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博物馆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1972年。这个运动是由国际博物馆界的一种新思想和改革传统博物馆的强烈愿望相结合而形成的。1986年,中国开始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至今中国生态博物馆仍在蓬勃发展中。  相似文献   

2.
谢中国 《当代广西》2011,(18):56-56
8月23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命名了首批五个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榜上有名,另四个则为浙江省安吉生态博物馆、安徽省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贵州省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入围首批五个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表明广西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3.
壮乡涌现生态博物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的年轮跨入了21世纪,在新世纪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书写了一个令人激动和辉煌的篇章,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和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的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试论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及其实践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生态博物馆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厘清了生态博物馆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结合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实践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及其原因.生态博物馆的某些理念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与借鉴意义,但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保护方式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仍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论生态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及其在中国梭嘎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98年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乡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本文乃至就生态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及其在中国梭嘎的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扶贫力度,消除贫困,大力发展教育,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的治理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总结的"六枝原则",把生态博物馆社区管理模式本土化为政府主导的多A-参与模式,对喀斯特民族地区统筹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做了有益探索.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所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生态博物馆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原真性"与"发展性"原则,跨越民族村寨发展阶段,建立喀斯特地区生态博物馆型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1998年,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梭更生态博物馆建立。它将原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古老民族文化──长角苗文化,置入到全球现代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之下。它的实践过程,就是交流、对话、冲突、互渗与协调的过程,对本土文化的所有者──社区人民,以及来自欧洲的生态博物馆理念,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本上世居文化与外来现代观念之间,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社区人民文化自觉意识的建立以及世界文化生态保护事业的未来,均产生了微妙地、不可预测地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1、长角苗世居文化田野调查;2、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实践;3、对两者互动过程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6)
正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建设至今已成为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前行探索者。而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记录者与见证者,书写乡村点滴,观察乡村变迁,才是这座非比寻常的"博物馆"带给地扪村的最大意义。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地扪村,历史悠久,是一个典型的侗族聚居区。时至今日,这里仍然保存着相对完整原始的民族风俗风貌,成片的木质建筑、原始的腌鱼手艺、悠扬的侗族大歌,无不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民族信仰、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安吉县生态博物馆是进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推动当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而安吉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景观更成为生态博物馆理念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见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此特别撰写了《关于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聚落的思考》,从三个层面给予充分阐述。本刊摘要刊发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文物收藏是民族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文物收藏管理必须规范化。民族博物馆藏品的存放排架有学问,藏品计件具有重要意义,藏品现状必须规范登记。文物收藏的价值在于发掘藏品的深层内涵,提高民族博物馆藏品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IN August of every year,the Japan-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 organizes a touring exhibition around Japan themed"Expose War for Peace."Exhibits include historical photos and objects relating to the 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The 2014 three-day exhibition started on August 10 and concluded on August 12 at the Nagoya Civic Assembly Hall.Thirty-nin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rovided extensive historical WWII  相似文献   

13.
WALKING along the archaistic streets of Yongqingfang Square in Guangzhou,one will notice a museum built in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a Lingnan gar-den (a typical garden south of the Five Mountain Ridges in south China).That is the Cantonese Opera Art Museum.Standing as a local landmark,the "garden museum" has attracted many Canton-ese Opera lovers.  相似文献   

14.
正Visitors to the Jianchuan Museum Cluster in Anren Town,Dayi County,Sichuan Province walk among statues of soldiers on the square in front of the museum on September 3,2014,the69th anniversary of China’s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相似文献   

15.
上博《孔子诗论》简的问世,不仅为我们研究先秦《诗》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也为我们研究汉代《诗》学提供了难得的参比材料.把上博《孔子诗论》简与《毛诗序》进行比较,探讨它们《诗》学阐释的差异,可以为我们研究《诗》在秦汉之际的衍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民族文化的失真是民族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商品化、庸俗化、价值观的蜕变、文化传承的断层、民族文化环境"原生土壤"遭到破坏和开发的模式化等方面。应该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村、生态博物馆和"前台、帷幕、后台"功能分区模式,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past year, I have been intrigued with the thought of going to Qingzhou to see the museum and the site where the Qingzhou Buddhas were discovered. Finally I bought an overnight train ticket - destination -Qingzhou!  相似文献   

18.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计者选用"红砖厝"作为建筑表征,并将之融合到博物馆建筑的整体和局部设计的一系列构思当中。"红砖厝"作为两岸文化认同的核心,成为参观者在展陈中体验闽台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9.
Since 2009, certain furry occupants in the Forbidden City, or the Palace Museum, have been receiving global social media attention: the palace’s small army of stray cats. Some descendants of imperial pets, others wandering in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city, these diligent feline guards are allowed inside the museum walls for the primary purpose of defending its wooden structures and priceless relics against mice and r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