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把数字1、2、3、4、5、6、7、8、9、0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它们原“产”于印度。 古代的世界各国并没有阿拉伯数字。公元500年前后,在数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印度旁遮普  相似文献   

2.
李立华 《乡音》2022,(12):54-55
<正>新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又开始了,看球说球将再一次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乐事。经专家学者考证,足球最早起源地应是中国,古代中国的蹴鞠(蹋鞠)就是现今足球运动的雏形,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为现代足球。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  相似文献   

3.
《上海支部生活》2014,(3):54-54
中国有“中国梦”,印度也有“印度梦”。近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在(《环球》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印度梦”。文章指出,印度独立前夕,后来成为开国总理的尼赫鲁曾说:“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如今,印度战略界关于国家定位的讨论更为热烈——至少要“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力争“加入国际社会的管理层”、“坐进国际社会的贵宾席”。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既包括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又吸收了多种外来文化。本文通过丰富的资料,指出中华文化充分吸收了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东南亚文化,是古代东方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唐艾华 《时事报告》2012,(10):69-71
今年夏天,印度阿萨姆邦种族冲突在印度全境引发恐慌,传播仇恨的手机短信引发数万人从印度东北部逃离,《印度快报》称之为“印度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人群迁移”。随即,印度政府将矛头指向了“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要求它们提供上传仇恨信息、造假照片的用户信息。此外,印度还关闭了至少300家传播谣言的网站。是的,和之前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英国的“伦敦骚乱”以及俄罗斯的“反普京大示威”一样,这一次,社交媒体又惹乱子了。社交媒体既给人类带来了自由快捷的信息传播,又容易被人利用从而引发社会动乱。面对这个如“潘多拉魔盒”般的新事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该如何管控呢?“技术控”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领先。去年夏天,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宣布将启动“战略通信中的社交媒体”研究计划,并打算在未来三年中为此投入约4200万美元。这项计划旨在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手段,更有效地对社交媒体中出现的欺骗性信息等进行监测、分类和追踪,并在深入分析之后通过有针对性的信息发布阻止谣言等的传播。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社交媒体灵活新潮的特点,有时候也会让政府跟不上趟。在今年社交媒体同样大出风头的“伦敦骚乱”中,制造骚乱的人就利用了“黑莓信使”与警察作战,而伦敦的警察们却对此一窍不通,竟依然使用沿用了N年的警用无线电系统进行指挥。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汉、藏、蒙古、朝鲜等族中间,流行着一个关于“猴子和乌龟”的寓言故事。丁乃通先生所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将它定名为《猴子把心留在家里》,列入动物故事91型。并指出在中国有八例。近几年我搜求这类故事,又新发现六七例。同时又发现了它在印度的异文四例,及阿拉伯、东南亚、日本的异文。亚洲地区以“猴子和乌龟”为题,讲述聪明的猴子和愚蠢的乌龟之间的可笑纠葛的故事还有许  相似文献   

7.
在名目繁多的“亚非拉社会主义”流派中,“阿拉伯社会主义”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流派。一、“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由来和主要类别阿拉伯曾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只是近百年来,由于殖民主义掠夺和资本主义剥削,它才沦为灾难深重的落后地区。阿拉伯人民为寻求复兴的道路作了无数次不懈努力。特别是本世纪初的穆斯林改良运动、阿拉伯独立王国运动和青年土耳其运动被认为是“阿拉伯社会  相似文献   

8.
听证一词,最早产生于普通法系。英国较早在司法程序中创造了听证制度.以后这种制度从英国传到美国,美国又把它移植到立法之中。二次世界大战后,立法听证又传到日本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当今世界,美国是立法听证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他们的做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1,(3):98-101
“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想看樱花,台湾是好去处。其实樱花原生在中国,后来才从中国传到日本……从二月到四月,全台从南到北,樱花潮席卷而过,如同微风吹过,朵朵粉色花瓣缓缓落下,实在是“浪漫”二字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0.
闽文化经过秦汉魏晋南朝时期的形成和融合,隋唐五代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时期迎来了它的全面繁荣。同时由于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交往的增多,闽文化又增加了阿拉伯、印度、东南亚等异域文化的新鲜血液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1.
“色拉姆”是穆斯林的礼仪用语,其音译又译作“赛拉姆”、“色拉姆”,意为“和平”、“平安”、“安宁”。它是阿拉伯语“安赛拉姆&#183;阿莱库姆”的音译的简缩。  相似文献   

