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英君  苗英振  蒋径舟 《探索》2011,(5):154-158
本文以社会资本投资为研究视角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基于贫困的二重性(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认为,物质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只能缓解物质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能够预防物质贫困和缓解精神贫困,预防和解决精神贫困需要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并通过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历史变迁来验证这一分析,发现: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资本投资缺失是未能有效解决精神贫困和实现预防贫困的主要原因;进而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创新的路径,即建立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信息荟萃     
《发展论坛》2003,(3):78-79
我国正全力构建制度化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近日,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在出席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民政部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反贫困论坛”首届国际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我国正全力向城市贫困问题发起挑战,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起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为贫困者提供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城市反贫困行动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去缓解贫困,并逐步创造最终消灭贫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随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行,现在近2000万城市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杨衍银说,从近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及完善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开发扶贫、改革开放、社会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反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发挥市场作用不够、人力资本投资不够、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不够、对反贫困质量重视不够等问题.完善我国反贫困政策,必须促进政府主导反贫困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加快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探索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形式,提高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政府与NGO反贫困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下的城市反贫困战略与传统的“安全网”政策最大的区别是:将贫困的暂时性救济与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期性努力结合起来,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因此被视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框架,并在国际非营利机构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城市贫困人群,面临多重风险。在“改善民生”的政策主题下,深化改革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实践正在各个领域展开,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不仅能够透视这一系列实践的本色,也为款来的改进与完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二十年来,我国政府为消除贫困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政府:反贫困的主体“政府是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O本文根据我国反贫困决策实际操作主体的非单一性,将“政府’作广义理解。反贫困是一种对社会具有巨大“正效用”的公共物品。它不能由市场提供,只能通过政治程序或公共选择由政府提供,政府是反贫困行动的最重要的主体。我国自lpes年以来的反贫困行动主要是由政府…  相似文献   

6.
罗雍 《求实》1997,(11)
中国农村反贫困实践的旗帜———学习邓小平关于反贫困问题的论述□罗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针对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农村反贫困实践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评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柯元  杨和明 《求实》2012,(10):85-87
在反贫困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实施了反贫困战略即救济式扶贫战略、以体制变革为主导推动农村反贫困战略和开发式扶贫战略,这几种反贫困战略在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存在得与失。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对今后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进行展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反贫困系列工程的实施是中国政府具有世界意义的制度创新。在反贫困中出现的博弈现象又导致贫困陷阱效应。为在本世纪末消除绝对贫困,还必须从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与反贫困政策的完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庞大,农村反贫困进入攻坚阶段。国家在农村反贫困上形成了由生存型反贫政策、支持型反贫政策和开发型反贫政策三方面构成的政策体系。前两类反贫政策旨在解决最低的反贫需求,而开发型反贫政策旨在实现脱贫致富。上世纪国家偏重于前两项政策,而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转向把开发扶贫作为反贫工作重点,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对开发反贫项目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开发项目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成功率低、项目收益与扶贫目标偏离等问题。究其原因,文章的研究表明,那就是开发扶贫工作只注重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而忽视社会治理,尤其不注重其他社会主体在扶贫当中的参与、合作和分享,从而使得开发项目缺乏社会基础,导致项目不成功或者项目偏离扶贫目标乃至损害社会团结。由此文章认为,有必要将社会治理纳入开发扶贫全过程,奠定扶贫开发的社会基础,才能达成扶贫与开发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0.
林丽萍 《理论建设》2023,(1):105-112
恩格斯反贫困思想作为现代反贫困事业重要的理论资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本研究中一个亟待展开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重要范畴、贫困之实、贫困之源、贫困之解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挖掘和现实分析,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某些点进行探讨,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专门对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探究,不仅是全面系统研究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助力,还是推进当代中国反贫困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1.
把反贫困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宁夏扶贫攻坚的新思路、新策略。西海固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总结宁夏反贫困的经验教训,分析反贫困的实践过程,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最终彻底消灭贫困,走向富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就必须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口、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切实做好反贫困的长远、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多渠道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城市反贫困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方 《新视野》2006,(1):67-68
城市贫困问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逐渐凸现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反贫困政策,但现实表明这些政策的实施效率并不高。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现行扶贫政策体系中存在重外部支持(他助)而轻贫困者自我救助(自助)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反贫困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反贫困的价值定位在维护社会安全和单纯的物质补给层面。本文从反贫困的三个研究维度入手 ,分析了反贫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理念缺失的问题 ,由此认为 ,在目前的反贫困中亟待解决的并非在物质层面 ,而应推进人文精神理念的归位和扶贫方式的创新 ,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贫困者尽可能多地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和谐发展进程中的城市反贫困思路与重点内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公平+能力”的反贫困战略的逻辑思路,从区域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能力培养、劳动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扶贫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思考了构建城市反贫困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与城市贫困治理具有共源性,反贫困是社会工作的起点,也是其核心理念.我国政府对城市贫困高度重视,但在贫困治理中缺乏对社会工作的有效运用,这极大地影响了反贫困工作的成效.结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设岗、搭台、培育、购买"等一系列在城市贫困治理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贫困文化在民族地区的突出表现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心理消极、主体性认知能力不强以及知识存量低和结构不合理。贫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中的文化传统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惯性,对贫困主体自身、反贫困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以及民族地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政策和理论结构调整问题 西部经济贫困问题是个综合贫困问题。从本质上讲,主要表现为精神贫困、理论贫困、政策贫困、决策思路贫困问题。即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精神状态、经济理论体系、经济政策体系、经济思路和决策行动体系的贫乏。 理论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没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便不会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政策体系,自然也就不会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决策和行动体系以及符合西部反贫困所需要的那种精神状态的产生。也就是说,只有首先解决精神、理论、政策、决策思路贫困问题,西部反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这是西部反贫困的前提和关键。 相对全国讲,两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最初级阶段,是全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中的最落后地带,特殊性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基本上遵循国家普遍性的经济理论、政策、方针进行决策和行动,显然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贫困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他分析了造成我国贫困落后的原因,指出社会主义是反贫困的.循着这条思路,他对反贫困的道路选择、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进行了阐述,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比较系统的反贫困思想.反贫困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对于指导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扶贫开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贫困的两项宏观措施周毅一、在合理调节社会分配中反贫困改革前,中国处在贫困和均等化的分配格局下,分配矛盾并不突出。在转型期,人们对公平的关注和评价的普遍性相当突出。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分配来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以达到生产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扶贫攻坚走进一个任务艰巨的历史阶段。对此,有识之士提出.必须采取四大举措。举措一: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进行反贫困制度创新。首先,针对投入不足的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国家作为扶贫资金主渠道要设法增加资金投放,同时,还应进行反贫困制度创新。一是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反贫困行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二:大力发展教育.进行文化精神扶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众所周知,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问题。但是,恰恰在提高人的素质问题上.又受制于贫帘。有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