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吴波当年去延安,把孩子都寄养出去,解放后才陆续找了回来。次子吴威立1951年由青海来到了父亲身边。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重型电机厂工作。吴波对他说,留在北京却缺了下到农村或军队锻炼的一课,要求他平时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便于劳动锻炼。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父母被冲击后,他才搬回家来照顾老人。  相似文献   

2.
"……切已经留给世界一笔财富,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如此近距离地了解他,可以成为这笔财富的继承者.切留给我们的是他的革命思想,革命美德,留给我们的是他的性格,坚强意志和工作精神.一句话,他留给我们的是伟大的榜样!切的榜样是我们人民的典范!切的榜样是我们人民的理想典范!"菲德尔·卡斯特罗总司令的这些话总结了我们今天来为这个无疑已经成为古巴解放事业中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一名战士举行8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的诸多理由.  相似文献   

3.
我的第一次     
笨猫 《新青年》2002,(12):49
有一天,在酒吧里和几个朋友聊天。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关于网络的奇闻怪事,很无聊。这时候,我身边的阿亮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题目,他坏笑着说:大家做个游戏吧,每个人讲一个故事,题目是“我的第一次”。猫猫,你先来。哈哈,讲故事我最拿手了,我干了杯冰啤,给他们讲自己第一次恋爱的故事。可惜,故事还没讲完,大家已经开始起哄了,都说太老土。没办法,我只好靠在沙发上,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谎言一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是关于我的一位同事和他女儿的。我的同事是一个作家,他有一个女儿,也许受父亲写作的影响,女儿从小就喜欢文字,闲时总爱写点什么。看着对写作充满兴趣的女儿,他开始不以为意。但是后来,女儿每天晚上都会写一篇习作,经常弄到半夜,写好后会拿给他看。女儿的这股热情劲,让他很欣慰,他忽然想到,说不定这株文学幼苗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呢。那时同事应邀为一家纯文学杂志做专栏主持,以他的关系,女儿的第一篇文章很容易地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我们都知道,这个年代,纯文学杂志百分之百都不景气,他所在的这本杂志也是一样,一直在…  相似文献   

5.
一位生活在苏黎世郊区名叫尤利马斯·马吉的农村青年,在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更加不幸的是,在他20岁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也去了。父母留给他的除了丑陋的长相和一个小小的磨坊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  相似文献   

6.
宋培文显然是很迟钝的,他留给徐思年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这很悲哀,因为不久宋培文就爱上了那个叫徐思年的女孩子.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举办2022年国际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申请,让一个人特别高兴,他就是张家口市荣誉市民、崇礼县政协委员、崇礼县滑雪场开拓者、塞北滑雪场总经理郭敬。申办冬奥是他的最大梦想。人称"郭大侠"的郭敬,上个世纪90年代将广告事业做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说不做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没想  相似文献   

8.
《雪山飞狐》不足20万字,连载于香港《新晚报》。金庸改变了前两部作品的形式、风格。这也是金庸年轻气盛、艺高人胆大,一个长篇小说写了一百年的故事,但是把这一百年的故事浓缩到一天之中来写。这也是金庸做过编剧所积累的本事。在戏剧界有一个规律叫做“三一律”,这是古典创作的一个规律,要求优秀的戏剧必须把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内———一天之内一个场景、一个故事,这样便于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金庸的《雪山飞狐》就是这样的,明线的故事只有一天,背后的故事是一百年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仍然分成“明”和“暗”两组,这完全是现代新文艺小说…  相似文献   

9.
这个故事,大家似乎耳熟能详--从前,有位老农牵了一只羊从牧场往回赶,在回家的路上,这只羊不慎掉入了一个深坑.坑口很小,老农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将羊从坑里拉出来.最后,他不得不做了一个很痛心的决定:用泥土把这只羊埋了.因为他不想羊在坑里活活饿死,或是被野兽吃掉.老农找来铁铲,开始往坑里填土.  相似文献   

10.
一日,我接到一位远在广东的朋友打来的电话,他以无比悔恨的心情告诉我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有一年除夕夜,在外奔波的他关了手机,只开了呼机。午夜,忽然接到一个传呼留言:"独在异乡,生意第二,身体第一。祝春节愉快。王小姐。"在这阖家团聚之时,漂泊在外的他收到这样一个传呼,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他开始猜想是谁打来的传呼,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能有哪个姓王的异性朋友与自己的关系有这么密切。  相似文献   

