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趋同论”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的一种理论观点,最先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将日益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两种社会制度将逐渐趋于一个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所谓“后工业社会”。“趋同论”实际上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日益发展和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深刻化和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国际资产阶级企图使社会主义“和平过渡”到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不战而胜”社会主义,从而摆脱以至于最终消除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困扰的策略和方案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结论,它已经而且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证实。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宣扬两种制度的“趋同论”,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们把“趋同论”奉为至宝,不遗余力地加以鼓吹,说什么“趋同论”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是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可靠的理论”。我们认为“趋同论”并不是什么科学理论,而是一种精巧的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这可以从它的思想渊源、基本内容、阶级基础等方面看出来。本文主要分析“趋同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抹杀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鼓吹“趋同论”或“融合论”,其目的是要使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因此,认真分析和批驳“趋同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自“趋同”思想于40年代产生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极力用“趋同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从6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证补充、发展了“趋同论”,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趋同论”。“趋同论”的流派很多,而且彼此互有差异。英国肯特大学学者库马在《社会的巨变:从工业社会迈向后工业社会》一书中,把“趋同论”划分为三大类七个派别;(1)所有社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中都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现象,据此,西方学界兴起了“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企图用“同一社会”代替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企图在我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如果仔细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某些共有特征和要求。例如,就经济方面来说,首先表现为两者都有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趋同论”是指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所有制趋同论”,其要旨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抛弃各自固有的本质,相互趋同。这种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危害很大,它可以诱导人们得出诸  相似文献   

7.
前一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一些人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趋同论”甚感兴趣。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大加宣扬,其实质和目的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是否已出现了“趋同”?能否“趋同”?认识这一问题。读一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的《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是十分有  相似文献   

8.
“趋同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本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认为未来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两者“最优结合的趋同社会”。用《纽约时报》1965年5月6日发表的一篇社论的讲话就是:“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如果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就象是亚当·斯密的自由论  相似文献   

9.
“趋同论”是近几年在我国理论界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它认为,在当代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中,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在互相学习和吸取对方的长处,相互靠近、差异减少,逐渐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这样,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和根本对立消失了,人类进入了极乐的世界。这种论调貌似中庸,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是在新的形势下,美化资本主义、取消社会主义。因此,加强对资产阶级“趋同论”的分析批判,进一步肃清其影响,就成为我国理  相似文献   

10.
一、“趋同论”产生和流传的原因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趋同”的理论,是一种颇为流行的思潮,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流传总有其深刻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趋同论”也不例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流传已久。其产生和流传的原因也较复杂,概而言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逐渐“融合”的理论。对“趋同论”需要作专门的研究、分析和批判。本文所涉及的则是国内一些与私有化有关的,即能够成为私有化理论依据的趋同论观点。其中主要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和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一些论者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民家中国有经济和股份公司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了若干集体的、公有的因素”,“国有经济具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已经出现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甚至具有“某些人类高级社会的特征”。因而有人断言,“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括当代的观点是陈腐的”;  相似文献   

12.
二次大战后,产生并流传于西方的“趋同论”,在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曾被一些人大力宣扬,制造了混乱。“趋同论”所论述的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或社会制度正日趋相互接近,以至最终“趋同”或“溶合”。它貌似公正,实际上抹煞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否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错误理论之所以能迷惑一些人,在于它的论据是似是而非的。其主要论据是: 一、把科学技术进步和拥有相同的工业技术作为两种制度“趋同”的根本原因。如美国  相似文献   

13.
“趋同论”是把趋同一词加以引伸并逐步发展的一种社会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当代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具有相似的特征,从而使两种社会制度互相靠近,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混合型社会。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唯技术决定论,它的政治意图在于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永生不灭。一、趋同和趋同论趋同是陈述某种现象或事实,原指异性生物因所处生物环境相同,呈现相似的特征。趋同论则是以某种趋同事实为依据引出一种理论性结论,如论证不同质的社会制度,到一定阶段后会离开各自的极点而向对方靠近,也出现某些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相同的社会环境要求和互相有意识地吸取对方的优点而变得日益相似起来,这就是社会趋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改革、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趋同现象,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析:一种是西方学者的“趋同论”。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对社会趋同现象的理论概括。它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丁伯根提出。“趋同论”的社会趋同有特定的含义:即两种制度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趋同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企图用“趋同社会”代替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在客观上证明资本主义不会灭亡。“趋同论”的这一错误结论是由其理论前提的不可靠性导致的。首先,“趋同论”的最优经济制度理论也只是一种先验的假设,它没有得到实际的证实。其次,“趋同论”的“相似的社会环境产生相似的制度”的理论也是不可靠的。相似的环境未必产生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搞改革开放,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在开放中批判地吸收和介绍国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也绝不是意味着可以放弃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想学术思潮。它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表现和影响,就是以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理由,最终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趋同论”可以看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反映,对此必须予以抵制。  相似文献   

16.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认为,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历来贫穷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中国搞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也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虽然不错,可是中国太落后了,搞社会主义太早了。这可以说是一种“早产论”。这种论调对不对呢?我们认为,“早产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亵渎和否定,也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现实的歪曲。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结果。可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尖锐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加剧,  相似文献   

17.
一、"趋同论"产生和流传的原因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趋同"的理论,是一种颇为流行的思潮.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流传总有其深刻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趋同论"也不例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流传已久,其产生和流传的原因也较复杂,概而言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趋同论"是马克思主义队伍和工人运动内部修正主义者和社会改良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鼓吹两种制度正在“趋同”,最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泛起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带有很大的迷惑性。鼓吹“趋同”神话,用心就是:①掩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企图说明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整,无须用革命手段以社会主义制度加以取代;②诱导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背离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放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使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和平演变。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存在,一定要认清改革开放中两个方向的斗争,随时批驳形形色色抹煞两种制度根本对立的新腔滥调,把经济理论战线上的意识形态斗争引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在这场风波中,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搞政治阴谋的人之所以遭到了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劳动人民不愿受剥削受压迫的本质,在于他们是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而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那么,中国为什么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何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一些问题,究竟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体制的原因?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而二者发展不会“趋同”和“融合”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认识,从深次层上分清是非,坚信真理,才能自觉地抵制和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20.
趋同论是一种歪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论断,十月革命后一直活跃在资本主义的舞台上,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越来越吸引中国学者关注的目光。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了趋同论的说法。一方面证实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趋同,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