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鄂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土家族作为鄂西少数民族中最庞大的一支,因地域的独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自身民族的鲜明性和特色性。傩戏是鄂西土家族文化的有力表现形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逐步建立,其为鄂西土家族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得傩戏的旅游开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9,(3):27-28
随州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重要的门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去年以来,随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建设鄂西圈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奋力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严羡兰 《世纪行》2009,(1):39-40
一、发展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意义重大 鄂西地区8个市、州、林区,有一半以上滨临长江和汉水.并延伸至川渝地区.以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既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作用表现为4个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肖旭明 《政策》2010,(3):42-44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恩施州是“鄂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这对加快推进恩施州“绿色繁荣”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何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做大做强恩施州旅游产业,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分析圈域内经济与财政发展入手,找出影响恩施州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障碍因素,明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对财政职能的新要求,提出创新财政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09,(11):9-9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旅游产业本身来看。目前鄂西牛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  相似文献   

7.
叶丛 《政策》2009,(8):23-24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构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加快鄂西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保康地处襄樊市的西南部,是襄樊大荆山旅游区的核心区,也处于湖北传统“一江两山”旅游圈的几何中心。“鄂西圈”战略的实施。无疑为保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鄂西圈”建设进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生态文化旅游内涵,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恩施州民族文化底蕴浑厚、旅游资源丰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大力兴办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恩施州经济生活中的大事。科学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应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五峰地处鄂西南边陲,为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有建设和谐文化的沃土。近年来,五峰县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宣传文化工作,相继推出了以宋芳蓉为代表的全国重大典型,总结推广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议事恳谈会”、“三个走在前面”以及“输血、造血、活血”等一批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受到国内社会广泛关注;采取“政府搭台、  相似文献   

10.
徐新桥  温健  马金钟 《政策》2012,(1):41-44
生态文化旅游是鄂西圈的特色和比较优势,是发展前景极其广阔的产业。当前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仍比较分散、粗放,整合不够,一体化开发相对滞后,资源开发支撑圈域发展作用不明显,因此亟需加快转变圈内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施聚合、集约式开发,这既是推动鄂西圈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鄂西圈支撑中部崛起支点建设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首先要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模式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要素系统,最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常贤波 《政策》2009,(6):38-40
正值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之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也拉开了发展大幕——鄂西圈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即将出炉。鄂西圈将以生态保护为主旨,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到底怎么建设鄂西圈?如何解决圈内矛盾和发展难题?这是全省人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给大家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10,(10):45-46
当前,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更深刻地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4.
肖旭明 《政策》2010,(7):50-52
恩施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州委、州政府注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统筹整合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应代明 《政策》2010,(1):46-47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荆州市将积极推进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09,(11):12-12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1、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2、民营企业发展有利要素增多。  相似文献   

17.
湖北旅游"一江两山"的单一中心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存在线路组合不具备竞争力、品牌知名度不足、基础设施开发档次低等问题,实施"两圈一带"新战略,是突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资源、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和融入国际旅游市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0,(9):F0003-F0003
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位于三峡腹地、武陵山区,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世界硒都”等美誉。恩施州抢抓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发展资源型工业,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和矿产工业基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恩施建设成为全国先进自治州。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15,(3):40-42
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需要"两圈两带"战略的有效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战略可谓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自实施鄂西圈战略六年来,鄂西圈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推动区域联动和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开发和互利共赢,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了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速推进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陈德贵 《政策》2011,(9):52-53
2009年7月29日,"随县"恢复建县。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活县"作为主战略,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业发展委员会,围绕"将炎帝神农文化打造成第一文化品牌,构建华中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的战略目标,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