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问题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开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和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2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贫困治理观主要包括贫困治理的价值诉求、目标导向、根本保障和路径方法等多个维度,且蕴含着系统严谨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整体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贫困治理观植根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的思想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摸索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经受住了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指导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为世界性的减贫脱贫工作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主要包括思想基础、扶贫目标、扶贫关键、创新引擎、扶贫力量和扶贫保障等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刻领会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时代贡献,对于提高我们学习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有三个方面的时代贡献:一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二是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提供了科学指南,三是为地方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促进老区发展和共同富裕思想,现实依据是贫困革命老区发展实际。习近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革命老区掉队;脱贫攻坚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脱贫攻坚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脱贫攻坚贵在立志,要有志气、有信心。习近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思想突出了老区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指明了老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提出了老区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强调了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观是对马克思时代观的拓新,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观蕴含着丰富的内在逻辑,包括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与历史逻辑等方面;在分析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观国内与国际两方面的思想内涵以及合作共赢的思想旨归,突出习近平新时代观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时代价值,其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逻辑主线。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蕴含着系统的空间逻辑、学理支撑和实践智慧,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全球治理新格局的系统思考。从空间逻辑维度看,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为从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中所蕴含的清晰的空间逻辑发展脉络;从学理支撑维度看,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唯物史观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同时,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从关注国内人民需要到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最终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归旨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7,(12)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从根本指引、重要依托、力量之源、基本框架、重要途径、核心要求、总体方略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刻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列宁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所处的脱贫扶贫历史方位的科学研判;对新时代中国扶贫实践的创新。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哲学思维特征,充分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分析和解决制约我国贫困问题的根源。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核心思想,系统归纳总结这一论述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的时代价值,有利于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深度贫困的根源问题,从而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扶贫攻坚战提供有效遵循。同时,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为构建"如何破解人类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的逻辑主线是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这一逻辑主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探索道路到走顺走好初步定型道路,从事前系统设计到事后比较并在实践中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从适应国际规则实现自我发展向维护和完善国际规则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实践逻辑既蕴含在习近平个人的实践历练之中,也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之中;其理论逻辑凝结在价值立场之中,体现在具体内容的"基本原理+现实问题、中国实践+理论创新"的创新方法之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重在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主要贡献者地位,拓展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化对"两个确立"的理解,把全党意志、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存在三大逻辑,即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创新逻辑,这也成为了新一届领导人治党思想的主要特色,从这三大逻辑出发,有利于我们全方位、多维度透析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明确回答新时代现实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而实现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逻辑路径是沿着以实干为创新的理论逻辑和以实干为动力的实践逻辑展开;最终逻辑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4.
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命题明确提出以来,理论界不断加大对其进行探究和研讨的力度。在思想的形成背景方面,主要强调历史逻辑、现实依据、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在思想的逻辑关系方面,主要强调思想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关系及其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思想的鲜明特征方面,主要强调人民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在思想产生的重大意义方面,主要强调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当然,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突出其思想的现实价值,与时俱进,早日建成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法治理论,是我们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本文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境界、新模式、新内涵、新智慧,比较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逻辑和丰富内涵,对于深入学习科学理论,强化法治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在新时代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其直接原因,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任务是其时代要求,把"真扶贫、扶真贫"思想进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其实践特色,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是其促成因素。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界定和确立了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以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为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五个一批"为分类施策的基本思路;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恰当运用,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刘长军 《前线》2023,(11):9-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包含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进历史主动的历史逻辑,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创新、融会贯通、互相成就的理论逻辑,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中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逻辑。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在新时代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其直接原因,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任务是其时代要求,把"真扶贫、扶真贫"思想进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其实践特色,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是其促成因素。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界定和确立了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以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为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五个一批"为分类施策的基本思路;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恰当运用,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交互促进、交相融合的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有效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永远奋斗,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做出新奉献,引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0.
正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主题主线,抓住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两个重点",用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两大平台",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一是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