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溪沟街道胜利路社区年近七旬的雷现泉老人满头银发、面善慈祥,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事情在社区广为人知,大家都称他为“社区最可爱的老人”。他1998年从监狱系统退休后,作为社区的“五老”和街道的“团建工作指导员”,他特别关心辖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敬佩。  相似文献   

2.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2):19-23
耿飚部长1971年来到中联部,1979年离开中联部进入中央,在中联部足足干了8个年头。他在中联部这8年里,正是党和国家最危难的时期。他光明磊落、浩然正气、坚持原则、巧于周旋,机智果断地干了许多大事。但是影响最大、最令人难忘的,要数在1976年我们党与“四人帮”的斗争进入尖锐化的关键时刻,直接参与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斗争,率中联部同志在粉碎“四人帮”那场斗争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傅国涌 《法制博览》2011,(13):16-18
陕北是中国最贫穷、落后而且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在1928年到1933年间,饥荒席卷了中国西北部,土匪蜂起,军阀横行。刘志丹这个“乱世的豪杰”就出生在这片动乱的、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他“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惩奸除恶的天鞭。”这位“陕西罗宾汉”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牺牲后,毛泽东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相似文献   

4.
略论“台湾命运共同体”何标“台独”运动的理论,目前比较流行和颇具“迷人”色彩的,是所谓“命运共同体”论。倡寻最力的,是流亡美国22年,以“台独教父”著称的彭明敏。早在1971年10月,他就在《纽约时报》发表“福摩萨的前途”一文,后在美出版《自由的滋味...  相似文献   

5.
古远清 《法制博览》2010,(14):37-37
这位是上过电视台“讲坛”的名人华教授,小莉一看见他,就认出来了。他对幸福和“家庭伦理”据说很是权威。“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华教授的听众”,这句在中老年妇女中最流行的广告词,让华教授成了中老年妇女的幸福使者。小莉当然还尚未进入“中老年”,但能在这个小规模的聚会上见到华教授,怦然心动,竖起耳朵,捕捉华教授那瓷器一样清亮而稍稍尖利的声音:“幸福的家庭最怕什么?幸福的家庭最可能出现的不幸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李睦 《工会博览》2010,(6):41-43
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大学生,他却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电视主持人。作为山东电视台的台柱子之一,他却选择在最辉煌的时刻离开;作为“中国第一农民之友”,他将一档访谈节目打造成著名电视品牌,收视率五年之内提高了五倍,居央视同类节目之首……  相似文献   

7.
孙杰 《法制博览》2011,(5):16-17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博得了后世很高的评价,其中以梁启超为最,他认为中华民族(当然是狭义的)自古以来在与外族的战争中,十战九败,稍微能替祖宗长点脸的,只有赵武灵王、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宋武帝刘裕四人,“其最足为吾侪(音“柴”,辈)子孙矜(音“今”,崇尚效法)式者,唯赵武灵”!他甚至把“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桂冠送给了赵武灵王。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说:“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相似文献   

9.
郭振亚 《法制博览》2009,(14):38-38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先生,在讲《史记》秦始皇之死时,说过这样一段颇为隽永的话:“历史最怕意外,但历史又往往充满着意外。”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先生,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他要一世、二世、三世直至万世地永远传下去,可是出他“意外”的是,自他一命呜呼,去见上帝之后,他最信任的赵高、李斯,以及他的小儿子胡亥,一起谋划了一件让秦始皇生前永远料想不到的事,即篡改始皇帝的遗诏。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09,(13):77-77
唐中宗李显,是那个时代最没出息,也最窝囊的皇帝。他执政那个时期,基本上是“娘们儿政治”。妹妹太平公主领一帮人,老婆韦皇后领一帮人;女儿安乐公主一派、小老婆昭容——官婉儿另一派……女人政治横行朝野,李显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甚至默许自己的老婆们“打野食”,寻开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张雄文 《法制博览》2011,(19):76-77
近代史上有两个关公刮骨疗伤似的人物。一个是刘们承,德国医生给他治疗眼伤,称他是“军神”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了,还有一个则是刘伯承夸奖为解放军“最优秀将领”的粟裕。  相似文献   

12.
关涛 《法制博览》2010,(7):15-17
“绍兴师爷”在清朝,声名卓著,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是清代乾嘉年间的汪辉祖。他不是绍兴人,出生在临近绍兴的萧山县。  相似文献   

13.
“枕边风”     
顾桐 《法制博览》2010,(12):41-41
有一个朋友,男的。大家聚在一处聊天,他的开头语是“我老婆说”、“老婆昨天告我”一类。我们笑他没出息、没主见,被“枕边风”吹“残”了。他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俯首帖耳,有老婆大人指哪打哪的风范。  相似文献   

14.
大唐盛世,在位居宰相高位的人中,最没有为官的威风的,就得算娄师德了,但这不是说他的相貌猥琐,没有官样,据说他“身长八尺,方口博唇”,不乏气度,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低得有时要混同于平民百姓了。  相似文献   

15.
获得大学学士的、梦想“干大事、发大财”的年轻人吴俊做梦也没想到:他刚刚在网络上疯狂半年,才步人发财“轨道”.就遇到了网络整治“风暴”,他被重庆网络警察追踪、缉捕,破灭了发财“美梦”不说,一头栽进了高墙铁窗,还要在囚牢支付10年半的美好青春。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29-29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相似文献   

17.
老伴突然走了。我要做“小丑蛋”最亲的奶奶 1992年10月底的一个清晨,河南三门峡市市民曹秀风的老伴捡回来一个面色腊黄的婴儿。 曹秀风正诧异间,老伴急火火地说:“这孩子有病,被人扔在响家院门前.咱们得救他!”曹秀风和老伴一起打开包裹着婴儿的襁褓,一股腥臭味直往鼻孔里钻。  相似文献   

18.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相似文献   

19.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09,(11):62-63
朱棣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谜,忽悠世人六百年,也争论了六百年。 近来笔者翻阅了一下相关史书,质疑朱棣为“妃生”而非“后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证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书。书中所载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相似文献   

20.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