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提山:对华有四大误解需要澄清。误解一:“最大的风险是经济”,不然。其实,中国最大的风险来自生态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以及对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当然,这不是说中国不存在经济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游离于一般的商业周期之外,  相似文献   

2.
关于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统一 ,不放弃统一 ,是两岸关系的根本问题。冷战结束后 ,美国在“一个中国、双轨政策”框架内推行维持台海现状、两岸不统不独不战的战略指导下 ,在军事介入台湾问题上由“战略模糊”向“战略清晰”转变。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最大症结  相似文献   

3.
资政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战略思想政法工作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治政——2006最大的亮点2006年:值得关注的经济数据2007反腐大布局公民社会的蕴育与作用目前社会经济中的重大问题美国攻打伊朗的四种推断欧美年度新闻为何没中国日本政府在追求什么美国“大中东战略”濒临失败越南反  相似文献   

4.
王坤 《民主》2009,(4):18-19
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5.
美对华动用反补贴,经济因素之外还有着深刻的政治动机4月10日,美方将中国知识产权和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而这距美国发难中国铜版纸仅仅两周时间。美国时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一纸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声明,标志着美国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判例正式终结,开创了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处于 经济火车头地位的发达国 家的经济的好坏,会影啊其他国家经济的好坏。在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处于经济、技术、贸易优势的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搭便车” 不一定“一荣俱荣”,却可能“一损俱损”。 东亚地区的两个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和日本,美国经济在过去的一年迅速减速,日本经济始终处在低迷之中。因此,导致东亚经济实体出口和生产大幅度下降,新加坡、台湾、泰国今年第一季度真实GDP大幅度下降,第二季度进一步下降。其中,新加坡工业产值下降11%,韩国和香港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和10%。东亚除了中国之外的出口在去年下降了10%。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8):29-29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这并不是指由于美国的“次贷”导致的金融危机。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当前的世界性不景气,最终总会恢复。当今人们却普遍存在一种难以名状而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灵魂危机”,无论是美国、欧洲、亚洲还是伊斯兰国家莫不如此。这种变化可称之为从“骚动的时代”向“阴郁的时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反映中美关系的内涵和性质起了重大变化,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进入了第三阶段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结束了他上任后的首次访华行程。访华期间,保尔森与吴仪副总理联合宣布,正式启动由美方提出、中方同意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中国将赶上美国,而是中国没能继续进行维持增长和解决该国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必须的改革,”9月13日,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如是说。该讲话被认为是与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一年前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的演讲同样重要的对华政策基调发言。佐利克就是在那次讲话中提出中国要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保尔森在这篇讲话中则更进一步称“鉴于其规模和在世界市场中的角色,中国无疑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领导国家,并且值得作为一个领袖来对待。”  相似文献   

9.
我日前曾代表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涨幅居高不下”。在这里,我还想补充通货膨胀的几点成因: 一、我国经济连续三年快速发展,而经济快速发展与高通货膨胀率几乎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中国通胀问题不可与美国简单类比,美国经济实力强,其经济成长超过2—3%时,政府就必须高度警惕了。中国属发展中国家,物价基数低,在经济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情况下,物价  相似文献   

10.
顾宁 《理论视野》2009,(8):46-49
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动荡与变化。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从“遏制并孤立”转变为实质上的“遏制但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和台湾问题上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立场,同时以自行发展经济和瓦解美国的盟国采冲破美国制造的经济禁运。“乒乓外交”、尼克松总统访华和半官方文化交流为两国最终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健雄 《党政论坛》2008,(24):31-31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一是在地域上从美国延伸到欧洲,在内容上从“军事威胁”扩大到“经济威胁”和“模式威胁”。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报道,美联储决定购买高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阻止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据分析,美国如此开动印钞机大印钞票等于变相“劫掠”别国财富,必将造成美元贬值。作为美元外汇的最大持有国,中国一方面倡导创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对美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果断采取4项重大举措,应对美元储备价值缩水。  相似文献   

13.
刘洪 《瞭望》2006,(36)
温和中夹杂着强硬,强硬中也不失理性,施瓦布将对华“两手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美国目前最大的贸易难题就是中美贸易问题。于是,布什选择了苏珊·施瓦布出任美国最高贸易官员。美贸易代表中的“中国通”在日前首次到访中国时,履新的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就表示,自己对北京非常熟悉,上世纪80年代作为参院工作人员来访问过;90年代供职摩托罗拉公司时,曾参与公司在华投资的规划和谈判。  相似文献   

14.
吕耀东 《瞭望》2013,(31):10-1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出访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个东南亚国家,明谓“汲取东盟活力以促日本经济重振”.实为谋求“海洋安全合作”,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其感觉良好的“价值观外交”表演背后,展现出其借助美国亚洲战略再平衡,构筑所谓海洋国家民主联盟,谋求介入南海问题的海权图谋。  相似文献   

15.
在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美方承诺将尽快召开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会议,讨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是,有关专家认为,这很可能又是美国“虚晃一枪”。  相似文献   

16.
马鑫 《理论视野》2013,(1):70-7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发展,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挠中国企业在美正常商业活动的开展。虽然美国口口声声标榜“自由贸易”,但却无时不刻不在经济贸易领域执行“双重标准”,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究其原因,冷战思维无疑是美国毒化中美经贸关系的劣根顽疾。因此,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合作共赢,在经济领域构建起公开、自由、透明的合作机制,应该成为未来中关经贸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7.
北风 《侨园》2012,(10):8-9
美国插手 在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同时,东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向中国发起挑衅,一会儿议员登钓鱼岛“宣示主权”,一会儿又上演“买岛”丑剧,试图将钓鱼岛归属之争转化成“围困中国”的借口和“遏制中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沦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它的金融霸主地位正在丧失,日本金融实力迅速膨胀,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经济和政治实力,通过“马歇尔计划”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很快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1年美国在国外的净资产(美国在国外的资产与外国在美国资产的差额)高达1407亿美元,此后逐年减少,1985年出现负数。1986年底美国对外净债务高达263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00,(1)
青岛双星集团于去年底接受了美国PSS公司将该集团海江公司定为“核心工厂”的证书。这是PSS公司首次把中国的一个国有企业接纳为该公司的“核心工厂”。美国PSS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鞋业经销商,青岛双星集团是目前世界上实际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集团。双星集团海江公司成为PSS公司的“核心工厂”后,将享有优先获得PSS公司订单和发货后两天内即可收到货款的优惠政策。同时,在信息沟通、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将得到互惠支持。  相似文献   

20.
梁立俊 《理论视野》2012,(10):65-69
中关经贸关系从“良性互补”演化到“恶性互补”——两国经济结构上高度依赖,又互相掣肘。目前,美国模式遭遇危机,美国意欲通过加入并主导TPP达到解除“中国风险”,提振美国经济且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加入并植入中美关系因素使TPP成为大国模型,而大国模型的特征就是无法绕开对方解决问题。从长远的视角看,中美两国只有建立合作和互信,通过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才能解决之间的深层矛盾,使中关经济关系重新回到良性互补。短期看,中国面对TPP可以静观其变,也可外围突破,但是最佳的途径是美国,或者TPP其他成员主动邀请中国及早加入TPP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