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工作质量和效果是检验和反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亦暴露出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董胜 《传承》2012,(8):69+75
自2003年我国劳动力市场迎来第一批扩招本科毕业生到现在,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过,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评价、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政策等理论观点。将近年来学者们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工作质量和效果是检验和反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亦暴露出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促进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稳定性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文通过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构建了个人职业素质提升、高校教育模式改革、企业制度体系完善、政府就业市场调控四位一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促进机制,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性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辉 《人民论坛》2013,(5):38-39
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关键在于是否有充足的需求信息,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充足的需求信息,还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是就业工作的核心之一,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长效机制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傅思聪 《浙江人事》2008,(12):42-43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全社会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但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现象愈演愈烈。如何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一个诚信的就业市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就业工作已经引起中央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应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就业管理,针对就业市场失灵的原因,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就业市场效率;加强就业市场的管理,营造公平的就业秩序。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做好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13,(7):45-45
6月17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与10所高校千名学生代表围绕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交流。据尹蔚民介绍,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对2010年广东部分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按其程度依次为:发展空间与职业兴趣、用人单位性质及个人家庭因素、就业地点及人际关系以及薪酬与工作稳定性等,而专业对口与否已经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被调查者认为,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依次为:个人特质与就业环境、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以及外语水平等,而社会关系并不被认为是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在产业升级中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以优质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等以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进入到大众化时代,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了解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困扰,为高校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等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连云港市政协近日召开专题协商会,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帮助高校及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建言献策。这是今年市  相似文献   

12.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实践特色,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的应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及时组织“全国人力资源市场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在市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机制是高校开展就业服务的重要保障,创新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机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文章从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入手,梳理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中存在的“行政化”色彩明显、缺乏整体性协同机制、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着重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把大中专毕业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就业制度的改革呼唤建立就业市场,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美日英三国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及早准备重视实践美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没有专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政府部门中也没有专门主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政府只是把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一部分看待,对就业不直接干预和限制。美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进行。劳工部只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是毕业生就业的“总管”。劳工部设有劳工统计局,其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时期的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的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其他机构和个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内蒙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方针,制定实施相应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我区高校毕业生总量由1999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08万人。目前,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而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人才匮乏,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过程中,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各地规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督促中小企业、非公有制单位依法与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高校…  相似文献   

17.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1,(13):38-3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的通知一、督查目的: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查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晰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畅通扩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健全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以社会经济稳定和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就业市场体系和政府指导、市场调节、双向选择的就业调节机制为依托,以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广泛支持为基本前提,以高校毕业生自身的知识文化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必要条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多种思路和渠道,采用多元的方式和手段,再辅以必要的法律规范,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就业机会,才能实现我国从行政就业到市场就业的平稳过度,进而妥善处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七月,一年一度的高校大学生结束学业、走向社会的日子,中国的就业市场迎来又一个高峰。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的预测,今年360万高校毕业生可能将有1/4找不到工作。中国高校供应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市场需求却跟不上,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沉淀下来未就业的毕业生……待就业的队伍日益庞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从2006年起将在全国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以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享受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20.
谢守成 《理论月刊》2005,(11):152-154
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突显,表现为毕业生总量增加而岗位总需求相对减少,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等五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学生、学校、政府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