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部分大学生精神理念出现了“沙化”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部分大学生精神理念出现“沙化”现象的原因.并相应的提了一些对策,即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改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激发大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面对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大学生“宅一族”,笔者从它的产生与现状谈起,浅析了它的特点、产生后果与形成原因,最后从周恩来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应对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职业素养、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精神是一定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物。“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公务员精神的道德支撑,为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提供了全新的坐标,确立了最基本的价值杠杆。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有一个从孕育、培养、传播到被公务员普遍接受并自觉实践的过程。要坚持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作指导,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机制、修养机制、典型示范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才能使公务员精神得到培育和弘扬,从而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强国背景下需要建立起有关社会主义教育者(人民教育家)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从精神的生成与本体意涵为源头,分析教育家精神的根源,并观照教育的本质与行业特征,辨明教育与精神之间的本体关联与内在关系,从二者的规律着手阐明教育家精神的合理性来源与合法性依据。在认识这一教育家精神起源的前提下,明确教育家精神具有“学识扎实、学养厚重”“情怀深厚、修养大我”“灵魂高贵、涵养美德”“无私奉献、成就他人”四个方面的内在要求。据此提出教育家精神培养要沉入基层一线,在丰富的感性劳动实践中培育教师共情能力;重视全能教师,在专业与学科的理性探索中培育教师共创能力;塑造集体人格,在人到人类的精神境界跃升中培育教师共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这既为高等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高等学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具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等重要职能。从长  相似文献   

6.
当前正在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要在搞好这场教育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三讲”精神一以贯之,保证建设团结、坚强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长期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作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白俄罗斯始终高度重视对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开展以传承和弘扬“卫国战争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中该国退休者组织——老战士社会联盟是国家开展这项教育的中坚力量。白俄罗斯“卫国战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无论时代如何变幻,长征精神永不过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切的现实指导意义.长征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把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将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急需大量“工匠湘军”,培育学生“芙蓉工匠”精神是湖南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从“芙蓉工匠”精神应具备的素养模型分析了其深刻内涵,阐述了“芙蓉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基于“芙蓉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关键因素的重要程度,从建立“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新格局、组建高水平的“芙蓉工匠”型教师队伍、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和营造校企协同育人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有效的培育对策,以期为湖南高职教育培育“芙蓉工匠”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在此号召下,作为山西省独有的文化宣传“名片”,“右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全省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有力载体。大力弘扬“右玉精神”,让“右玉精神”在三晋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使之彻底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转化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动力,必将为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开创全省各项事业新局面提供新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