12.
当“阿拉伯之春”席卷曾被认为“铁板一块”的中东大地,并绽放出一朵又一朵“看上去很美”的花朵之际,许多评论家指出,媒体的作用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13.
去年初,突尼斯、埃及突发动荡,西方国家欢欣鼓舞,视之为西方式的民主化革命,称之为“阿拉伯之春”。但一年多的形势发展并不符合上述预期,今年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将之称为动荡、动乱或“阿拉伯之冬”。我自己将之视为一场历史性的阿拉伯大变局,这场大变局是二战后,阿拉伯世界继上世纪50年代初纳赛尔革命民族运动和七、八十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之后,第三次寻求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努力和尝试。而由于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分量(四个阿拉伯人就有一个埃及人),埃及的变革在阿拉伯大变局中具有指标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不但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且随着历史上我国僧人的出国弘法巡礼,以及后来华侨的赴海外谋生,又把我国的佛教信仰,传到日本及南洋一些国家。于是佛教便作为日本和南洋一些国家华侨、华人的传统信仰,成为早期华侨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本文拟就日本华侨、华人的佛教信仰与中日文化交流问题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洪志的“法轮功”终于被依法取缔了,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事情并没有完。无独有偶,它使人们不由地联想到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日本奥姆真理教、美国大卫教派等邪教,以科学为幌子宣传神秘主义或迷信、建立非法组织、从事危害社会的非法活动等诸多丑恶现象。近几年来,类似的情况还频繁地出现在印度、塞浦路斯、北爱尔兰、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在世界范围广泛出现?因为有许多人相信它,甚至包括一些自然科学家。这就更让许多人困惑不解:自然科学家为什么也会相信这类事情?读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同志想…  相似文献   

16.
汉字趣谈     
中国的汉字的确有趣,如果将一些字的笔画稍作增减,便又派生出其他不同的宇。由此而来汉字便越来越多。 比如“日”(ri)字的古文字形是“ ”,即在一个圆圈中点一个点,四面画上表示照耀大地的日光(riguang)。随着后来的逐步简化,由“ ”、“ ”最终定形为现  相似文献   

17.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18.
雨晨 《今日上海》2008,(5):58-59
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始于魏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代。如意的形状像是一个长柄的钩,钩头呈扁状,像贝叶的样子。明朝和清朝两代,之所以取如意之名,是为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的祝福。“如意”一词,其实出自于印度的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的样子,柄端作成手指的形态,用以表示手不能搔痒之处,用此物代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成心形的,  相似文献   

19.
人无再少年     
人无再少年乐杰前几年,在一份科普杂志上读到:一位七旬老妪绝经20年后又现“例假”,同时白发重新变黑,口腔萌生新牙……总之,出现“返老还童”的吉兆。后来证实,白发变黑、牙齿更生是讹传,阴道流血虽然确实无疑,医生们却诊断为子宫颈癌。这位老人“青春重返”的...  相似文献   

20.
王永忠 《时事报告》2012,(10):75-78
1971年,朱利安·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市。从小,阿桑奇就过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生活。14岁时,阿桑奇就已经和母亲搬过37次家。频繁的迁居使阿桑奇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但他却依靠自学阅读了大量书籍,并在摆弄电脑的过程中,成为了网络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黑客。阿桑奇可以自由地出入各种网站,随心所欲地获取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他往来于世界各地,居无定所,全部家当只是一袋衣物和一部手提电脑。 创建“维基解密”网站 在创建“维基解密”网站之前,阿桑奇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理工男”。他认为,揭秘行为能促进正义,因而是“符合道德”的,他希望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揭秘运动”。不久,这些想法便催生出了“维基解密”网站。2006年12月,“维基解密”网站正式创建。阿桑奇号称该网站有三大宗旨:信息自由、揭开事实真相、创造和维护真正的历史。网站架设在一家名为PRQse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空间上,提交的资料首先会被送到PRQse上面的网站,然后传到设在比利时的“维基解密”服务器,最后再传到“在法律方面比较友善的另一个国家”。整条渠道以及通过它所传输的资料都是加密的。虽然系统中仍然有薄弱环节,但“它的安全性已经是远远高于任何银行网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