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应急管理培训是提高应急管理人才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目标、体系构成和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求,对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提出应“完善分类分层应急管理人才培训模式、科学设定应急管理培训的内容、完善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日益挑战着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培训及其体系建构是提升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突发事件的特征规律和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我们以期通过探索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建构为我国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闫琳 《学理论》2011,(15):299-300
当前应急管理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训的需求,亟需开发新的应急管理培训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应急管理培训方法,情景模拟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其体验性和低成本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目前应急管理培训的现状及需求,对情景模拟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应急管理培训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危行业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多。为预防和消减突发事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救援工作必须得到加强,应急管理水平和救援处置能力也必须尽快得到提高。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就是应急处置与救援,而这个阶段在石油化工企业里,主要由基层岗位人员来完成的,因为基层员工是现场应急处置的直接主体。所以如何发挥基层在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中的关键作用就凸现出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5.
应急科普是将关于突发性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处置等方面的应急管理领域科学知识、技能,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以提高公众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的工作。应急科普是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效提升公众应急科学素质与应急避险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抓手,对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广大人民的应急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但目前仍存在应急科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应急科普,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组织领导体系是应急管理的中枢,应急处置是否科学、快捷、高效和有力,取决于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应急管理专门机构的职能发挥。总结从"5·12"汶川地震到"4·20"芦山地震的经验可以看出,芦山地震应急处置的指挥调度和组织协调表现出更加迅速、高效和有序,但也凸显我国应急管理总体仍然处于动员式、全民式、分散式应急状态,这与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的缺失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反思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在整合视域下重构与完善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制,对于优化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是危机管理的主体。危机发生后,事件相关人和大众往往处于焦虑、恐惧和怀疑的状态。政府在应急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行动与措施都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集体无意识",多数人只是关注事件的反常性和不光彩性,应急中稍有不慎,公众就会将矛头指向政府处置风险的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动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造成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紊乱。一、什么是"污名化"现象"污名化"现象是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8.
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愈发严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深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的构成和内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主要包括应急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社会应急能力和应急法律法规体系等。政府相关部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社会等应采取措施,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水平,努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尽量消除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
李理 《求知》2020,(3):36-3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给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带来巨大挑战。科学高效应对和处置疫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应急管理》2020,(4):32-32
置身于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人民战争,应急管理人也经受了一场检验应急能力的大考。许多应急管理人结合亲身经历和实践工作,认为这场大考为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构建提供了机遇。在应急管理人看来,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主要有以下思考点:指挥决策+协调调度+指导督查的应急指挥与处置模式将成为未来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1.
行政学院是培训公务员、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库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主阵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行政学院在公务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政府能力视角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地方政府能力的高低,政府能力是由经济调控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政治稳定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生态平衡能力构成。通过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政府能力的维度构建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应急管理提升的基本路径,即加快政府体制创新、培育政府的责任意识、推进政府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3.
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公共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向处于"关口"前沿的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处置要求。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检视我们的工作,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有效对策,对于改善和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处置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急管理》2011,(10):44-45
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工作,对于发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作用,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上层热、基层冷,中间无抓手”的问题,2009年以来,日照市将工作重心下移,提出应急...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务水平。而对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公务员培训则是公务员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中外历史发展表明。重视官吏培养与公务员培训有助于提高统治阶层、国家政府的行政能力并提高国力。否则。将会导致管理能力的落后直至国力的衰败。从官吏培养到公务员培训,不只是一种名称的变化,而是一段漫长的历史演进。其起伏的发展轨迹向人们昭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政府是没有希望的政府。而一个仅有文化却不能使之化为力量的政府同样是没有前途的政府。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努力使公务员培训制度化乃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为了履行网上政府职能,就必须加强网上公务员管理.通过网上公务员的职位分类、招聘与录用、系统考核、培训与开发,保证高质量的人才进入政府机关,保证公务员队伍里有卓越的管理能力,以适应政府管理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危机处置的阶段划分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亟待加强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了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应当科学认识政府危机管理的全过程,正确处置危机管理程序.政府危机管理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4大阶段,针对政府危机处置的程序,可以从10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政府雇员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新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雇员制是国外公务员制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制度针对政府工作的灵活性、临时性的特点而设。中国在政府管理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改革改革中应当及时借鉴西方政府雇员制,这对政府活动减少成本、提高公务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集中探讨了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处置与经验、国外应急管理处置与经验、中外应急管理理论和技术、中外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经验、中外志愿者应急管理与经验、中外应急管理案例分析、中国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与经验、中国媒体应急管理经验研究等八个方面的问题,预示了应急管理全球化的步伐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始终把应急管理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和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省八次党代会指出,要健全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省委八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强化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