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1年8月17日.夏曦生于湖南益阳县。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夏曦就参加了新民学会,和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郭亮等一道从事革命活动。夏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上曾和毛泽东等人一道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夏曦还曾任中共湖南区委员会委员.是北伐战争期间我党在湖南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的“五大”上,  相似文献   

2.
颜蒹葭 《新湘评论》2020,(10):24-24
爱国主义是民族心、民族魂。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立足新时代新实践,把握新形势新使命,聚焦广大青少年,精心讲好红色故事,让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活泼。精编红色好故事,使爱国主义教育有血有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湖南一师党史人物众多,红色资源丰富。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徐特立、郭亮、方维夏等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编成红色故事,如《广览天下群书,常新心中日月——跟毛泽东学读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跟毛泽东学体育锻炼》《猴子石缴枪——毛泽东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夜学先生——青年毛泽东主办工人夜学的故事》《藏在衣柜里的父子情》《蔡和森的初心》《最后一页日历》《永远的先生》《革命岂能怕挂头》《吃水不忘挖井人》等,以此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20,(1):F0003-F0003
湖南第一师范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母校。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此求学、执教和从事建党等早期革命活动长达八年,并实现了由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和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学校旧址复原陈列有第八班教室等纪念点14处,并设有主题展览“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第一批湖南省委组织部备案的党性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4.
《湘潮》1992,(4)
1918年4月14日,正在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与蔡和森等联络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在岳麓山下周家台子,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学会的主要革命活动包括宣传新文化、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开展驱张运动、开办文化书社等。它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发起最早、影响最大的革命社团之一,是当时湖南地区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并为湖南地区的建党建团工作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一大。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宁乡,参加一大时,他已45岁,是13位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但他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0,(6)
正图片说明:湖南第一师范是一所治学严谨、师门昌盛、育才有方、人才辈出的学校。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这里求学、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达数年之久。在一师,杨昌济、徐特立等进步师长的教诲,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锻炼体魄和意志,坚持冷水浴、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留在了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11日,他在福建上杭被捕牺牲。何叔衡为人正直,对党赤胆忠心,虽然,他在党的时间不长,但他对我党的贡献却很大,是一位深受毛泽东敬重的革命家。红色政权的首任"最高检察长"何叔衡,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何叔衡和毛泽东相识于长沙,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1921年7月,两人一起奔赴上海,参加了  相似文献   

8.
李丽 《党史文汇》2018,(7):32-35
正毛泽东和何叔衡相差17岁,但他们相知相交。他们的同学、朋友形容两人的友谊说:"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这对湖南第一师范的忘年密友成为中共湖南党组织的最早创始人,他们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在历史上谱就了一曲昂扬奋进的壮歌。相识相知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县黄涓乡杓子冲(今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何父对他十分看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他也十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教子     
徐特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余年。创办了梨江高小、长沙女子师范、鲁迅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担任校长(院长)或任教,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许光达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一师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母校,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驱,而且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和毛泽东的初心萌发地。这里走出了3位中共一大代表、6位湖南早期省委书记以及20多位革命先驱,为中国共产党和湖南省级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新民学会成立90周年。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三等13人,在长沙潆湾镇蔡和森住宅召开会议,宣告新民学会成立。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它是湖南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它揭开了湖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给黑夜漫长而政治腐朽的中国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徐特立教子     
梁堂华 《党课》2010,(20):84-88
徐特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余年,创办了梨江高小、长沙女子师范、鲁迅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担任校长或任教,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为近代中国以及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1,(1):56-59,61
在中共早期党史上,易礼容是一位重要人物。他1919年加入新民学会,1920年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长沙文化书社,1921年参与在湖南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和毛泽东、何叔衡同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南党支部“三人小组”,是湖南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18年8月15日,2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走出三湘大地,前往古老的都城北京.两个月之前,刚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收到原一师教师、现任北京大学哲学、伦理学教授的杨昌济先生的来信.在信中杨先生希望毛泽东进北京大学深造,号召湖南新民学会的成员赴京,参加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发起的、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宗旨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收到杨先生的信后,毛泽东与新民学会成员何叔衡、蔡和森等10余人,在一师附小陈赞周、萧子暲(即萧三)处开会.他们赞同杨先生的主张.一致认为新民学会成员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理论建设是我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早在1920年11月,上海小组创办的公开刊物<共产党>月刊就开始探讨俄共(布)的建党经验和列宁的建党学说.上海小组草拟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还专门阐述了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至最终实观共产主义的主张和理想,在中国第一次系统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信念.在这期间,毛泽东和蔡和森就建党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作出了突出贡献.从1920年下半年到1921年初,蔡和森几次写信给毛泽东阐述他的建党问题的主张.他认为无产阶级要革命,必须要先组织革命运动的神经中枢--共产党!并强调:这个党必须是"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党的组织为集权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毛泽东非常赞同蔡和森的意见,并强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指出党必须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夺取国家政权.这些研讨成果,表现出当时共产主义者在理论探索上的勇气和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并成为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并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相似文献   

17.
正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以下简称"湖南一师旧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这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曾经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一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成员,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毛泽东同志青  相似文献   

18.
"叔翁办事,可当大局."叔翁者,即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何叔衡.这句话是曾与他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毛泽东对他的评价.由此可见此公的能力、气魄和胆识.  相似文献   

19.
谭仲池 《奋斗》2002,(9):44-45
长沙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马王堆汉墓和三国孙吴纪年简牍震惊中外。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长沙英雄辈出,造就了像谭嗣同、黄兴等彪炳史册的卓越人物,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进行革命活动,使长沙成为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长沙市郊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为动乱所动,始终坚守生产、工作岗位,并做出了可喜成绩、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郊区党委近年来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狠抓了革命传统教育。长沙市郊区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从事单命活动的地方。早在1925年秋郊区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在这块英雄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