11.
22岁生日是我遇到意外最多的一天:意外发现网友“苹果”正在找合适的分租伙伴;意外发现相交了两年的苹果竟然是个异性;意外之三是,自己竟然当即搬进了苹果的房子!等我忙里忙外安顿好了一切,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作出了当今最酷的大胆举动:异性合租!合租的日子很新鲜:每天苹果晨练完,他会在7点半左右拎些早点回来,我便自自然然坐下来吃苹果留给我的早点,然后洗碗的时候顺便把他的也洗掉。晚上下班回家时苹果已经到家了,他的公司对面是家大型超市,所以一般是他买些烹饪方便的食物来,我稍微加工一下,两个人就可以当晚饭吃了。晚饭22后我们各自回…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有关他的文字和影像汗牛充栋,从纪实到虚构洋洋大观,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清的传闻,以致以讹传讹,真假难辨了。这或许正是这位传奇人物的魅力所在。不过,历史终究是不能随意涂抹的,对张学良这样的历史人物,即使传奇,也不可离谱。特别是他的家人、家事,报刊介绍多有舛误。现就笔者所知,试加补正,撮录于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忆诗人谢烨     
顾城和谢烨都在听故事的氛围中长大。顾城自己常常被爸爸编进了故事,他在听故事时会忘记一切,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吓得捂住脸,一会儿又兴奋得拍手跺脚……小顾城在故事中常常历尽艰险,他常会边哭边问:“干嘛我这么倒霉呀?”颐城的幻想幼时就被铸成了雏形,他逐渐把这些幻想变成诗……  相似文献   

14.
我与父亲     
尽管做了二十多年父子,我还是读不懂我的父亲。对于父亲,我想我是永远也读他不懂的吧,谁叫他是我的父亲呢!我的记忆追溯到最远大概也就是父亲打我那一次吧。那年我4岁,抑或是5岁,挨打的原因可能是我撒尿和泥然后全部抹在了正在午睡的爷爷脸上,不过,这是母亲后来回忆我孩时趣事时说的。至于我,却只记得打得我嗷嗷乱叫而其他人哈哈大笑的情形了,是否作案,我倒忘光了。或许做了吧,不过,也说不准。我7岁的时候,父亲留给我的记忆还是拳头落在身上的滋味,不过这次的原因我已能记得起来,就是因为我不敢去上学,把自己藏在床下不…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2009,(9)
5岁的儿子喜欢儿童电视卡通片,这部风靡世界的卡通片在国内被翻译成<少年骇客>,里面的主人公叫田小班,卡通片主要是讲述田小班是怎样变成各种各样的外星人帮助人类同外星人中的恶势力做斗争的故事.因为儿子喜欢,就给他买了少年骇客的T恤衫和帽子等等,他也常常穿上出去玩耍.一次,邻居问他为什么喜欢田小班呢?他毫不犹豫地说:因为他是英雄!  相似文献   

16.
半个欺骗     
一由于计佐要搭早晨的飞机去海南谈一笔生意,所以我特地起得很早给他准备早餐。打理好一切送他出门之后,发现时钟显示不过才9点。睡意朦胧地在电脑前坐下,我想起今天有一份翻译要做。打开文件的同时,门铃唐突地响起,尖锐的声音满屋子叫嚣,一声接着一声。我以为是计佐落下了什么东西,可是门外却是一名一脸素净的长发女子,双目中漾满敌意。“请问……”“成末,我爱他,并且怀了他的孩子,我不会放弃他的。”一脸素净的长发女子在冷冷地扔下这句话后,便头也不回地疾步而去,留给我一个犀利的背影和一地疑惑。如果她没有称呼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怜悯不是爱     
《新青年》2003,(11)
细雨姐姐:你好。我是一个师范三年级的学生,去年春天我在网上遇到了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初中同学(当年我们只在一起上了十几天的课就初中毕业了)。在异乡能遇到老同学,我感到特别高兴,就和他联系了几次。一个多月后,他说希望我能做他的女朋友。我觉得很可笑,因为我们互相之间谈不上了解,更别提感情,他让我做他的女朋友,不是很可笑吗?可是这时,他对我说了他的家庭、事业、感情经历,我觉得他的命很苦,很可怜,就答应他了。当时我想,如果我能给他一点点安慰,等他心情好了,工作稳定了,我们再分开也不迟。以前他给我的印象是为人热情,有上进心,可经过…  相似文献   

18.
为爱去放弃     
阿瞳 《新青年》2005,(10):48-49
1.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名叫秦尚。他和我在同一家私营的影视制作公司上班,关系不错。因为职业的关系,他非常热爱摄影,爱就爱吧,可是他爱的程度和正常人不同,爱到了无法自拔。在公司里,关于他的经典故事颇多。举个例子说吧,他刚到公司那会儿,不熟悉的人问他贵姓,他经常理直气壮地回应,免贵姓秦,秦香莲的秦。因为他的回答很特别,日子一久,大家都记住了他。秦尚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身材高大,相貌一般。由于至今单身,经常遭到未婚女子的暗恋与打扰。为了摄影,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了。什么事就怕太投入,秦尚恋上摄影这几年,摄影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雪山飞狐》不足20万字,连载于香港《新晚报》。金庸改变了前两部作品的形式、风格。这也是金庸年轻气盛、艺高人胆大,一个长篇小说写了一百年的故事,但是把这一百年的故事浓缩到一天之中来写。这也是金庸做过编剧所积累的本事。在戏剧界有一个规律叫做“三一律”,这是古典创作的一个规律,要求优秀的戏剧必须把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内——一天之内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20.
1 2012年11月18日夜。北京。寒风嗖嗖。我心温暖着,步入人民大会堂,去与王洛宾相会。这里正在举行"永远的王洛宾——诞辰百年纪念音乐会"。他逝世已经16年,人们没有一天忘记他。他留给人世间的歌曲,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唱,给人以欢乐。是的,2013年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