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西方的法律文化传统,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有诸多的不同,分析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中国法律文化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我们吸收各国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力求与国际法律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法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走中西法律结合之路,从传统文化里搜寻精华,从国情中发现规律,从西方成果中汇总经验,从移植法律中缩短距离,最终实现法律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法治的支撑 ,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具有诸多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人治文化 ,缺乏支撑法治的法律文化传统 ;西方法律文化蕴含深厚的法治根基。究其根源是由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法律文化冲突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法律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冲突,其中我们最关注的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实质上表现为中国与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传统、不同哲学理念的文化间的碰撞,如何科学地对待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并从中为建构现代法律文化吸取有益的营养,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晓广 《理论前沿》2009,(23):19-20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中西法律文化关系并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建构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现代法治文化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西法律传统影响巨大。封闭地形造就了中华法系长期保守性、独特性以及宗法伦理和皇权政治的强大;开放地形则既促使西方法文化呈现断裂性、多变性与多元性特质,又促使西方民主法制传统的形成。肥沃土壤是中国传统民商事法律式微和刑事法律发达的成因;贫瘠土壤则反而促进了西方私法的发达。中国古代春秋决狱和务限法传统内生于大陆性季风气候;而西方"自然法"传统的形成则与其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对自然地理环境在中西法律传统中所扮演角色的解读,既为认识中西法律传统之差异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又有利于建设合壁中西的现代中国法治。  相似文献   

7.
根植于不同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心理土壤的中西法律文化在体系结构、价值取向、法理观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传统法律文化中含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吸收的优秀法律文化成果,通过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比较,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对于发展我国的法律文化,完善我国的法律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西方法律思想史作为法学的灵魂性学科,其发展就研究而论是立言,就教学而论是立人,就中国法制进步而论是立功,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地位与功用,其兼及中外、贯通古今的知识跨度铸就了该学科融贯性的知识丰度。因而,从事该学科研究与教学是需要长期知识积累和思想积淀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彤彪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律思想与法律文化研究,尤工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出版了《威严与尊严——中西法律文化宏观比较》、《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法国大  相似文献   

9.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照搬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邓小平理论中法制思想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讲的中国国情,当然包括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在内。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不能一味否定,其中也有许多在今天仍值得弘扬的东西。中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亦应如此,我们应当学习借鉴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吸取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所独有的东西,把中西两种法律文化融汇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法律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面临着从清末法制变革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法律变革,我们都希望中国在短期内全面完成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近年来中国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成文法,在立法速度和数量上是值得夸耀的,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现代的法律还不能很好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所形成的观念、意识较之表面的法律制度更不易改变,转变的过程也更加艰难.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法律传统冲突的根本所在,力图从宏观的角度来探索中西法律传统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