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从1921年到2017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96年来的发展,关键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国家历史进程,决定了民族命运。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回望中国共产党96年历史,一段段峥嵘岁月的牺牲奋斗荡气回肠,一个个历史关头的重要抉择撼人心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10,(11):30-3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创先争优的奋斗史。 从建党之初的13个代表到现在的近8000万党员,从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到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从大灾大难的救援现场到平凡岗位的无私奉献,不论是在车间、田间还是机关、营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正是凭借创先争优的开拓精神,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的强国之路,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结晶。本文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个阶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2,(10):35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永恒追求。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亿万人民扭转了近代中国的悲惨命运。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栉风沐雨、开基立业,带领亿万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创先争优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5.
张星炜 《探索》2011,(4):34-3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轨迹表现为:从制度层面认识社会主义——从消灭私有制到建立和巩固公有制;从本质层面认识社会主义——从把“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确认“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自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从核心价值理念层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0,(19)
<正>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要作表率。中国文化从来有上行下效的传统,中国共产党从来有以身作则的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创先争优才能蔚然成风。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邹兆波 《党史文苑》2012,(6):40-41,47
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创先争优品质与牺牲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伟大榜样。方志敏精神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杰出代表,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创先争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序幕,到之后经历的曲折;从改革开放法治建设走上正轨,到跨世纪时践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再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法治实践创新,在新中国60多年的法治建设基础上,我们党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对我们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是时代赋予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党的核心价值目标、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党的形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德为先、创先争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德为先、创先争优"的历史.在全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今天,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仍然离不开"以德为先、创先争优"这一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文章认为这些有益的探索初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起点。  相似文献   

12.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上,实现了三次飞跃,即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演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总结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文明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深入认识和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管新华  汪旻艳 《探索》2012,(3):46-50
创先争优活动是事关全局的战略设计和工作部署。准确认识和科学定位是顺利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而达致预期目标的基础,关键是要从活动主体、时空维度和功能效用入手选取科学的解析视角。在主体方面,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特定群体的,而是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为重点、涵盖中国共产党整体和全社会的活动;在时序方面,它是历史经验的延续、现实任务的要求和未来目标的动力的有机统一;在功能上,则是党的建设、执政能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其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与复兴中华民族。这两大使命多年来经历了从形成到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对其认识也走过了从自在到自为的历程:首先,历史机缘使两大使命相互结合;其次,客观现实要求两大使命渐进完成;再次,时代趋势展示两大使命统一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两大使命的现代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世界现代化落伍者、后来者到中国现代化引领者、推动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题和战略考量。40年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成功经验,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解决了后发外源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困扰,回答了"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民主,历来是无产阶级为之奋斗不息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治领域的实现和建构。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更好地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艰巨而伟大的任务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曲折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历史的终结。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开始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国成功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1956年社会主义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已有160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现代化起伏不定、徘徊不前的局面才得到改变。在1921—2001年这个跨世纪的八十年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成功地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二是以自己的初步实践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三是成功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模式;四是全面推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与挫折,也赢得成功与辉煌,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矢志不渝.从建党之初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从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到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历久弥坚.百年奋斗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留下宝贵经验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先进理论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斗争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机关创先争优与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历史特征提出的历史课题,深刻反应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从哲学上讲,创先争优与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是相铺相存的辩证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创先争优为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组织支持和精神动力,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两者共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