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发现有:①2006-2009年16-29岁人口规模增加,16-34岁人口规模减少,未来15年规模均将缩减;②金融危机前期缩减了青年就业人口的规模,金融危机后期就业规模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③金融危机使得自营劳动者比例减少,而雇员比例增加,创业愈加艰难;④金融危机时期青年就业人口平均周工作时长明显缩短,后金融危机时期时间又有所延长;⑤25-34岁青年人口中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在金融危机高潮期2008年达到峰值,随后的2009年有所下降,而20-24岁青年人口失业比例一直是最高的,而且还在不断升高;⑥大学专科学历,乃至大学本科,是失业人口比例最高的人群,一半左右的青年失业人口是“毕业即失业”.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14-29、14-35岁青年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结论是青年人口总量和比例逐年减少;低龄青年性别比偏高,且在未来会更为严重;流动是影响青年群体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广东是青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我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青年的城镇化;流动青年规模大,远距离流动比例高;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4岁以上总人口高1.7年;青年在二、三产业中就业的比例高于父辈;青年的平均初婚年龄在推后;未婚青年的性别比偏高趋势严重,婚姻挤压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青年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状况,而且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中国青年劳动参与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速度较男性更快。青年失业率较高,但通常在失业后能够较快找到新工作,失业持续时间较短。青年使用网络媒体等数字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较高。应根据青年就业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挑战,并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0年与2005年的数据结合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得出的数据结果以及相关青年人口研究文献,从青年人口的数量规模、人口素质、性别结构和分布状况四个方面,对青年人口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预测结果以及现有的文献研究显示,青年人口总规模占总人口的比例将持续有所下降,未来我国青年人力资本将进一步增长,性别比有所下降,城镇化水平将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时讯     
中国政府近日发表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称,中国青年人口规模大,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正以几何级数倍增,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70%左右。 中国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对全国三十一个省(区、市)68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农民收入出现增长加快的态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34元,比上年同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乃民富之路。在我国就业全局中,青年就业问题日益显示出社会转型期的战略性、主体性和特殊性。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失业人口中,19岁以下的占22.2%,20-24岁的占20.5%,25-29岁的占14.5%,30-34岁的占12.3%,总体上讲,34岁以下的失业青年已经占总失业人口的69.5%。数据表明,青年已经取代过去的下岗工人群体而逐渐成为失业人群的主体。为了充分了解江苏青年的无业失业状况,寻求促进青年就业与创业的有效途径与解决方法,共青团江苏省委于2004年2月至9月,在全省范围内对35周岁以下的无业失业青年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7.
观点与数据     
观点与数据路得/采编青年▲我国青年就业比例下降,就学比例上升199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15—24岁就业人口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为65.20%,比1990年下降13个百分点,比1995年下降7.5个百分点。15—24岁年龄组人口就学的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历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对2011—2019年十年间16~34岁青年群体就业率及就业结构变动特征及趋势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青年就业群体规模缩减、就业人口占比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整体平稳,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青年就业群体受教育程度大幅上升,青年就业形式以受雇为主,制造业依然是青年群体就业的主要行业。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青年劳动力快速转移至第三产业。从事生产技术类岗位的青年就业人数明显下降,商业、服务类人员增幅较大。在互联网、金融业等技术密集型的高收入行业中青年就业人数快速增加。青年群体择业更注重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也更看重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9.
如果以FDI为国际影响力指标,说明虽然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快速上升,但相较美国而言,仍然有很大差距。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稳步复苏,中国在新兴经济体中依然独领风骚。在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且不均衡的态势下,中美两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这使得"中美经济发展谁更成功"这一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被广泛关注。根据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近5年的季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表现均很出色,中国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美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0.
一、规模背后的问题据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分析,2002年全国政府集中采购规模占总采购的72.8%;2003年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分别占总采购的61.8%、17.0%、21.2%;2004年该比例为59.5%、21.4%、19.0%。政府集中采购规模有所下降而部门集中采购有所增加。全国各地情况各有不同,但总体趋势是政府集中采购的规模在减小,尽管全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在逐年增加。回顾财政部历年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类似2000年制定的那种品目繁多、包揽一切的现象在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前十分常见。由于2003年出现了部门集中采购,各部门自行采购有特殊需求的…  相似文献   

11.
造成中美贸易冲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世界学者普遍认为中美两国贸易的失衡是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美发生贸易发展失衡,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美产业结构不同,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美国经济集中在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化上,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正好适应美国国内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中美贸易对中国出现了顺差,同时伴随着东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中的优势,美国高薪企业在中国投资及美国对中国歧视性的出口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中美贸易严重失衡。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中美贸易对两国是互惠互利的,但贸易失衡并不利于两国经济关系的长期发展,必须找到破解贸易失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的就业状况与变化美国现有1.25亿就业人口,1997年失业人口6百万,失业率4.8%。1998年1—5月.美国就业人数上升,至5月份失业率4.3%,即有537.5万人失业。远远低于欧洲的失业率12%。分析美国从1950年到1998年的就业状况.对中国今后要走的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①从1950年到1990年,美国人口增长了60%,但劳动力增加了1倍。其人口与就业增长比为0.6:1。②妇女就业人数从1800万增加到5600万。1950年时.就业人口中30/为妇女.到1991年底时,妇女占就业人口50%。③白领工人从1950年的占就业人数40%上升到50%。80%的工…  相似文献   

13.
中美妇女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妇女的状况董云虎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使中国妇女的状况受到世界的瞩目。为了便于人们就妇女问题总结和交流经验,本文试就中美两国的妇女状况做以下介绍。中美两国的国土差不多,但是中国的人口却是美国的4.5倍,人均耕地只有美国的1/9,人均...  相似文献   

14.
尽管青年就业危机是全球性的普度现象,尽管中国青年较之成年人而言,失业、待业的比例与其他国家大体持平,但中国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却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玲  李国春 《思想战线》2011,(Z2):340-341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是评估与问责机制。中国高等教育的保障与问责正处于从单纯的行政行为向社会参与的多元方向转变,进行中美两国的机制与路径的比较对于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海外资讯     
《干部人事月报》2009,(13):53-53
国际劳工大会关注全球就业危机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新发布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预测,今年全球失业人口将可能达到2.4亿,比2007年增加近6000万人,各国的失业率普遍提高,最高达到7.4%,明显高于早前的估计,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有可能使失业人口和在职贫穷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知识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资源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争夺的稀缺性资源。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更是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上却呈现出青年“知识失业”现象: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知识性人才,有许多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贫穷的奢侈”。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知识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表现。青年“知识失业”可以表现为显性失业,即青年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却无工作机会;也可表现为隐性失业,如就业不足、人才浪费和“教育过度”;还可表现为知识青年理想与现实具有较大落差的自愿失业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现阶段面临着四个挑战: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久的就业压力;同时,中国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持续的经济转型还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迄今对我国青年失业原因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分析上。本文则关注主观原因背后隐藏的一个影响青年失业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失业青年陷入了职业发展的误区,旨在通过已有的对我国青年失业主观原因的研究去挖掘这个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此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即帮助失业青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达到重新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证检验1999Q1-2013Q4期间金融发展差异和资本错配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的结果表明:人口结构、财政收支、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发展差异和资本错配都是中美经济失衡的重要决定因素;金融发展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方向依赖于替代变量的选取,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实体经济部门与金融服务部门的资本错配比率高于美国,导致中美经济失衡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