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发挥森林生态体系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扩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中的作用,必然要求重视其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2004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森林城市:民生之需,发展之要建设森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一)建设森林城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落实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  相似文献   

3.
蓝天、碧海、绿地、清新的空气,是许多来大连旅游的外地人对大连的亲身体验。为了守护这份美丽,为了大连的蓝天碧海,大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监督支持政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让这座"国际花园城市"更加美丽。造林绿化对于大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政府造林绿化工作报告,要求市政府坚持环境优化、生态立市,编制具有大连特色的林业建设规划,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森林在节能减排、消除环境污染、提高人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把大连市打造成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北方海滨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4.
茹栋梅 《前进》2013,(11):17-18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奋斗目标,这为晋城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于太行山南端典型的半干旱石质山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煤电化气基地。全市辖6个县(市、区),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30万,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世界投资中国中小魅力城市、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佳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今年又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5.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5):M0001-M0001
2002年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活动,2006年作出建设生态南宁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朝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南宁生态示范创建的"棋局"步步连环。为打造"中国绿城"品牌,从2006年起南宁每年植树150万棵以上,并推进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0,(6):I0004-I0004
近年来,龙泉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并在丽水率先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打造“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化森林城市。今年,在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上,龙泉市被授予“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成为丽水首个省级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正式写入中共党章。森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森林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森林保护与建设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目前我国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对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10,(7):I0004-I0004
近年来,龙泉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并在丽水率先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打造“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化林城市。今年,在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上,龙泉被授予“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成为丽水首个省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9.
《河南政报》2013,(3):38-39
豫政[2012]7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生态三门峡、和谐三门峡的重要载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全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沿黄地区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道路。2012年7月三门峡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初,宁波市正式向国家林业局提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报告。宁波市委负责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强调: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生态容量有多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张新名片,更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赵云峰 《前沿》2014,(3):135-136
随着新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基本树立了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城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品牌的建设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对城市品牌赋予新的内涵,力图通过从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生态角度寻找城市品牌发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城市生态文明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对于高速城市化和日益恶化的城市自然环境而言,是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绿色基础设施概念最早由美国保护基金会和农业部森林管理局组织的"GI工作组"(Green Infrastructure Work Group)于1999年正式提出,"GI工作组"将绿色基础设施定义为"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即一个由水道、绿道、湿地、公园、森林、农场和其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余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积极致力于"森林余姚"建设,先后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去年以来,该市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建绿色四明大地为主题,大规模扩绿添绿、见缝插绿、拆迁增绿,努力推动片绿向森林转化、绿化向生态转  相似文献   

14.
王作安 《重庆行政》2010,12(3):15-17
建设"森林重庆",是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对外开放的环境工程,更是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的民生工程,农民增收、群众致富的经济工程。近年来,合川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知名旅游城市、重庆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重庆最美丽城市"三大奋斗目标",将实施森林工程作为贯彻落实“森林重庆”战略部署的主要抓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努力打造山水绿城和谐相融、人文历史温蕴厚重、城市风格鲜明的宜居宜业之城。  相似文献   

15.
黄广荣 《重庆行政》2011,13(1):41-42
自2008年森林长寿启动以来,我县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实现科学发展为最高目标,取得显著成绩:城市、乡村、通道、水系、苗圃五大森林工程亮点纷呈,群众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城市建设成为和谐、安康的生态之城。  相似文献   

16.
闫萍 《当代建设》2003,(3):16-17
把城市建设在森林中,让绿色环绕建筑,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都市人的居住梦想.本文以清溪森林城建设为引,探讨了森林公园、森林社区、森林城市的规划及开发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新 《今日浙江》2013,(18):50-5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内在要求,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畅通、和谐繁荣的城市,是广大群众的愿望。去年以来,衢州市开展了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行动、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城市"四大森林"建设和信安湖改造提升工程等事关衢州未来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开启建设花园城市、打造休闲衢州的新征程。让城市"更强更美更厚更和"建设花园城市、打造休闲衢州,即要按照花园城市的标准建设,又要保持城市的特质。发挥比较优势,挖掘自身长处,强化独特性,发展眼球经济,打好四张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陕西省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跻身“新中国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等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论述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发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天津市未来的国际定位、绿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天津市进行城市森林建设的必要性。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使城市绿化不偏离规划方向。孙丽  相似文献   

20.
《重庆行政》2010,(3):F0002-F0002,I0001-I0003
建设森林重庆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是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云阳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实施生态兴县战略。城市森林之城、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苗木基地工程等“五大子工程”卓有成效。基本建成“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人居环境良好”的森林大县,生态云阳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