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雪 《行政与法》2009,(3):47-49
法律选择理论是冲突法中的核心理论问题,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在法律选择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已被各国普遍接受的法律选择理论,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渊源.本文从法理学角度探讨了作为传统法律选择理论与现代法律选择理论结合产物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渊源问题,揭示了其产生的深层根源,并阐明了其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2.
刘承韪 《中外法学》2011,(4):774-794
近代以来的契约法依次经历了以下三个紧密相连的理论阶段:古典契约法理论、新古典契约法理论和现代契约法理论。古典契约法理论是西方契约理论的建构期,首次型塑了契约法的完整体系结构和契约自由的精神理念;新古典契约法理论是旨在移除古典契约法弊端的契约理论改良阶段,它以《统一商法典》第二编和《第二次合同法重述》为经典文本代表,是西方现今主流的契约法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契约法社会化浪潮的理论成果,是古典契约法"死亡"后有关市场交换之法理建构中最有前途的理论选择。西方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和现实可为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于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理念价值和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责任理论是经济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经济法责任理论的研究也是一个基础性课题,经济法责任理论的研究不仅是经济法理论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更是实践的需要。本文在整理以往有关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成果的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社会理论与当前国际形势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原理,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对中华文明的优秀传承,它丰富和诠释了《联合国宪章》理念,是国内政治理念中的和谐社会概念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一大理论成果,对推进中国外交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影响深远的传统理论之一,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均势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经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一书中首次对均势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使均势理论扎根于现实主义的范式土壤之中,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国际体系的性质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以缺乏有组织权威为标志的体系,在主要构成行为体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定程度稳定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共同犯罪理论是刑法理论中极为复杂的一部分,且与其他刑法理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犯罪与罪数理论结合就产生了大陆法系刑法中的共犯竞合问题。对共犯竞合概念的深入研究是研究相关理论的前提,也是正确指导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价值理论一直是各个经济学家建立自己理论的基础。本文指出,通过价值理论,经济学家们各有侧重的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相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与此相对应,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也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发展历程和理论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1,23(4):85-95
文章分析了关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法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 ,认为该理论是说明环境法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理论 ,是对环境法的长远发展、总体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理论 ,是将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以实现环境法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贾娜 《法制与社会》2010,(21):18-18,30
产权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经济理论问题研究热点之一,为了理清产权理论的基本脉络需要对产权理论的核心要点与研究热点加以综述。而关于产权的定义、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研究、现代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农地产权与产权制度、劳动力产权理论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关注点,并形成了不同的认同点。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以其《正义论》而奠定了他在当代政治哲学界的地位。据说,他扭转了政治哲学的方向,从新回到了近代的契约论传统,并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他整个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原初状态”,那么通过分析“原初状态”构建及其内在的困境我们可以透视其整个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曹伟 《法学杂志》2012,33(1):98-102
意思自治与集体主义的冲突自始自终贯穿于集团诉讼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共同利益理论、同意理论以及实体理论则是学界为缓解这一冲突而提出的对策。实体理论既克服了共同利益理论在方法论假定上的缺陷,也可以克服同意理论在事实假定上的不足,是我国构建代表人诉讼制度正当性基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Book Reviews     
《Ratio juris》1989,2(3):304-323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Robert Alexy, A Theory of Legal Argumentation: The Theory of Rational Discourse as Theory of Legal Justification, translated by Ruth Adler and Neil MacCormick
Philip Soper, A Theory of Law  相似文献   

14.
视频监控系统在犯罪侦防中的运用及其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犯罪问题复杂化与警力资源相对有限的背景下,利用视频监控系统预防与侦查犯罪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采取的策略。在犯罪预防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得到了日常活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情境犯罪预防、新机会理论、犯罪被害理论与死角理论等学说的支持;在犯罪侦查领域,透过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与影像存录功能,侦查部门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视频监控系统在犯罪侦防中的运用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故有必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以法律规范视频监控系统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5.
David Frydrych 《Ratio juris》2019,32(4):455-472
This article helps to clear up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Will Theory of rights. Section 2 briefly outlines the Theories of Rights. Section 3 elucidates some salient differences amongst self‐described anti–Interest Theory accounts. Section 4 rebuts Carl Wellman's and Arthur Ripstein's respective arguments about the Will Theory differing from “Choice” or Kantian theories of a right. Section 5 then offers a candidate explanation of why people might subscribe to the Will Theory in the first place.  相似文献   

16.
Dagan  Hanoch  Heller  Michael 《Law and Philosophy》2021,40(2):213-245
Law and Philosophy - In ‘The Choice Theory of Contracts’, we advance a claim about the centrality of autonomy to contract. Since publishing Choice Theory, we have engaged dozens of...  相似文献   

17.
Some important recent articles, including one in this journal,have sought to devise theories of rights that can transcendthe longstanding debate between the Interest Theory and theWill Theory. The present essay argues that those efforts failand that the Interest Theory and the Will Theory withstand thecriticisms that have been levelled against them. To be sure,the criticisms have been valuable in that they have promptedthe amplificat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two dominant theoriesof rights; but their upshot has been to reveal the need forthe improvement, rather than the abandonment, of those theories.  相似文献   

18.
杨金彪 《法律科学》2006,24(6):84-90
在欧陆、日本刑法学上,责任共犯说是主张共犯因为使正犯堕落,陷入罪责和刑罚而受到处罚的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责任共犯说由于被指“严重违反责任主义原则”,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逐渐走向式微。从解释论结论上看,我国传统刑法学关于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基本属于责任共犯说,同样面临责任共犯说所面临的所有批判。因此,有必要重构我国刑法学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上和实务中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八种具体犯罪的罪名,有人认为是八种犯罪行为。但是从文义解释、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立法精神和规范目的、“犯罪行为说”的弊端以及“罪名说”能满足实践需要四个方面能够证明:“罪名说”的观点是正确的。应该站在成文刑法的特点和罪刑法定原则的立场上去理解现实上存在的值得科处刑罚却不能解释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中去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Data indicated that juvenile delinquency increased dramatically recentl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by invoking Hirschi's Social Control Theory. However, such an explanation can be offered only when there is empirical evidence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Social Control Theory to Chinese society.

Though Social Control Theory has received great empirical support from many American studies, cross-cultural verification remains to be seen. The study described here intends to test Social Control Theory by using self-reported data collected from 3717 Chinese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northern Taiwan. Major correlates of self-reported delinquency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Apparently, Social Control Theory received much support from the Chinese data, while both strain theory and subculture deviance theory were not verified. Social Control Theory is said to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theory to explain the origin 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Chinese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