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延安晤面 1937年,国内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潮.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华侨工业建设公司是黄洁、王源兴、薛两清、李祝朝等侨居印尼巨港的华侨于建国初期回国投资的,以发展工业为主,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家侨资企业。它兴建的华建麻袋厂三年收回成本,是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工业建设的一面旗帜。它的兴建体现了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促进了广东地方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扩大祖国对华侨的影响,号召华侨回国投资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它处于激烈的历史大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南洋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华侨为祖国捐款。因为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前途并没有多少信心,他决定带一个考察团回国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4.
抗日政权中的华侨参议员李介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大批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参战,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李介夫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李介夫,1908年生于广东省梅县,1928年,他离开老家到南洋谋生,在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满怀救国热  相似文献   

5.
林卫国 《党史文汇》2011,(11):52-56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海外华侨与祖国抗战”的过程中,采访了一些抗战爆发后自南洋回国参战的归侨老兵,获得了一批反映中共抗战的重要史料,其中有三张鲜为人知的历史照片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侨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支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部分的海外侨胞,他们身在异城,心系祖国,从各方面给予祖国抗战事业以有力的支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是人力方面的支持。当时,经过广西回国参加抗日的华侨团体就有:马来西亚斯乃司机服务团、泰国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菲律宾归国华侨青年乐队、马来西亚爱国华侨机工队,香港《天演》、《南华》、《自由》三家报馆工友回国服务团、第二期华侨回国服务团,缅甸华侨义勇工程队等等。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还输送过3200名汽车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以及…  相似文献   

7.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邀请,从新加坡回国。此行原先只打算在国内游历一番,看看新中国,好回南洋向侨胞报告,井无回国参政之意,因为“愧国语不通,政治不懂,文学钱陋”。后来在周恩来等中央负责人和各界知名人士竭诚举荐下,终以海外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及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扩大新中国在海外的国际影响,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华侨在国外长期受歧视的地位,使他们迫切希望祖国独立、强大,以提高他们在国外的应有地位。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他们积极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一爆发,远在海外的华侨,立即从经济上大力支援祖国抗战。华侨的抗日捐献,遍及世界各大洲,深入到社会各阶层。海外华侨的巨额捐献成了祖国抗战所需财力物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抗战的头三年,“海外华侨八百万人汇回祖国款,共达二十万万元”,平均每月约6000万元,占全国军费开支的85.7%。  相似文献   

9.
战斗在山西抗日前线的归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抗战 8年的艰苦历程中,情系中华的海外华侨华人,秉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纷纷成立各种救亡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支持祖国抗战;还有数万热血华侨青年,冲破重重障碍,回国参军参战,其中许多人为国捐躯. 1995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侨将军"叶飞应中国侨联之约,曾为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题词:"抗战史迹,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焕发出极大的民族热忱,表现为热爱祖国的行动,成为祖国抗日军民坚持抗战的宏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之一。作为新四军"特种兵"——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回国慰劳团团长王西雄,一生为革命鞠躬尽瘁,默默奉献,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于六月十四日至十八日举行了“华侨与新四军”座谈会。出席会议的主要是一九三八年回国参加新四军的“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成员和其他少数归侨新四军老战士。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组织“华侨航空救国协会”,捐款献机,创办航校,培训飞行员回国参加空战,为保卫祖国领空屡建功勋,做出重大贡献。 华侨有着“航空救国”的光荣传统 中国航空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和海外华侨的努力献身分不开。华侨旅居海外,较早接触到航空这门新兴科学技术。把飞机看作是安邦兴国的有力工具。这是华侨“航空救国”思想的来源。早在本世纪初,当美国莱  相似文献   

13.
简论中国共产党对华侨抗日的政策与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海外华侨以空前的民族热情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抗战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提出的争取华侨的统战主张与政策,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深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将中共对华侨的主张与政策分两个阶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微信号"北京日报"3月13日刊登文章说,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国外疫情持续恶化,境外输入的压力空前,而留学生、中企海外员工、华侨乃至一些外籍华人回国就医、避险的需求却在直线上升。面对人员"回流",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别再给祖国添麻烦"的声音。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厘清几个事实: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因为疫情关上。二来,隐  相似文献   

15.
华侨,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在近代史上,祖国爆发的各次反帝反封建斗争,经常得到海外华侨的响应、支持。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抗日战争,更是与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九一八”事变后,广大华侨即以空前的民族热忱,在世界各地奔走呼号,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华侨爱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本文拟就先前史学界较少涉及的从“九一八”至“七七”期间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华侨被孙中山誉为“革命之母”,有支援祖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据国民政府1910年 6月统计,福建籍华侨近300万人,占当时海外华侨总数的八分之三。 抗战开始后,闽籍华侨以人力、物力、财力报效祖国,热情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侨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传统,在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侨被誉为“革命之母”.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更是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资”的拳拳爱国心,和祖国人民一起,同仇敌汽,广泛发动抗日宣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支援祖国抗战;与此同时,在政治上声讨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努力维护国共合作与民族团结,为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宋庆龄在抗战期间曾指出:“海外各地的华侨,在其居留地政府的统治下,久已深切体会到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十分关心海外侨胞,坚持贯彻执行保护侨胞的各项政策,在抗日战争中,党通过对广大侨胞的统战工作,初步提出了一些华侨经济政策,保护华侨的经济权益,鼓励华侨回国投资,积极救济归侨难侨的困难,受到广大海外侨胞的普遍赞同与广泛支持。这种华侨经济政策,在解放战争的华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极大程度地把华侨经济力量与祖国的革命与建设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炎黄子孙素有爱国主义传统,不管其足迹何方,一旦民族受到侵犯、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海外赤子都会毅然回国,投入战斗。这里选载的是几位也同华侨。在抗日烽火中逐渐成长为人民解放军将领的动人事迹。1 与人民炮兵结缘的黄登保 黄登保,菲律宾归侨,1918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贫困家庭、1935年,为生活所迫,他漂洋过海到了菲律宾马疙地。恰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黄登保参加了抗敌后援会,一边打工,一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满怀救国…  相似文献   

20.
延安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中心,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总后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强烈吸引着无数的海外华侨。青年华侨相继奔赴延安,毅然为祖国抗战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延安,华侨青年与边区人民群众一起,共赴国难: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行动,倾囊相助,全力支持祖国抗战,并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抗日救国宣传阵地。回顾华侨青年在抗日战争中团结一致为革命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对于激励当代华夏儿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