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汉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凝聚的史著之一。它伟大,至少在于它以系统的多篇"纪"、"传"和"志",在近两个世纪以后决定性地巩固了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撰史方式。它凝聚,指的是它不似《史记》那般纵贯数千年地"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即前104至101年武帝太初年间"至雍获白麟"),或者说主要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开始,直至伴随汉武帝去世告终的汉帝国初期。与之相反,《汉书》集中于西汉这单独一个大朝代,甚至——就作  相似文献   

2.
早在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就曾为《郁达夫诗词抄》写过《序》。《序》中有这样的评语: “在他生前我曾经向他说过: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好。他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报》2月22日第193期刊登赵春明同志的《谁先提出劳动竞赛主张》,发表了与恩格斯不同的看法,引人注目。恩格斯于1844年说过:迄今“只有傅立叶一人”对劳动竞赛“作过一些说明”。作者却指出:在傅立叶之前,“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布利就已经提出了未来社会实行劳动竞赛的主张,并且引用他于1789年(这该算18世纪后期,而不是中叶--笔者注)出版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书中关于要把劳动竞赛的奖品授予优异的农夫、牧人、工人等七种人的一段话为证。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6,(10)
正在汉口崇仁路文物收藏市场的一家古籍书店里,一眼就见到这本封面醒目的《十年——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纪念》(以下简称《十年》),我以为是一本有关开明书店店史的书。迫不及待地打开,跃入眼帘的却是鲁彦、老舍、张天翼、靳以、王统照、巴金、萧乾、叶圣陶等人的短篇小说,与现今出版社的纪念文集丝毫不同。细读书前夏丏尊先生写的《编辑缘起》,我终于恍然大悟。夏先生在《编辑缘起》中说:"开明创立于一九二六,到今年十周年了,打算出一种书,一方面对读者界作有一点儿意义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作个纪念。这部小说集刊就是从这样打算之下产生的。"由此看来,《十年》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的机器大工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关于资本替代劳动的一般性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及其《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的相关论述中有过深入的阐述。"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机器的前两部分"仅仅是把运动传给工具机,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对象,并按照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  相似文献   

6.
李刚 《学理论》2008,(1):64-65
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早来源于18世纪英国的文献中,是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  相似文献   

7.
孙丽珍 《学理论》2013,(17):205-206,225
在现代汉语当中,动词"打"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意义丰富且庞杂,使用广泛。它是《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性辞典所收录的词义项最多的一个词条。其用法复杂。汉语"打"字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对它的研究便也有章可循。从语义引申,多义范畴与词语组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出"打"字的意义及其变化,以开辟"打"字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黄海浪 《学理论》2013,(8):178-179
王德威先生在《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众生喧哗、富有生命力的晚清小说局面,并狭隘地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由"五四"提至晚清。作者一面不断强调现代的多种可能性,一面却又将已经出现的多种文学类型视而不见。作者在对"五四"文学发出责难时,没有站在真实的历史中做出客观的评述,因而存在诸多质疑。当然这些质疑不是意味着对它进行全盘否定,书中很多观点仍值得我们继续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9.
"谑而不虐"一词,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指开玩笑而不伤人。想想古人真是智慧,短短几字就概括出人际交流方面的某些规范。不过,与"谑而不虐"如影随形的还有两个词——"谑而近虐"和"谑而虐",分别指开玩笑近于伤人和开玩笑伤人。这就生动揭示了三种开玩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与四川奉教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可见最早的汉语《圣经》译本,该译本的存在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天主教传教士在18世纪初就有过将《圣经》系统汉译的尝试,而且对18、19世纪及其后更久的基督宗教《圣经》汉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中文《圣经》“白徐译本”存世的四种珍贵版本,可以探索白、徐二人翻译中文《圣经》的背景和方法,追溯“白徐译本”福音单列本和福音会编本两类版本的西文源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名教中”人”撰的《好逑传》,一名《侠义风月传》或《风月好逑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它列于“明之人情小说”一章里;孙楷第因清初人夏二铭在小说《野叟曝言》里曾引过这书,认为它是清初人所作。(见  相似文献   

12.
陈鹏 《瞭望》2008,(10)
布洛克的几部"斯卡德"系列经新星出版社引进,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这显然是成功的类型小说的重要标志。《八百万种死法》《刀锋之先》《开往坟场的车票》……书名就起得很棒,洋溢着某种神秘别致的诗意。读进去之后你会发现,这套斯卡德系列应该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以来,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宁稼雨先生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中国志人小说史》、《〈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魏晋风度》。从三部专著的选题不难看出著者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即由单纯的古代小说研究,走向了小说与文化之关系的研究;由小说内在因素的研究,走向了小说外在环境的研究。就像所有的研究者一样,宁稼雨先生之所以在学术生涯开始之初,就选定了志人小说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正面前,摆放着一本飘散油墨香味的新书。打开《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跃然纸上:《背着母亲建高铁》——50多岁的职工刘建林奋战在京张高铁建设工地,对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在四川生活不放心,就把她从老家接到长城脚下的工棚,一边紧张施工一边精心照料老人,工友们经常看到他背着母亲在工地生活区走动,他说"我离不开高铁,也离不开老娘"。《长大后也成了你》——张亚希是在抱怨和思念爸爸的日子里长大的,过生日时在铁路上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颖 《学理论》2013,(6):157-158
小说《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开创者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小说中最有权威的作品。笔者从社会的、道德的、心理的角度来探究小说的主题,使这部小说复杂的创作思想和多层次意义得以清晰展现。拟就此对《红字》主题寓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文坛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作家,其中就包括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和着力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生活的女作家威拉·凯瑟.这两位作家对当时的女性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分别体现在他们的<菊花>和<啊,拓荒者!>这两部作品中.所以拟通过对这两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讨这两位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并揭示20世纪中期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矛盾、渴望、追求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进而展现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585年前,郑和结束第一次远航胜利回国。郑和的历次航海是震烁中外的空前壮举。它在当时群众心目中激起许多浪漫的憧憬,从而产生了不少传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是其中较著名的一部。 《西洋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写郑和的远航都为一次,历经39  相似文献   

19.
时常浩 《侨园》2014,(11):35-35
《红楼梦》一问世,就以它特有的文学价值和惊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成为"红学"迷。至嘉庆年间就出现"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社会文风。到20世纪前后,一大批名人、学者对《红楼梦》都做出了特殊评价。王国维称《红楼梦》为"宇宙一大著述";鲁迅称《红楼梦》写出了"真的人";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预言《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可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周汝昌等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0.
宋杨 《学理论》2011,(29):41-42
安·兰德(Ayn Rand)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作家,其代表作中《自私的德性》,就集中体现了兰德关于理性利己主义的思想。兰德认为理性是人的最高美德。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提倡个人主义。她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兰德提出的"理性"是对"自私"的有效制衡,"自私"仅仅是一种姿态,"理性"才是兰德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如果没有理性选择,个人主义就会成为非理性并且走向极端,从而变质并失去兰德所赋予它的重要价值。兰德的自私伦理学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使我们对自私的精神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