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也谈“《资本论》成了连环画”周克庸张儒昌先生在《(资本论)成了连环画……》(载《人民日报》3月22日大地文学副刊)一文中,对某出版社将要出版图画本《资本论》之事进行了尖刻的抨击。愚以为,张先生的话未必在理,"《资本论》成了连环画"未必就要不得。张先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股份制的属性问题曾经作过详细的分析,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关于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马克思曾这样集中分析过股份公司制度的实质:“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4.
从1867年9月,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资本论》是一部宣告资本主义制度死刑的判决书,它的问世,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资产者及其代理人的惊恐与仇视。开始,各国资产阶级用“缄默抵制”《资本论》光辉思想的传播,继而组织御用文人诋毁《资本论》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和“读不懂”的“天书”。最后,则大规模开动宣传机器,歪曲和围攻《资本论》,并对《资本论》的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和政治迫害。资产阶级的攻击和诋毁,只不过从反面说明了,《资本论》所揭示的科学真理对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事件】《三湘都市报》报道:长沙市抢购经济书,《资本论》脱销。据湖南图书城一位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资本论》的存库为10套,一个月最多销两三套,主要是图书馆买过去收藏,现在许多个人都来买《资本论》,因而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9,(6):97-100
【例1】(2009年单项选择题第3题)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南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把商品向货币的转化,形象地比喻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犤1犦马克思还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阐述了“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对商品所有者的意义、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根源。马克思的这些论述蕴含了许多有关市场经营方面带有根本性的重要思想。今天,我们重温马克思有关“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发掘其有关市场经营方面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推动国有企业市场经营,搞好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启示。一、“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意义、困难和根源(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作为人类千年“第一思想家”,以超人的秉赋和忍受千辛万苦的牺牲精神,写就了“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资本论》不仅是一部辉煌的、洋洋洒洒300万言的经济学巨著。从某种角度看,也闪烁着马克思独特的文学天赋光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一生都在欧洲活动 ,基本上没有和中国人打过交道。但是他的巨著《资本论》却提到过一个中国人 ,这就是王茂荫。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脚注(八二三)中写道 :“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 ,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在我国历史上 ,王茂荫并不出名。据1936年郭沫若考证 ,王茂荫 ,安徽歙县人 ,生于1798年卒于1865年。曾任清朝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兼管钱法堂事务(相当于造币局局长)。《资本论》中提到的奏折是他于1854年所拟的《再议钞法折》。他的基本观点是 ,国家可…  相似文献   

10.
《山西政报》2007,(19):24-30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91号),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提出的“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35号)关于“建立企业环境行信用评价制度”的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有关要求,在总结地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制定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  相似文献   

12.
有人撰文称:“从《共产党宣言》到20多年后《资本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从主张由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转向主张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并据此认为:以往社会主义国家搞的国家所有制实际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后来放弃甚至否定了的东西”,而他们主张的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具体形式是股份公司制;中国改革中出现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以及股份制等都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真的有如此“重大转变”吗?  相似文献   

13.
论规律和本质的可见性●靳绍彤关于规律(本质)具有隐蔽性,是我国哲学界一致的看法。马克思对这一问题也论述得非常明确。他在《资本论》第1卷中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是对规律(本质)隐蔽性的最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读吴兴人先生新著《话说资本论》,有三点感想。一感书出得及时,以及作者的敏锐。《资本论》是无产阶级的“圣经”,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部学术巨著。它曾风行一个多世纪,近二三十年来,影响似乎有所削弱。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又想起《资本论》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秦柳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资本论》虽然在19世纪后半期已经出版和印行,开始向世界传播,但它向全世界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则是在20世纪。马克思著、考茨基编的《剩余价值学说史》(即《资本论》第4卷)是在1905—19...  相似文献   

16.
发挥信用对市场经济的驱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是维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的纽带,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辞海》( 1989)对信用给出了三种释义:其一为“信任使用”;其二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其三为经济学上的用意,即信用是一种体现着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有两个特征:一是以偿还为条件,到期归还;二是偿还时带有一个增加额即利息。吴敬琏认为:“所谓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对受信人在特定的期限内付款或还偿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力,它是使后者无须付现就可以…  相似文献   

17.
笔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理解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范畴?(续)怎样继承和发展“资本”等基本范畴?本校经济学教研部常务副主任、教授臧志风《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不仅是无产阶级外事革命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也是广大劳动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就是公有制》是怎样编造经典作家的论述的肖力最近牟其中先生领导的南德研究院编了一本书,取名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股份制》。据称,这本以辑录经典作家论述为内容的书是“南德集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的成果,目的是“希望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19.
王茂荫(1798—1865)是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马克思是这样提到王茂荫的: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卡尔·阿伯尔博士和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1858年柏林版第1卷第54页)马克思的这段话见于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中文第1版《资本论》第1卷第146—14…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已经臻于完善。当《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在德国汉堡问世以后,恩格斯曾向全世界宣告:“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因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好最完整地凝结在《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中:一方面,唯物史观的原则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同时,正是通过唯物史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