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发展和创新的前沿阵地,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既鲜明地体现着大学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存在着需要发展和建设的一面。首先,校…  相似文献   

2.
关天冲 《世纪桥》2007,(7):155-156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地走进了师生的生活世界,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师德建设必须面对现实进行理念提升、模式重构及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各种信息借助校园网络媒介在校园内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可控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文化正在以空前的方式发起一场文化的革命,尤其在高校中对校园秩序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的交互性影响,探讨了新媒体文化对于重塑高校校园秩序的影响力以及高校校园秩序对新媒体文化构建的规范性作用。研究表明,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作用,而这种良性互动既有利于构建新型的高校校园秩序,同时也有助于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文化正在以空前的方式发起一场文化的革命,尤其在高校中对校园秩序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的交互性影响,探讨了新媒体文化对于重塑高校校园秩序的影响力以及高校校园秩序对新媒体文化构建的规范性作用。研究表明,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校园秩序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作用,而这种良性互动既有利于构建新型的高校校园秩序,同时也有助于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是网络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当代大学生是深受网络文化影响的群体,网络文化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阔其眼界,活跃其思维,与此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网络阅读文化建设的课题,并提出培育校园网络阅读文化主体、丰富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客体、规范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制度、创新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内容、做好网络阅读文化服务工作五个方面的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建设策略。高校阅读文化重建是当前高校主动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常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舆论的形成,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表现载体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巩欢 《理论建设》2014,(3):98-1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一个特定网络平台即校园网的支持,校园信息传播圈为大学生交往以及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领域,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网络的使用中显现出差异性和特殊性。探讨校园信息传播圈中的隐性思政教育旨在为大学生群体构建良好的校园网信息传播环境,营造优质的高校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传播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校园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校园社交网络表现为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圈、学习生活圈、人际交往圈和校园舆论圈。文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于大学生校园社交网络的凝聚性、现实性、发展性、多样性和可控性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学习、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来源,也对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这个新载体,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营造网络与现实相结合、互动型复合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仪式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具有推动大学文化建构的功能。从本质上看,高校校园仪式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传播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仪式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实现对大学文化的建构,即纪念仪式、过渡仪式和欢庆仪式。要推动大学文化建构,可采取绘制彰显校园文化的意义符号、建构校园的记忆空间和凝练鲜活的话语表达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为主要阵地开展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发挥着重要的育人、育德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建设,积极为大学生构筑健康向上的网上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传播平台。网络的日益普及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由此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反向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虚化等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滋生并传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扭曲了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削弱了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此,高校应打造校园思想文化高地,构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阵地,推进高校教师加强"四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设,从而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改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但同时也面临着大学生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网络上涉民族言论不同程度存在风险、对网络言论的监督存在薄弱点等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从挖掘新兴元宇宙空间,构建校园新媒体平台,整合新旧媒体资源,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起高校全媒体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新格局,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与自媒体爆炸式发展,让"网红"成为互联网空间高活跃度、高关注度的群体,其思想行为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适应新变化,总结、吸收"网红"思维特征和传播经验,因势而新,因势利导,培育一批校园正能量"网红"队伍,充分发挥"网红"资源的建设性作用,打造"网红"传播阵地,熔铸"网红"文化,注重"网红"舆论引导等,探索新途径,促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改变着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对高校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从增强高校对网络空间舆情的政治敏锐性、加强高校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地的建设、正确引领高校网上社会思潮,转换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方式等方面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手机文化已经成为校园亚文化形态之一,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理念。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面对不同文化价值的冲击,高校则应坚守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阵地,力避免手机文化的不良影响,并充分利用手机作为新载体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十分紧迫的课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