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但是法治社会的实现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因在于具备了法治的"硬件"而缺乏"软件"——法律信仰。在缺乏法治传统和现代法律文化土壤的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不仅肩负传播法律知识的历史重任,更重要的还要肩负着法治实现的精神要素——法律信仰的塑造和培养,塑造和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应当成为法学教育界亟待改革和深刻反思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内驱力。而现在 ,公众法律信仰的虚无已日益突显。“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因此 ,要想把法治精神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 ,我们必须努力去寻找法律信仰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信服和敬畏,是内心的价值追求与法律价值取向的一种心灵相契.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内核和意蕴所在,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在对当下中国法律信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民族法律信仰危机的症结所在,进而立足于理论研究和现实考量,提出促成法律信仰生成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我国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带来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作为一种人类对法律现象的终极关怀和参与,在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实现法治的精神动力,今天却面临着在法治社会视野中弱化甚至消逝的危机。尤其在中国社会,法律权威受到挑战,法律信仰集体缺失。严峻的现实使我们必须反思,到底什么是法律信仰?中国所缺失的法律信仰又该如何建立?  相似文献   

6.
农村法治建设之观念阻却:法律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是主体心理状态的上乘境界,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对法治化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农村的法治化过程中,主体法律信仰危机严重阻碍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度。法律信仰危机,是因为人治传统、法律制度、司法及礼法传统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论现阶段国民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言而喻的要件就是确立国民对法治这种治国方略的信任感;而法律能否成为信仰,能否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敬重和认同,则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法律信仰是无形的,但却是在真实地发挥作用的一种文化支撑点。无数事实证明了,当前公民对于法律的功能缺乏足够的信任,是我们实现法治目标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因而,如何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中国推行法治所必然要解决的问题。一 国民法律信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基于对法的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神圣的体验,是对法的社会功用的一种心悦诚服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法治意识的缺乏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要求其公民应该具有法治意识。农民工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社会群体,其法治意识对法治社会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民工尚未普遍具有法治意识,他们对法治和法律的认识存在偏差,对法治和法律缺乏信任、信念和信仰。这种状况是由历史文化传统、法律运行的失调、普法活动的重心偏离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权利:从法律到信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法律传统是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没有基督教信仰就不会有西方法律信仰。而在缺失基督教信仰传统的中国,凭借什么铸就人们对法律信仰的精神理念?选择什么路径完成人们从法律到信仰的精神朝圣之旅?本文认为,“权利”是从法律到信仰的最佳路径选择。因为从宗教信仰到法律信仰最根本的因子就是“权利”;权利是法律的精神与灵魂,没有权利的法律即非良法;“权利”能够成为中国法律信仰的因子;没有权利信仰,就不会有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的困境及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对一个致力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今中国法律信仰却面临困境:社会成员面对实现法治之治的迫切愿望和诉求,与大量普遍发生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现象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并由此导致诸如焦虑、困惑、质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律得以被信仰并不必然存在逻辑上的支持,西方式法律信仰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下自发形成的。中国语境的法治建设不能简单地期待于西方式法律信仰,而要立足于本民族实际,探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精神内涵博大精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试图从井冈山精神中寻找出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契合点,简要提炼出井冈山精神中对当代法治建设有意义的部分,及井冈山精神中坚定的信仰、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思想对我国当代法治实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法治生成的角度来看 ,世界各国法治有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种主要类型。中国属于典型的外生型法治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法律文化的主流 ,两大法系对我国法制建设有着历史性的多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文主义教育。公安院校的学生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公共责任心,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化为公安院校学生的具体行为准则,在学生中树立为人民服务、公正执法的坚定信念,树立权利和义务观念、民主和法治观念、公正和效率观念、理性与宽容精神,并在今后执法、司法和其他法律工作中践行这些观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法律职业的兴起是法治深化的一个重要征象。对法律职业的研究必须置于法治研究的大背景下,否则很难认清法律职业的正确地位。法治的发展路径必然是精英治理与大众治理的结合。这是对法治中终极因素——人的因素的正确把握。法律职业、法治政府和公民参与之间的制约与互动是法治建成和稳固所要求的权力格局。法治的历史已经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和图景:英国和美国代表着先发展国家的法治理路,而日本则是后起国家的法治典型。这些国家的法治历史和现状展示了整个人类历史作为改造人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方式的历史和竭力维持人类理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建设三十年来取得了不菲成就,法官素质的发展变化从微观角度上对此做出了佐证。法官素质是指法官的审判能力或资格。"职业标准"是指法官职业本身对法官素质的认识标准。法官职业标准立基于法官职业内部视角,也可称为内在标准。"法官职业外部评价标准"是法官职业外部的人对法官素质评价标准,因其视角基于法官职业之外,也可称为外部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法官素质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同时这一问题也昭示了中国当下进行的法治建设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并预示着法治在中国的实现仍需假以时日,不会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7.
诚实信用不仅具有道德上的意义,同时还具有政治法律上的意义;不仅是基本的私法原则,更是重要的公法原则。诚信原则要求进行诚信政府建设。在网络时代,如何消解诚信危机、重塑政府的公信力,将是我国诚信政府建设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社会与现代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然而 ,现代法治应当是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协调统一 ,法治的真正基础与源泉是社会 ,法治应当得到社会的回应。法治以社会、还是以国家为重心 ,选择何种法治模式 ,必须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当代中国来说 ,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法治模式是最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必须被国民信仰,且被国民信仰的法律只能是和必然是良法。在我国,要使国民信仰法律,信仰法治,必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和创设起使法律能够顺畅运行、公权力受到严密制约、违法行为受到有力制裁、社会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的法治国家机制。这种机制一旦形成,法治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国民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如何建设诚信政府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诚信政府在承诺和履行承诺等方面有其基本特征,为确保政府承诺的质量,应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同时,对失信政府应构建相应的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