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0年,国家计委、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下发通知实施“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启动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工作。20多年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保障农民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新时代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吕梁是个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占87.6%。我担任吕梁地区电影公司经理时,全区电影业严重滑坡。我在石楼县调查时,一个数字把我惊呆了。该县1995年至1996年农村竟然没有放映过一部电影,原因是1993年在减轻农民负担中,许多地方把看电影收费认为是“乱收费、乱摊派”而被取消,造成多数农村放映活动停止,放映人员大量流失。像这样的情况,全区农村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着。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吕梁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提高,但全区广大农民仍把电影当作是最基本的文化娱乐项目,看作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受电影市场连年不景气的影响,农村电影市场陷入历史最低谷:农村电影放映队不断减少;农村电影放映阵地大面积丢失;电影放映部门严重亏损。致使原本精神文化生活就十分匮乏的农民一年看不到一场电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山西省吕梁地区“二斤小米工程”应运而生,即通过改革电影放映与收费机制,保证农民每人每年交“二斤小米或二元钱”,全年即可看10部以上电影。小成本,大工程。地委把搞活农村电影市场、保证农民看上电影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发出了《关于加强全区农村电影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恢复和发展农村电影事业,解决农民…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影放映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吹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全会指出:“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索质。”这是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总要求。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不折不扣的文化服务,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各级政府已把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列入到民生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中,列入到政府工作部门的考核体系之中,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一是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了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活动,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民需要文化、创造文化,同时文化也造福了人民。  相似文献   

7.
宋湛 《北京党史》2008,(3):49-50
电影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娱乐功能,又可以使观众受到教育,起到移风易俗、转变观念的潜移默化作用。解放前的北平,广大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极少看到电影。解放后,党和政府的关怀使京郊农村的电影放映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渐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8.
集体化时代,国家推行电影下乡、进村政策,积极发展农村放映网,建立农村放映队,普及放映。露天电影逐渐登上乡村娱乐舞台,得到乡民认可,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回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乡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侯家营与沈家村的案例表明:露天电影不仅带给农民科普知识、文化娱乐,同时也带有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使乡村话语渐趋国家化、革命化。在电影与乡村社会的互动中,农民具有自身的行为逻辑,乡村与国家之间存在利益与需求的契合与交集。  相似文献   

9.
卓资县绝大部分乡村地理位置偏僻 ,经济文化水平较为落后。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渴求 ,多年来 ,县电影公司充分发挥传播科技文化的独特职能作用 ,把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村各户。然而到九十年代初 ,形势的变化使全县电影行业出现了困难局面。全县31个电影放映队全部处于瘫痪状态 ,40多名干部职工成了无所事事的闲人 ,基本工资也失去了保证。电影公司的实际困难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5年下半年 ,县里专门召开会议 ,制定了《卓资县农村电影统筹规划放映管理条例》 ,实行农村电影经费统筹 ,专款专用。具体统筹办法是 ,对全县农民在不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农民负担标准的前提下 ,每人每年收取1元电影统筹费 ,由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共同监督使用 ,确保此项经费真正用于电影事业上。运行几年来 ,公司陆续购置设备 ,加强上岗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实行岗位目标量化管理 ,有力地促进了电影放映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还注意把电影放映工作同以下四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一是电影工作与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各放映队利用放映前时间播放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二人台、晋剧、山曲儿等戏曲节目...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3,(12):F0002-F000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极为匮乏。京郊农民看一场电影要步行几里路,一两个月才能看上一场。偶尔放映露天电影时,十里八村的人追着放映机,演到哪里看到哪里,场地周围被挤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11.
在赣南客家山区上犹县平富乡的山村小寨,常年活跃着一个电影放映人。山野村落哪里有袅袅炊烟,哪里就有农民放映员、共产党员王仁秀的身影。从1981年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以来,21年风风雨雨,21载春去秋来,5800余场电影,爬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他已说不清了。他平均每年放电影280场。放映费低廉,很多时候,差不多是在尽义务。钟爱电影,情满大山,他将一腔心血献给了山村农民。平富乡,11个村11000多人,居住在88平方公里的大山内,村村组组大都是羊肠小道。王仁秀一副担子,挑着放映机,一个挎包,装着三件宝:…  相似文献   

12.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11,(10):45-46
海原县"千场红色电影"激发爱国热情海原县从5月到7月,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在全县农村、广场、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工地等放映红色电影1000余场。其中海喇嘟广场、新区每周各放映6场(次),各乡镇政府驻地每周放映1场(次),全县167个行政村每村每月放映2场(次),8个社区每个社区每周放映1场(次),给干部职工、企业员工、学生放映96场(次)。同时,为确保"千场红色电影"放映活动取得实效,海原县专门印发了放映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培训了放映人员等,旨在通过红色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电影市场普遍不景气的今天,哲盟奈曼旗农村牧区电影事业稳步发展,工作有声有色,全旗31个苏木乡镇建有30大电影队,连续6年每年放映1.2万场,农牧民每年看电影20场以上;小小的电影开拓出了农村牧区的文化大市场,放映电影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好形式,看电影成为农牧民群众主要的文化活动,科教片还成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旗电影公司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印证了他们的工作成绩:旗政府为电影公司记集体一等功.电影公司被盟委、行署命名为光进单位,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科普之春”电影汇映先进集体.被人事部、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14日傍晚,耿马县贺派乡莫陆村的广场上一片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那是县电影公司放映队到村里放映电影的日子。在莫陆村放的电影一长一短,长的故事片是《铁道游击队》,短的是科教片《农村防火常识》。银幕前的观众约300人.孩子和老人居多。笔者正纳闷:4000多人的莫陆村.怎么才有这些人看电影。放映员李金明笑着说:什么时候农民看电影不积极?再过一会儿,等于活的农民群众收拾妥当了,看电影的何止千人!  相似文献   

15.
共办文化多方受益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电影院加盟小天鹅三江电器公司,组建了“三江放映队”,有效地解决了电影放映经费不足的难题,企业由此也扩大了知名度。自从有了这支“三江放映队”,农民每年只要花1.5至2元,就可以观看到10场20部电影。共办文化 多方受益@田园  相似文献   

16.
谭柯金 《学习导报》2010,(23):29-29
近年来,沅江市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文化建设从总体上看还是严重滞后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滞后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党建》1994,(9)
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纪胜我国有12亿人口,8亿农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情。农村的电视机普及率大大低于城市,所以许多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还主要靠看电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影市场严重萎缩,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全国农村放映队比199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广播电视、道路、客运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等,此外还加强了农村文化室、图书阅览室、农村体育活动设施场所建设。与此同时,各地还纷纷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各种农村文化活动,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深入农村去实际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还是会发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还不能满足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着眼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加大文化扶贫工作力度,为全省扶贫攻坚决战和富民兴黔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现支持下,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近400万元,用于为基层办三件实事,即1999基本实现村村建成“万村书库”图书室、县县建立农村电影放映队、省地县建成宣传信息网。这是针对我省基层宣传工作基础设施差,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薄弱的实际,总结基层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群众,用健康的文化占领阵地…  相似文献   

20.
施后贵  周君  陆睿 《当代党员》2013,(10):40-42
杨云华,男,今年66岁。城口县电影公司年纪最大的农村电影放映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