有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部门规章<国家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在刑罚层面上,也只能从国家秘密这一方面入手,不能从高考舞弊的本质出发,这就存在刑事立法的空白,所以没有形成处罚的层次性.从法经济学角度看,增大交易成本是很好的遏制高考舞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高考舞弊现象再度上演,吉林省决定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安装监控系统.仅此一项,吉林省将投入近5000万元;如果在每个考点再增设无线电移动监测车辆,至少还要再投入1亿元.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保证高考公平公正,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反舞弊手段从最初的"人防"到"技防",各级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反舞弊成本成千上万倍增加.  相似文献   

16.
蒋伟  马照云 《政府法制》2008,(12):16-17
高考在即,88名西安考生却因学籍和户籍不符合陕西省招生政策而被取消高考资格,原因是西安市与陕西省的高考政策发生冲突。4月18日,其中的14名考生状告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认为,陕西省教育部门认定这些考生属高考移民的法律依据值得商榷,即使这一政策程序及实体合法,也应对这些作为特殊群体的考生施以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7.
朱炳辉 《江淮法治》2010,(13):31-32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人生新的里程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高考的意义非同寻常。但近年来,高考过后暴露出来的一些与高考有关的纠纷或问题,却影响了考生对自己人生和理想的规划,甚至给当事的考生造成了终生的遗憾。为此,高考过后应当心发生以下与高考有关的涉法纠纷。  相似文献   

18.
张俊林 《江淮法治》2009,(14):60-60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在招生考试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码摄像、光电读卡、网上录取,科学技术为考务管理提供了高效率,同时创造了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然而,近几年,各类考试考生的违纪舞弊行为已经逐步走向隐蔽化,舞弊手段的科技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普及,考生维护自身权益和考务人员依法治考的自觉性日益增强,对违纪舞弊的有效取证,摆上了招生管理的重要工作议程。因舞弊证据的可信性问题,有的已经诉诸法律。由于现行考务管理对舞弊不能获得足够的证据,招生管理部门败诉的案子也已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