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琪 《中国公证》2007,(8):21-22
党的十六大关于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要求.进一步为公证法律服务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公证法律服务在调整和规范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独特的职能优势.及时有效地指导公民个人、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依法从事经济社会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并为矛盾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满足农村和农民全方位的法律需求。  相似文献   

2.
杨进喜 《法制与经济》2008,(10):72-72,74
遗嘱是指公民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有关的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遗嘱公证,是指公证机构对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依法证明的活动。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传统业务,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及公证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立公证遗嘱来妥善处理自己以后的遗产(财产)。因此,办好遗嘱公证对预防纠纷、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乃至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公证机关代表国家负责证明合同、委托书等各种法律行为;证明有法律上意义的文件和事实,确认它在法律上有无可争辩的可靠性.公证机关的使命是: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保护国家机关、企业、合作社和社会团体的权利及其合法利益;保护公民身分上、财产上的权利及其合法利益,借以巩固国家的法律秩序.公证机关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遵守法律,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从而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团结.二几年来,我国公证工作确立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了公私经济合同的公证证明,并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4.
夫妻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是指公证机关依法对夫妻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笔者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一、实行夫妻婚前财产协议公证的可能性1、该协议公证的法律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明确界定了公民个人财产的范围,“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三条指出:“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  相似文献   

5.
朱正 《中国司法》2013,(12):50-51
公证法律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是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中首家承担公证法律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地级城市,率先在全国地级市探索实践公证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国首创了涵盖服务全领域、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公证法律服务标准体系。"苏州模式"颇值得各地在公证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对公证进社区的认识 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个功能齐全、文明的社区不应当没有公证的介入.公证进入社区的形式之一,是在社区内设立"社区公证接待室".  相似文献   

7.
公证行为作为一种具有法律后果的权力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权益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有必要将其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将公证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应当从对公证的起诉范围、对公证行为的判决形式等方面考虑公证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是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公证、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对社会困难或弱势群体实行法律援助,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的要求。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或面临灾难事件时,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许、对救济的渴望显得尤为强烈。法律服务中的公证以其自身的职能在为公众提供着一些援助,通过法律援助履行着它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高雪蕾 《法制与社会》2011,(21):256+258-256,258
遗嘱公证是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订立遗嘱的方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由于有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公证遗嘱最具证明力,这也是公证遗嘱价值的体现。然而公证遗嘱相对于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等具有效力优先性,与遗嘱立法的目的不相符以及公证遗嘱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是公证遗嘱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虚拟财产的立法在我国还是空白,关于虚拟财产的是否应纳入法律意义上的财产进行保护也一直存有争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民将精力、智力和金钱投入到互联网,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财产。从这个角度我个人是支持将虚拟财产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进行保护的,并且公证介入淘宝等网店的过世继承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办理此类公证,大体还是应遵循《继承法》、《公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但鉴于虚拟财产的特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09,(4):74-74
浙江省公证行业在浙江省司法厅党委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给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存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公证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证业务和公证质量稳中有升,公证机构在为地方政府经济建设和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公证法律服务,有效化解了一些潜在的矛盾纠纷和经济隐患,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08,(5):111-112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公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日前,浙江省丽水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在丽水市公证行业中开展“关注民生、服务‘三农’”公证法律服务结对活动,以进一步发挥公证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为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推进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 公证的概念和任务公证,是完成公证事务的国家机关的体制。1973年的苏联国家公证法和共和国国家公证法,规定了公证机关的组织和活动。1974年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公证法。国家公证处的任务,是通过对无争议的权利和有法律意义的事实进行认证,来保护公民和组织的权利和合法利益,保护社会主义财产、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律秩序,预防违法行  相似文献   

14.
公证机构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公证具有公益性。正如学者所指出的,“公证必须高度关注公民根据社会利益获得他们的权利,特别在公民身份保障和财产保障方面,通过公证人的活动,参与司法安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遗嘱是指公民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有关的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遗嘱公证,是指公证机构对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公证处重建后,随着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现在全市二十二个区、县都先后成立了公证处。各级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已办理了数万件公证文书,依法保护了公共财产和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其中,通过办理有关经济合同的公证,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法律监督,提高了经济效益,维护了经济秩序,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铭 《中国司法》2005,(1):110-110
一、关于制定公证法的宗旨制定《公证法》的宗旨首先是完善国家公证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其次,是确认、证明当事人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第三,是保障公证机构独立行使公证职能,规范公证行为。因此,建议《公证法》第一条表述为:"为了完善国家公证制度,确认和证明当事人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预防和减少纠纷,保障公证机构独立行使职权,规范公证行为,制定本法。"二、关于公证性质公证的前提是基于国家授权,公证的实质是行使国家证明权。因此,《公证法》必须在条文中明确规定这一点。具体来说,可表述为:"公证是公证机构基于国家或法律授权,  相似文献   

18.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证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然会越来越注意通过公证手段完善法律行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合法性;公民也将越来越注意用公证手段来保护其人身、财产权利;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政府越来越注重运用公证等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以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公证作为引导公民、法人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一种有效的法律手段,已经得…  相似文献   

19.
公证为企业所有制结构改革服务津言几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公证机关与体制改革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在公证实践中,积极参与企业多种所有制结构改革工作,探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了公证应有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证》2012,(5):59-59
4月20日消息,我国首个针对网络游戏虚拟帐号所提供的公证服务即将推出,它由上海市宝山公证处与巨人网络《征途2》项目合作推出。这也是第一次有国家公证部门介入虚拟财产公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