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机关干预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必须事先取得法律的明确授权,并遵循比例原则的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更新,大量技术侦查手段虽未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却侵入了个人的隐私权领域.对此,应当建立隐私权审查的保护机制,将干预公民隐私权的侦查措施纳入法治的视野.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应当分为两个阶段,印先审查干预行为是否侵入隐私权的保护领域,再审查干预行为是否具备正当化事由.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浅谈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要求保护其自身隐私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与之对应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却极其薄弱,以至于在《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与公民强烈自我保护的意识的矛盾决定了建立、健全我国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对此,我们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一些探讨。一、公民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在我国,有关隐私权的司法保护散见于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确立了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但是,…  相似文献   

4.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特殊群体—患者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非常严重,但相应的保护措施极其匮乏,法律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切实保护患者隐私权进而保障人权,必须明确患者隐私、隐私权的内涵、范围,掌握侵权的各种表现形式,并从医方和法律上进行保护,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隐私是文明人的精神性人身要素,隐私权不受侵犯是文明人的基本需要,加强隐私权保护是人类进步文明的表现。注重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有助于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扩展形式,本文从法律和其它方面论证了如何实现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浅议网络个人数据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导致网络中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犯,网络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网络中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各种现象,借鉴国外的相关保护经验,对我国网络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这只是规定了与隐私权有关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隐私权显得相当必要.只有这样刑事诉讼法保护隐私权才能切实做到.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也称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个人活动自由和控制个人生活秘密,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隐私权作为法学概念,最先由美国法理学家沃伦和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关于私生活的权利》中提出。他们提出隐私权的概念和设想,认为是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可以用来保护公民个人的秘密免受大众化的新闻事业、摄影、记者或者其它现代设备拥有者录取景象或音响,或者将录音录像重播等行为的侵犯。到本世纪中期,这一理论被许多国家接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七十年代美国就制定了与保护隐私权有…  相似文献   

10.
庄严 《法庭内外》2009,(9):38-40
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个人的独立自由和人格尊严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立的人格权。那么,什么是旅客的隐私权?旅客人的隐私权被侵犯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酒店又该如何保护旅客的隐私权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公民对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逐渐加强,甚至会通过诉讼方式来维护个人的隐私权.保护隐私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它已经被人们广泛熟知,对传统隐私权的侵害也没有引起太多的社会问题.但是,网络的普及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那些不为人知的个人隐私瞬间在网络中病毒式的扩散,已经严重打扰到公民个人的安静生活甚至影响到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对概念进行范围确定,并从各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现有我国的法律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保护网络隐私权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2.
仪喜峰 《行政与法》2013,(8):99-103
自媒体在彰显言论自由之对,也打开了一扇偷窥公民隐私之窗.在宪法视野下,隐私权已经超越部门法的疆域上升为一项基本人权.在自媒体时代,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特征表现为隐蔽性、侵财性、便捷性和严重性,隐私权的传统法律保护模式遭遇了新的挑战.宪法对公民隐私权加以保护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明确隐私权是一项列举的人权,强化违宪审查制度的贯彻执行,并通过部门法落实和实施该项权利,建立一个由宪法统领的、由部门法具体实施的、多层级和全方位的立体保护架构.  相似文献   

13.
刑事搜查是一种具有高度强制性的警察权力,对警察机关高效地侦破刑事案件、控制犯罪人和脏款脏物、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强制性权力封公民意志的压制性和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效果,其滥用极易给公民的隐私权利造成严重损害,并因此削弱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破坏公民对国家实行法治的信心,因此,法治发达国家在刑事搜查中,都特别强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而由于中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隐私权的条款,理论上对刑事搜查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认识不一,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在立法上确立并保护隐私权,乃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公民的个人信用度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重要。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是维护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的重要举措。在建立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过程中,防止个人信用的不当使用侵犯公民隐私权成为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指出针对我国现行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现状,我们应当加快立法填补法律空白、明确个人征信制度中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征信监管,建立完善的信用隐私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隐私权是指公民的私生活有受他人尊重和法律保护的权利。有西方国家,公民隐私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保护。随着我国民主生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此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有人认为,我国还没有在法律上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1982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就已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具体说,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7.
靳爱国 《法制与社会》2011,(23):221+242-221,242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装置的增多,一方面维护了公共安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有关对公民隐私权侵犯的争议。本文阐述了公民在公共场所是否享有隐私权,以及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下如何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杜晓佳 《法制与社会》2011,(34):266-266
微博因其具有便捷性,开发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得微博侵犯隐私权变得轻而易举,因而对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微博特征和其对隐私权的影响以及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后,进而对微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制的进行法律探析,力求达到保障公民隐私权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微博的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洪彬  黄国华 《中国律师》2004,(10):58-60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隐私权的一种,属于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范畴,主要是指公民通过信件、电报、电话、邮件、包裹、数据电文等形式表达意愿的权利。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任何个人或组织非依法律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任何非法扣押、审查、监视、窃听、出版私人通信的行为,都是对通信自由的侵犯;二是只有依据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才能干预个人的通信自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自由权,得到世界各国宪法、法律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条约明文的保护。我国宪法第40条也明…  相似文献   

20.
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的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在借鉴发达国家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以达到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和促进网络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