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经历二战浩劫后,欧洲之父们勾画了心目中的欧洲蓝图,这些欧洲早期规划者包括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比利时人,他们之间曾经作为敌对方进行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然而,战争结束后,他们共同设计伟大愿景,携手构筑美好梦想:以和平与合作化解战争与冲突。战后欧洲的发展既吸取了过去悲惨经历的  相似文献   

2.
从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压制国内的反战力量,一些左翼政党放弃了"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转而支持政府发动的侵略亚洲的战争。而日本共产党则高举"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始终反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侵略亚洲战争。目前,日本共产党继续秉承"反战与和平"的理念,批判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  相似文献   

3.
舒运国 《当代世界》2015,(12):20-20
<正>2015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的中非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2013年5月,非洲联盟第21届首脑会议提出了"2063年愿景"发展战略;同年10月和11月,习近平主  相似文献   

4.
周瑾艳 《国际展望》2016,(6):93-109
中国和英国围绕非洲和平安全事务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都在明显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中英在非洲安全理念趋同和安全利益交叉,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非洲和平安全事务,非洲2063年愿景对和平与安全及全球伙伴关系的渴求,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启。但英国发展政策的安全化趋势,非洲对中英安全合作的疑虑及中英自身政策路径依赖都在阻碍这一合作的深化。因此,推进中非在非洲的和平安全合作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在共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管控分歧,推动中国的非洲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与英国海外稳定战略的对接,建立多层次的安全合作机制。构建中英非和平安全对话机制、从发展源头预防和应对冲突、增强非传统安全合作等是中英非和平安全合作的潜在领域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战争与和平是相反性质的两种状态,学者们往往执其两端,单独研究战争或者和平的性质。然而在国际关系现实中,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状态实际上是不时转换的。战争结束后,各国领导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和平的问题。在此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覆辙。为了研究何种和平安排可以持久,凯格利(Charles W.Kegley)和雷蒙  相似文献   

6.
萧大维 《台湾研究》2012,(1):8-10,44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环。2005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剧变,对于战争与和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冲突与战争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全也有新要求和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冲突和战争的主要形式在冷战时与冷战后不同。冷战时期的战争主要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战争,第二类是苏联和美国两个阵营的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爆发的各类武装冲突及战争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男人保家卫国、女性远离战场的图景已经不符合当今现实。女性主义者将自己独特的视角带到战争与和平的研究中,以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行动打破了传统国际关系的和平观,并对这一领域中充斥的"性别盲点"进行了挑战。最近十多年来,女性在建立信任、推动和解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人们逐渐认识到妇女在促进和平领域的宝贵贡献,吸收妇女参与到消除战争和缔造和平的决策中已成为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共识,特别是联合国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尽管各区域的步伐并不相同,但可以看到一些总的趋势:赋予女性权力、实现两性平等、确保女性平等地参与到和平与安全的各级决策之中已成为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9.
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而告结束。曾与美国并称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是人们看法的问题。苏联一直坚持伊拉克必须从科威特撤军的立场,同时又积极努力,坚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制止战争爆发。战争开始以后,戈尔巴乔夫又三次提出和平计划,想及早结束战争,均被布什拒绝。戈尔巴乔夫调停的  相似文献   

10.
侯艾君《俄罗斯重建车臣政权的得失——纪念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10周年》一文,分析评述了俄罗斯政府结束第二次车臣战争和使车臣走上和平重建之路的政策,俄罗斯的车臣政策确实令人回味。如何看待俄罗斯在车臣的成败,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时代主题的争论与(新)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时代观是国家战略与世界特征的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任务与形势的统一,是"问题"和"主题"的统一.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并不能从理论上否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战争表现为常数一样,和平也可以表现为常数.(新)现实主义存在着解释上的漏洞,已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中一个经久不变的现象是:当霸权国的地位受到崛起国的威胁时,它们之间的竞争有可能演变为冲突。现实主义认为这种导致战争风险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和平崛起"理念恰与现实主义这种"霸权易位、战争难免"逻辑相反。中国近十多年来一直承诺要"和平崛起",而且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启动之时就已经奉行"和平崛起"政策。回顾历史,能够声称自己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大国可能只有美国。中国和美国是仅有的两个试图和平崛起的大国,考察它们各自历史经历的异同是一项有研究价值的工作。美国崛起于1865—1945年,在时间上比当今中国的崛起早一个世纪,虽然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崛起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如果有经验可供借鉴的话,中国可以从美国崛起之路学到哪些?本文在深入分析"和平崛起"的含义和中美"和平崛起"的案例可信度的基础上,比较当今中国的崛起过程与19世纪晚期美国崛起之路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了可供中国与国际社会参考的六条经验。  相似文献   

13.
经济区域化对东亚和平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冷战后的东亚为什么能够避免战争,从而维持了一种整体和平的局面?尤其是,在造就东亚区域和平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区域化对东亚和平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影响的限度如何?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在冷战刚结束的时候,有些学者尤其是西方学术界的一些代表性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非洲大陆的种族冲突与战争此起彼伏,为非法武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日益猖獗的武器走私活动,不仅加剧并延长了非洲大陆的种族冲突与战争,而且严重影响到国际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正>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具有特别的意义。70年前,在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废墟中的各国人民便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70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今天的国际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让历史告诉未来。为纪念正义与和平的胜利,本期特别推出专栏,邀请政治、历史和  相似文献   

16.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已享受了五十余年的大致和平,主要的世界强国在这期间几乎未发生严重的军事冲突。相比于这点,维也纳会议之后的百年和平也显得失色。至少在19世纪曾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这两次大规模的大国间战争。在解释战后的长期和平之源时,许多人都把战后空前增强的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列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实践,既有"非战、非武装、非暴力"的内容,也有与"和平""和平状态"等不加区别地使用的形态,在珍视和平的同时也可能有未能直面日本战争责任的一面。战后日本和平运动的指导思想并不仅限于"非战、非武装、非暴力"意义上的"和平主义",在和平运动的不同时期,"和平主义"分别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立宪主义等思潮相关联。近年来,日本政界保守势力宣扬"积极的和平主义",各代表人物的主张有所区别,但都已走到"和平主义"的反面。与此同时,日本民众中存在着与政府截然不同的"积极的和平主义"。作为可能遏制政界保守势力的力量,当前日本的和平主义与和平运动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57年,美国政治科学家卡尔·多伊奇就曾指出,一个多元的安全体,或者说,一个“和平岛”已经出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民主和平理论”。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学者,例如布鲁斯·路塞特及其同事,在研究二战后欧洲乃至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时,发现在1946—1986年的40年间,主要  相似文献   

19.
雅尔塔体系的终结与当今世界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尔塔体系"及其终结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1945年5月苏美英攻克柏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而在二战结束前夕, 美、英、苏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了一系列战略性会议,会议除了商讨影响战争全局的重大行动之外,也对战后的世界秩序做出了安排,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所谓雅尔塔体系, 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英、苏(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自1945年灾难性的二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战后各国的共识。中国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战后中国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引擎。今天,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倡议,其目的就是要推动亚洲、欧洲以及大洋洲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