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对公安技术部门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做了详细的规定.该规定对枪弹性能鉴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但也存在问题.此外,立足于工作实践,火药枪性能鉴定的测算比动能方法、枪支、弹药及其散件的鉴定方法也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公安部《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中关于非制式枪支的检验鉴定标准缺乏实验条件的确定性。对土铳的检验应看其是否具备能够以火药为动力发射弹丸所必需的物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枪支“杀伤力”鉴定的标准和仪器,该文对“杀伤力”一词进行了解释,并针对8kg·m的动能、枪支结构、性能等与“杀伤力”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枪支致人伤亡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枪支是否具有致伤力是枪支检验鉴定的重点,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实际试射法进行致伤力检验的枪支,可以依据《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通过测定其弹丸枪口比动能的方法判断其致伤力。但在实际办案中,一些送检枪支由于其性能较差或者因人为破坏而无法正常击发,从而无法通过射击实验判定其致伤力,这给枪支的检验鉴定带来很大难度。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通过研究火药燃烧值K和火药质量密度ρ与弹丸枪口比动能的关系,对以火药为发射动力的非制式枪支致伤力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5.
枪支鉴定依据。发射弹丸枪支杀伤力的鉴定方法及局限性。对发射弹丸枪支杀伤力鉴定实务之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摆摊打气球案"重新审视我国非制式枪支鉴定标准,解读现行致伤最低阈值的依据和理由,介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鉴定方法,探讨枪支鉴定存在的争议和解决意见,为我国非制式枪支鉴定标准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摆摊打气球案"重新审视我国非制式枪支鉴定标准,解读现行致伤最低阈值的依据和理由,介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鉴定方法,探讨枪支鉴定存在的争议和解决意见,为我国非制式枪支鉴定标准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枪支标准的认定并无相应的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在缺乏具体解释的前提下,依靠公安部鉴定标准进行裁判。赵春华摆设气枪摊案的判决引起社会大众不满,矛头直指"比动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的枪支鉴定标准。存在缺陷的枪支鉴定标准成为案件裁判的依据,有损司法的权威,有违社会大众的常识、常理、常情。应当立法或由司法机关明确确枪支鉴定标准,现有的公安机关制定的枪支鉴定标准只能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持有"仿真枪"入罪的143例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类案件罪刑特征体现为持枪数量对定罪量刑起主导作用,判决结果以宣告缓刑为主、管制刑缺乏适用空间,案件本身的社会危害性、持枪动机、枪支来源等实质性考量因素对于量刑影响有限。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09年、2018年出台的关于涉枪案件的司法解释在定罪量刑的形式与实质判断中存在关系衔接不明的情形,客观上造成主观动机、枪支来源、枪支性能等实质因素无法突破"唯数量"、"唯杀伤力"等形式主义法定量刑幅度的桎梏。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涉枪案件司法解释适用标准不明确、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造成司法实践中持有"仿真枪"入罪个案的量刑失当。实现此类案件罪刑均衡、量刑适当的对策包括:构建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衔接分级的双层次阶梯化枪支认定标准,同时参照"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立法规范完善枪支认定模式,构建依据杀伤力进行阶梯化改造的枪支认定分类模型;以形式判断为基准、实质判断为核心,构建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法定量刑幅度,以此来保障该类案件的罪责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警用枪支在储存、使用过程中有生锈的可能,这会导致警用枪支使用性能下降,从而导致警用枪支性能下降,直至影响人民警察使用枪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介绍警用枪支生锈的成因,介绍警用枪支维护保养的技巧,目的是确保警用枪支的性能,确保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职务。  相似文献   

11.
枪支打验过程中,个别枪支存在击针严重锈死情况,此类枪支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极易造成走火现象,十分危险。  相似文献   

12.
2005式9mm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痕迹种类较少,主要有弹底窝痕迹和击针头痕迹。由于此种枪支击针制造过程的特殊性,使得其击针头痕迹具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为此类枪支射击弹壳的同一认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涉枪案件的侦破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枪支的识别问题。在刑事侦查技术的验检工作中, 一般将枪支分为制式枪支和非制式枪支。对于制式枪支来说,我国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对其认识相对清楚容易。但非制式枪支的问题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其中,识别非制式枪支是研究非制式枪支各种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严格管制枪支,但对于什么是法定意义上的枪支,即"枪"与"非枪"的分类,以及"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的分类,"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的分类,却在立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务界在认识上存在重大偏差,同一行为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差异很大。这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和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讨"枪"与"非枪"、"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等问题,对枪支进行较为合理的分类,可以为新形势下的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严格管制枪支,但对于什么是法定意义上的枪支,即"枪"与"非枪"的分类,以及"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的分类,"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的分类,却在立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务界在认识上存在重大偏差,同一行为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差异很大。这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和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讨"枪"与"非枪"、"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等问题,对枪支进行较为合理的分类,可以为新形势下的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层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枪支存放设施、保管不完善,对持枪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枪支使用环节较多,枪支装具及配套工具缺失,以及认识方面的误区等主要问题。对此,加强枪支管理的重点应提高对枪支管理的正确认识,进一步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强化对民警的培训力度,健全枪支配发、保管制度,依法配枪、用枪,最大限度减少民警的伤亡和枪支的丢失,使枪支真正成为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作为涉枪犯罪的司法起点,枪支鉴定标准的具体设定,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等重要问题的区分界定。针对当前法院裁判结果与民众普遍认知之间矛盾频发的司法现状,亟需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举措,在重新审视枪支鉴定标准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国相关经验,统筹考虑国民预测可能性进行扩张解释。在技术性设置适合我国国情的枪支鉴定标准的同时,切实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并积极发挥法官的司法能动性作用,以期最终实现科学技术与司法智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射击运动枪支的更新换代,利用淘汰小口径运动枪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对老式运动枪支射击弹壳上所留痕迹进行技术鉴定,我们选用了常见的庆华标准5.6mm手枪、西湖Ⅰ型慢射手枪、健卫一九5.6mm步枪、峨嵋-752型5.6mm标准步枪和三角牌5.6mm长弹进行了射击实验,对上述四种枪支的射击弹壳的留痕部位、痕迹形态、形成机理、鉴定价值等问题逐发进行观察、测量、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由于枪支走火、跳弹等致人死亡的意外事件,对此类案件的分析、检验往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相隔较长一段时间后,许多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能加以充分利用时。所以对此类案件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信息以准确认性,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结合一具体案例,提出对此类案件进行分析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警察警用枪支使用能力是很重要的警务实战能力,加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员警用枪支使用能力培养教育,对提高警察警务实战工作能力,意义重大.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对公安专业学员警用枪支使用能力培养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指出了在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警察警用枪支使用能力构成因素,结合其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设建议,旨在为提高公安专业学员警用枪支使用能力服务,也为其他公安院校在警用枪支使用能力培养建设上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