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做出过一定贡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共产国际以斯大林的"三阶段"革命论为理论依据,在"左"倾教条主义指导下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加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致使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大失误。从而给中国的苏维埃政权建设带来严重危害,也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苏维埃革命理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促进了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  相似文献   

3.
刘智伦 《台声》2001,(10):12-14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由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彻底推翻中国2000年封建帝制,以“光复中华”为内容的民主民族革命思想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在这场伟大革命运动中,有许多历史史料证明,台湾是我国受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深刻的地区之一。今天,回眸台湾人民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响应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开展波澜壮阔、前仆后继的“台湾光复归中华”民族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台湾人民“爱中华、爱祖国”的光荣历史传统,进一步推动和平统一大业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延安是中华民族的祭祖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走进延安,走近历史,只有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用心体验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延安精神,亲身感悟陕北大地和人民滋养、哺育中国革命的伟大胸怀,抚昔鉴今,方可登高望远。站在历史的今天,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时期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条件和形式;改革开放新时期,则主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转换,缘于革命和建设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需要,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朋友们: 整整七十年前的一九一一年,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革命党人在古老的中国发动了推翻清皇朝的革命。这次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在今天的形势下,我国大陆的九亿八千万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①,但是,历史上的中国也是在不断继承前代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秦汉时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的发端阶段,或初期阶段;(2)隋、唐、宋、辽、金、西夏等为发展阶段,或不断扩大的阶段;(3)元,明、清为确立阶段,或是最后完成阶段。此三个阶段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渐进性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发展两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政治文明建设呈现出不同特点,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就。十年文革留下了可资鉴的重要教训,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的历史空间。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今天,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分析青年学研究的历史,有必要将其研究过程作一科学分段。划分研究阶段由于其依据不同,必然会产生出多种划分法,必然会产生阶段时间的矛盾来。比如:有的同志是以中国革命的若干历史时期作为青年研究历史阶段的划分标准,将中国青年研究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15年——1927年;第二时期:从1927年——1949年9月;第三时期:从1949年——1978年,第四时期:从1979年——现在”。这种划分法固然有同时代紧密相连的好处,但笔  相似文献   

10.
国情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今天的中国是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的。就是说,在现实的国情中,包括了历史传统的因素。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史的沉积极其厚重,传统的因素十分强大。不了解这些历史传统也就无法深刻了解今日中国的国情。 一 在世界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一个饱经沧桑而其历史绵延不断的国家。这一大跨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与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些共同的革命精神,站在长久执政,实现革命转变的历史高度,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他意味深长地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正当性与现实合理性作了科学论证,深刻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逻辑。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展开受历史辩证法制约,具体的历史过程呈阶段性发展态势。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继续推进社会革命的成功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新时代宣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把人类解放事业推进到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公元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发动了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古老的华夏大地从沉睡中苏醒,长期积贫积弱的民族在觉醒中奋起。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创造》2001,(7):7-10
在阳光灿烂的五月的一天,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我采访了李师程同志。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是艰难曲折又辉煌灿烂的。80年的历史证明,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已经使中华民族以昂扬奋发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80年的历史说明,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尤其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完全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今天,与这位老党务工作者的倾心畅谈,使我对此的理解愈加深刻。李师程同志长期从事党务工作,说起往…  相似文献   

16.
回顾建党七十年来的历史,我们深深感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就,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我们不会有今天。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高度重视建立和加强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是他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获得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党党内民主建设史上,古田会议创造了密切结合时代和实践需要的组织制度、会议制度和党内批评制度等制度体系,把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到新的层面,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境界.取得这些成就,是对中国革命时代课题的历史解答,是中共党内民主思想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集体智慧的创新成果.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和科学价值,对今天进行党内民主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了解边界党情、军情、社情、民情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制度,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有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二、三百年中,资产阶级从当初争取国家统治权力的革命阶级,变成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伴随着上述变化,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及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两次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