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两岸政党间交流的开启,两岸关系的和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便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主题。胡锦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十分丰富,对于深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1、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必然选择;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3、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可靠保障;4、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动力;5、保护台湾同胞利益是推动开展对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深化交流合作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众是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体力量。不断加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成为新时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任务。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与台湾进行的创新合作,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但两岸民众交流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构建两岸民众的社会认同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是两岸关系主体为保障和推进和平发展中两岸关系的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变迁,在科学思维指导下制定形成处理两岸关系的规则、原则、准则、协议等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协调两岸关系的各类组织机构平台,确立强化两岸关系主体的共同认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具有过程性、综合性、治理性、目标性等鲜明特征,经历了构想萌芽、曲折顿挫、创新发展等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在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清晰、制度系统不够完备、制度主体不够广泛、制度效应不够充分、外部环境不够和谐等主要问题。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应从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的系统推进、扩大制度主体的多元参与、促进制度红利的广泛外溢、完善制度建设的风险防控等思路着手。  相似文献   

4.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两岸文化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文化蕴含的爱国、尚圆、求宗、拜祖、民本、责和等内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两岸同胞的了解,共筑两岸共同的精神纽带,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是实现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两岸关系曲折发展过程中,作为非正式治理渠道“民间交流”看似“绵绵之事,无赫赫之功”,但是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开启了两岸交往的大门,推动两岸关系走上正常轨道及两岸交流的密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填补了公权力真空,发挥了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化解两岸政治危机以及维护两岸和平局势,增进两岸人民相互认知和情感等作用。尽管民间交流并不能完全代表两岸关系的全部过程,更不能取代公权力间的合作,但只有两个公权力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岸的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的,在某种程度上,民间交流具有两岸公权力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不断推进两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岸交流越来越全面深入地今天,中华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凸显,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台湾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两岸经贸关系日趋成熟化客观地要求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共识。中华文化永远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强大的凝聚力把海峡两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既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两岸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全面伟大复兴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和平发展方向。两年来,两岸公权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建了和平发展愿景,逐渐制度化了两岸共同经济利益,从而推动了两岸和平发展进程。这种背景下,“反独”的新任务就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如何与民进党接触、交流,并达成共识。“促统”就在于站在民族高度如何实现两岸公权力之间的政治谈判。“反独促统”工作的关键在于两岸民间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两岸关系,克服文化认同的困难和阻碍,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从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了解决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坚定地提出两岸“和平发展”的前号,赢得了两岸关系发展酊主动权和机遇,同时也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光明的方向。党的十七大有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论述,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30年来,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从零起步走向快速发展,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两岸同胞要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经济大合作,积极实现经济关系正常化,并进一步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为两岸共创双赢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one country,peaceful reunification"policy put forward,which has existed for more than 30 set.People have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eace framework.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eace framework related to cross-strait cultural environment factors,international factors,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ast and future context,strategic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cross-strait interaction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Made more scientific framework for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on this basis.The paper carried a Taiwanese perspective Islanders psychological and related factors.Unified attitude on the mainland were scanned.For cross-strait peace development context briefly comb.On this basis a simple thinking related factors.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proposed framework Opinion.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有关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文献,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所制定、出台的方针政策,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和两岸形势的客观现实,简要系统的阐述新中国60年来台湾政治领导人物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作用影响,旨在希望当前台湾政治领导人应从长计议,在尊重和照顾两岸同胞的感情和根本利益基础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九二共识"二十周年,也是马英九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重要年份,两岸关系因此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国民党在岛内全面执政,大陆与台湾之间经济议题谈判基本结束,两岸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如何抓住新形势下的有利契机,把握大局因势利导,进一步巩固和平发展的成果?理清发展路径,挖掘有利因素、增添新的动力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路径设计、路径选择、路径建设和路径保障四个方面着手,由浅入深地分析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方案,预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进入了自1949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部分民众的国家认同却存在缺失的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发展轨迹,在探寻台湾部分民众国家认同缺失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可以从器物、制度、价值观三个层面上构建台湾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大陆和台湾隔绝了数十年,各自形成不同法域,造成两岸间特殊的区际法律冲突,而如何适用法律解决冲突成为两岸重要的课题.1992年台湾颁布<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2010年两岸先后修订和新颁布了<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成为解决两岸夫妻财产法律冲突的主要依据.为了两岸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峡两岸两会随即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制度性协商,并在两岸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岸关系发展露出新的曙光。但两岸关系错综复杂,岛内民意发展尚存变数,加上美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取得重大改善仍需时日。因此,两岸执政当局和两岸同胞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建立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深化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两岸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在罪与刑、证据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或冲突),导致两岸对跨境犯罪的合作打击工作不力,不利于保障海峡两岸人民权益和维护两岸交流秩序。我国大陆地区应当在适合国情的基础上,有效借鉴台湾地区的有益经验,有效解决两岸刑事法律制度冲突。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逐步制定《区际冲突法》,加强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协助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台湾政党体系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台湾的县市长选举、2010年初的两次“立委”补选以及年底的“五都”选举表明,民进党的政治实力已经从2008年的低谷回升.鉴于国民党和民进党各有源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基本支持者,台湾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议题、两岸关系、涉外关系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蓝、绿”分野,有理由预料均衡两党体系和政党轮替,将成为岛内的政...  相似文献   

20.
Double taxation and tax evasion are unavoidable issues in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Due to the lack of legal system of tax cooperation asguarantee, the practice of cross-strait tax administrative cooperation is at a relatively stagnant stage. The Cross-straits ITA provides a legal basis for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tax information exchange, tax recovery assistance, document services, bilateral APA sand tax credit.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objective difficulties in cross-strait administrative cooperation, Mainland Chinaand Taiwan should start the rat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Cross-straits ITA as soon as possible, modify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Cross-straits ITA in the context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regarding tax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eaties such as BPES Multilateral Conven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cross-strait tax administrative cooperation. Furthermore, Mainland Chinaand Taiwan can consider using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advance the first trials, create conditions and accumulate experience for the practical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achieve mutually beneficial win-win development of the both s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