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6,(12):90-90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与红二十五军团会师。这令蒋介石极为不安,他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东西对进.企图围歼红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为粉碎教人新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东进之敌。11月20日,在飞机的掩护下,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兵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以一部兵力节节抵抗,逐渐将敌谤入直罗镇预设的战场内。  相似文献   

2.
张禹 《党史纵横》2002,(8):22-24
1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后不久,便在直罗镇打了一仗。这次战斗全歼了当时正在对陕甘苏区进行第三次进攻的敌五十九军的一九师又一个团。直罗镇战役后,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汇聚陕西安定县瓦窑堡,1935年2月17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政治形势和军事战略问题。会议决定红军立足陕北向东发展,扩大现有苏区,打通东进抗日的道路。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把陕北红军组建成中国红军抗日先锋军,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总司令。下编两个军团,即…  相似文献   

3.
1933年10月,照金根据地失守。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党政军在合水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辟三个战略区, 建立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一、二、三路指挥部,撤销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议批判了杜衡的“左”倾错误,使陕甘边的土地革命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长征是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落脚点的选择关系着长征的成败,关系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为什么陕甘苏区成为了四路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简言之,这是陕甘苏区军民多年苦心经营、卓绝斗争而结出的硕果,是中共中央的主观指导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必然结果,也是全军铁心向党,与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坚决斗争的必然结果。陕甘苏区硕果仅存,为四路红军落脚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红军陕甘支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于1935年10月进入陕甘苏区,与陕甘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随后,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共同发起了直罗镇战役,打退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初步在陕北站住了脚跟.由于陕甘苏区地域狭小,经济落后,物产不丰,四周又云集着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和晋  相似文献   

6.
王健 《党史纵横》2012,(9):19-20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杰出革命家和军事家,是陕甘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创建陕甘根据地和红军做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胡桂林  曾勋 《廉政瞭望》2023,(17):34-37
<正>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朱德旧居神座朱德旧居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房屋由黄土夯土而成,为3层藏式平顶建筑。一层是朱德生平的介绍,二层是红军北上历史的展示,三层是朱德卧室和办公室所场地。朱德先后两次在此居住数日,为了加强朱德的安全保护工作,警卫员搬运大量的泥土到楼顶,构筑起多个防御工事。朱德在此处发布了《关于赤化川陕甘与通过草地时的地方党的工作指示》等命令指示,阐明了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意义和可能性,指示红军过草地时必须进行赤化草地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培育下创办的,它伴随着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建立,并在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得到壮大,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亮点,为陕甘边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1936年2月的红军东征,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东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陕甘苏区在发展中得到巩固。当年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东征的彭德怀回顾评价毛泽东和红军东征时说:"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西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  相似文献   

10.
秦俊 《党史博览》2008,(10):39-41
一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3岁参加革命,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出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正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红军战士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在长征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600多场战役战斗。从湘江之滨的鏖战到赤水河畔的奇兵,从嘉陵江上的搏击到泸定桥边的呐喊,从乌蒙山中的回旋到陕北"直罗镇大捷",红军长征中一个个战役、战斗所  相似文献   

1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创立的最大、最有影响的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西北的成功实践,也是各路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又是红军抗日的出发地,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控的的唯一一块贯穿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瞬间之七:直罗镇大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  相似文献   

14.
王永春 《党史文汇》2012,(10):45-47
顾永武是一位三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的老红军,曾任陈赓兵团红军团团长、三十七师师长、十三军军长,现已离休。小红军入党1936年10月中旬,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边区后,部队经过整编,加强军政训练,顾永武的政治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为解放中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原来,13岁参加红四方面军的他,误认为参加红军就是参加了共产党。可在四次反"围剿"战役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党支部开会只通知党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8)
长征途中,为了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给党和红军造成的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会议。俄界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为最终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北上陕甘的任务和今后的战略方针,为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开辟革命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做出了红军组织问题上的调整,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保存了革命力量。俄界会议为挽救长征以来党和红军的第二次严重危机,和赢得长征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重点地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也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国民党对这些根据地分别派重兵“围剿“,红军在反“围剿“失败后,先后开始了长征,当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在人烟稀少的川西北地区转战了4个月,几乎完全与外部隔绝,陷入绝境时,在一份旧的《山西日报》上,毛泽东得知有一块谢子长、刘志丹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位于陕西省北部和甘肃省东部,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毛泽东决定选择这两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一个实实在在的落脚点,从而决定了红军的命运,这也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所以毛泽东虽然从没有见过谢子长,而且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谢子长早已经牺牲,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谢子长却有着极高的评价。但今天人们对谢子长似乎十分陌生,今年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5周年,让我们重漫历史,揭开谢子长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时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连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原定的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1931年,为坚持和发展陕甘游击战争,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中共山西省特委领导组建一支游击队伍。1931年5月上旬,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10)
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点燃了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烈火,促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迎接长征途中的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各路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教育活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司马桑敦著《张学良评传》(香港星辉图书公司1988年7月版)上写“可能就在十一月间,王以哲把和共军局部停战的情报,密报给南京C.C东北领袖齐世英,齐世英又马上派专人密报到洛阳的蒋”。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首先,这个所谓“密报”的内容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王以哲和红军签定局部停战协定是1936年3月5日,王以哲要想投靠中央,他为什么不在3、4月间密报,而要到11月才去密报呢?11月间,张学良、王以哲已经不是和红军局部停战问题,而是与红军配合行动的问题:一是王以哲配合二、四方面军进陕甘,使一、三、四方面军会师;二是配合红军,联合进行山城堡战斗,打击胡宗南对红军的进攻;三是同红军联合,准备实行甘、凉、肃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