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一历史的主体是人,这一点,在国内哲学界已没有什么分歧。但是,在如何给历史主体下定义,如何表述历史主体的问题上,观点就不一样了,有如下说法:“历史主体是历史活动的承担者。”这是从历史主体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的角度来下定义的。“历史主体是使用一定手段(中介物)作用于对象,而自身也被转化为对象的人。”这是侧重于主客体的关系来下定义的。“历史主体是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人。”这是侧重于主体的内在特征来下定义的。说法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我们可以从许多关于  相似文献   

2.
一、事实与价值.区分事实与价值,是价值哲学的起点.把事实混同于价值,是当代世界各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哲学在理论上陷于混乱的根本原因.二、是与应当.不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应当",而且"应当"必须以"是"为根据."是"什么是实现科学决策作出"应当"如何的必要条件.三、价值与存在.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下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是价值(广义的价值).客体对主体积极的效应,就是正价值;消极的效应,就是负价值.通常人们所说的价值,指正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价值的本质在于促进主体生存、发展、完善,使主体特别是使人类社会更美好,使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实践和以它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不仅包括人类社会,而且包括自然界和人本身。历史是在劳动实践活动基础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协同进化。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人的形成史、解放史,历史学就是人学。这种理论把自然界以及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纳入史学研究的视野,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实践活动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合理因素的结合,体现了人的受动性,也体现了人的能动性。把劳动实践活动作为历史的基础,在唯物主义前提下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中的作用,可以科学地回答人的创造性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相互关系这一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把历史学作为人学来理解,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卢卡奇的哲学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在本体论中,卢卡奇认为,人是哲学本体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内容,人的有目的的劳动和“人的观念”是本体论的重要范畴,物化使人失去主体性、创造性、完整性;在辩证法理论中,卢卡奇认为,人是具体的总体,辩证法是以人为主的辩证法;在认识论中,卢卡奇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进行,作为认识主体的具体的人是可变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卢卡奇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人类社会是人能动创造的产物等。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智勇 《理论导刊》2001,1(8):33-35
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和解放是相通的,人只有成为主体才可能是自由和获得解放的。因此,人的主体性是当代人们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以满足为我性、克服受动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它包括自主性、目的性、主宰性、计划性、能动创造性等等。主体性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并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不同时代社会实践的特点不同,人的主体性扩张的程度也就不同。在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主体性能否健康发展日渐成为个…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主体的一般性界定,是指处在现实世界关系或联系中,有生命能思维的从事着各种活动的人。从主体人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或联系而言,不外主要是指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那么,这种作为实践活动、认知主体、交往主体和历史主体“四位一体”的主体性活动。在能动地改造世界、变革客观事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恩格斯在19世纪最早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相互冲突、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中经济的因素和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在历史合力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历史的进程又是人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走向自由自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以一种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着,人则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生成展现历史观,同时人对"历史合力"有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活动与社会制度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丰富多样的社会制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又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制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往往体现出某种异己的特性,对这种异己社会制度的扬弃和超越,正是人作为能动主体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昭示着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实践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表现在人能动地改造外部自然环境的生产活动中,而且还实现在社会的人们所进行的交往活动中。因此,与生产实践一样,交往实践同样构成人类社会生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应当牢牢把握的首要重大原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一、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民才能获得主体地位"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和创新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程庆红 《学理论》2010,(7):60-60,63
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人的有限性必然限制了人的认识活动,主体认识活动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认识主体的有限、认识对象的有限和主体实践的有限,认识的有限性使认识局限于一定的层次、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学习实践的主体。在大学生的全面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有许多特殊规律值得探讨。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审美意识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同院校工作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一定的道德观和审美观的相互作用规律。运用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结合院校实际,认真探讨这一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一) 自我评价是从自我感觉发展而来,又高于自我感觉的心理学范畴。自我感觉是有机体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内部各种感觉的融合。自我感觉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主体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如对自己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体与群体主体──兼与王南湜同志商榷刘守和主体是以一定的客观存在为对象,主动发动并正在对客观对象进行认识和实践者。主体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即个人主体、群体主体的社会主体。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由于对象和活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与这...  相似文献   

14.
杨淑琼  刘河元 《学理论》2009,(15):17-19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理论认为人只有在对象性活动中才能确证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特征。这一理论要求“空巢”村农民主体建设要理清农民劳动力结构,定位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宴尊重农民意愿,凸显农民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改变农民社会关系,确保农民主体自主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主体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大多从认识的角度加以考察,使主体问题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主、客体问题的认识,这显然是有益的。然而,人的认识活动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其它活动,如改造活动、价值评价活动、审美活动等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在向现代化建设的进军中,包括着在两条战线上的努力:一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体制的全面改革;一条则是改造自己陈旧的传统观念和落后的主体素质,以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后一条战线上的努力更为艰巨,更重要.因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质是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社会各种体制的改革只是为了改变人的社会结构和活动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改造人的传统观念和提高人的主体素质.没有人的主体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生产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就不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当前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的问题看,许多是由于领导者素质低下,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这足以说明提高领导者素质十分必要.以企业来看,素质高的领导者,能够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强化企业管理为目的,以盘活资金为重点,以强化市场销售体系为龙头,面向基层,优质服务,在为国家创利,为满足广大群众需要上做出巨大贡献.但有些企业领导者,由于素质低下,不能坚持正确方向,利用职权之便,置企业的兴衰于不顾,有的甚至在酒绿灯红、纸醉金迷面前为之所动,滋长严重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甚至大肆侵吞国  相似文献   

17.
工会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工会组织在同其他社会组织及社会主体相互作用的条件下,通过履行职责、维护和服务于职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会制度、工作程式和习惯,以及相关的观念、意识和价值观等的总和。工会文化是同周围一些重要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确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探讨工会文化有利于推动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水华  钱伟民 《理论导刊》2006,42(10):34-36
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人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人只有在对象性活动中确证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的统一。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是由理论前提、现实基础和实现主体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素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中国国情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主体.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对象化活动即实践为中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自然界、人类活动和社会历史领域来把握,深刻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相互促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即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从"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中,以人性生成为视角历史地把握了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贯注了人的生命完善的价值祈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