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题目?一是因为物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由你不去关注,而且我想那些没来过东京的朋友可能也想多少了解一下东京的物价。二是因为我生活在东京,东京以外的情况基本不知道,所以题目局限于东京,而不是全日本。三是因为用"感受"比"谈谈""、介绍"要好,总是亲身经历的才好说是感受,而且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到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和鲜肉的"身世"甚至生产者的照片等更多的信息。农产品带着"身份证"在伊藤洋华堂位于东京大井町的分店的地下一层食品超市,记者在生鲜食品销售区找到了这种"能看见面容的食品"。随手  相似文献   

3.
天下事     
日本3·11地震周年纪反核和防灾成主题 2012年3月11日是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日本政府于北京时间下午1点30分起,在东京国立剧场举行国家追悼大会。日本天皇夫妇和首相以及其他政府高官和灾区代表等1200多人,为在那次“毁灭性”灾难中的19000多名遇难者举行哀悼。当天,日本以前所未有的高调举行了东日本大地震的纪念活动,无论是在东北灾区还是东京,各种纪念活动排得密密麻麻,纪念的主题关键词聚焦在“反核”与“防灾”。  相似文献   

4.
正1月24日至31日,经省委宣传部及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选派,记者参加了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赴日交流活动,前往日本东京、爱知县两地参观交流。本次交流的主题是"食品安全"。在七天八夜的行程中,记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工作者一起,到日本厚生劳动省、爱知县厅聆听讲座,在神奈川新闻社、名古屋CBC电视台交流对话,在养乐多工厂、丰田产业纪念馆、名古屋食品检验所及中央批发市场体验参观,充分感受到日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10日,新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抵达东京。日本对中国的这次任命非常重视,主流媒体《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等都对此予以了较大关注,认为王毅是中国外交部的“日本通”,任命王毅为驻日大使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重视对日政策。他们认为,当前中日关系以经济为中心交流频繁,但由于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两国领导人互访处于停滞状态,希望和日本政界有很深关系的王毅能打开中日关系局面。中国记者在东京接触到的  相似文献   

6.
正1971年1月29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客人时提起了自己当年留学日本时的经历。他说:"我是1917年9月到1919年4月在日本,有一年半时间。我住的地方比较多,换来换去。"据笔者考证,当年周恩来在东京短短一年半,"换来换去"竟达八处之多,这在留日学生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7.
探访日本共产党中央总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赤旗报》北京特派员菊池先生的热心帮助下,本报驻日本记者得到了专访日本共产党中央总部的机会。总部红旗飘扬日本共产党中央总部位于首都东京繁华的代代木区。日本共  相似文献   

8.
正各方反应刚刚午饭过后,在重庆外国记者招待所的一间屋子里传来了重大新闻,日本同盟通讯社和东京广播电台报道称,日本本土遭受了盟军的首次轰炸。这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我们奔走相告,并试图找到中国政府的官方声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博士,针对这一报道作出了庄严而克制的评论。他说:重庆视针对日本东京和横滨受到盟军轰炸的消息是重大的进展;这是美国政府之前对盟国承诺的很快将战火带到日本本土的实现。除了针对日本战争物资层  相似文献   

9.
中共东京支部是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开展海外革命活动,选派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发起人之一的施存统在日本东京创建的旅日早期党组织。从近年来日本馆藏档案解密资料来看,日本政府给留日学生中的社会主义者打上了"过激派中国人"的标签,并对他们进行秘密跟踪监视,施存统就是被重点监视的对象。作为中共东京支部的创始人,施存统与上海渔阳里"秘密组织"有着特殊关系,基于这一原因,他时常受到日本警察的骚扰,在这种境况下,仍然带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通过在留日学生中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加强与上海党组织的合作,促成日本共产主义者参加"远东大会",为中共东京支部的创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想看大唐风韵,就去京都。"去日本之前,一名在日本旅居10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京都没有大阪和东京的繁华热闹,却有着不可复制的历史厚重感和纯粹的生活气息。论繁华热闹,中国的不少城市恐怕早已不输发达国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对城市始终抱着一种执拗的态度——城市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历史传统的修饰,就会沦为乌托邦式的存在——于是,我们的日本之行的第一站选择了京都。  相似文献   

11.
女儿去日本东京留学月余了,我总特别提醒她要改掉马大哈的坏习惯。她走之前,已丢过3个手机了。谁知女儿来信说,没事,在东京丢了手机也没人捡!原来,日本的手机没有  相似文献   

12.
沙飞与鲁迅     
正沙飞的两篇名作记得2008年4月,我和姐姐王雁在日本东京参加《沙飞摄影作品巡展》开幕式的当天,有位朝日新闻》记者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父亲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张?我立马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战斗在古长城》了!著名摄影评论家王瑞说过: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事件,都会留下一帧代表性的图像为其象征符号。这样的史迹图像,必要经过时间的筛选而浮现于人们的记忆中。例如日本侵略中国的代表图像是1937年王晓亭拍摄的《日机轰炸下上海南站的  相似文献   

13.
心中 《党员文摘》2008,(6):45-45
到日本出差,办完公事后,便去东京找我的大学同学老李。老李在日本打拼十多年.娶了个日本女子为妻。  相似文献   

14.
1976年1月9日东京时间凌晨1时许,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打电话到中国大使馆:“贵国周恩来总理已在昨天上午不幸逝世……”接电话的临时代办米国钧顿时惊呆了……  相似文献   

15.
记者第一次去日本东京出差,在酒店前台退房时,把房卡交给前台服务生后,她扫了一眼电脑屏幕,很温柔地说:“可以了,非常感谢。”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在中国正常的流程是,服务生打电话通知楼层服务员去查房。  相似文献   

16.
袁国兴 《奋斗》2007,(1):61-61
从东京市区去成田机场。需要乘坐地铁——我想成田机场一定也有高速公路,只是我不知道——我觉得乘地铁去机场是个好办法,不堵车,又准时,从地铁的发车频率和乘坐率来看,东京的日本人几乎都是乘地铁去机场的。  相似文献   

17.
正陈楚是中国驻日本首任大使。1973年3月27日,中国驻日本首任大使陈楚到达东京就职,日本政府官员和各界人士在东京机场欢迎他的到来。1974年末,我作为外交战线的新人,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亲身领略了陈楚大使的长者风范,亲耳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40多年过去了,陈楚大使也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有关他的点点滴滴,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6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东京首次举行了"2 2"(外长 国防部长)会议,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布伦丹·纳尔逊、外长亚历山大·唐纳参加了会谈。  相似文献   

19.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相似文献   

20.
正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这中间,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指挥东北抗战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之前的东北情结周恩来少年时代就与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铁岭,二载沈阳"的求学经历,使他在生活和思想上发生了重大转变,正如他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所讲,"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