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争是<左传>的主线,<左传>的战争通常按时间顺序进行叙写.一次次的小战积聚而成的大战或盟会形成这条线上的高潮,这些高潮使二百四十多年间前后勾连的战争呈现为"郑庄小霸"、"齐桓霸业"、"晋文称霸""晋楚长期争霸"、"吴越先后称霸"五个以抛物线为特征的战争序列.而以战争为主的叙事结构乃成了此书的重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简论子产外交思想与艺术宇文行我国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争夺的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大国争霸,小国抗争,一大批有才能的政治家应运而生,而郑国子产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开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之先河,可说“纵横家的最初创始人”。①子产(约公元...  相似文献   

3.
贾里 《人事天地》2007,(6):16-17
先轸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战争开始前不久,晋军统帅都缺病故,先轸被破格提拔为三军统帅。先轸在城濮之战中创造了谋略战争。在此之前的战争,包括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战争双方都讲究“以战为礼”,是用一种类似体育比赛的风格去打仗。而先轸毫不客气地使用了战术和谋略来对付楚国人。退避三舍,将敌人诱人口袋阵;三军合兵一处,猛攻敌人侧翼;马背上蒙上虎皮,震慑敌军;  相似文献   

4.
一、晋文化及其历史分期  “晋文化”这个称谓可作“广”、“狭”两义的区分 :“广义”的晋文化可以看作是关于山西古代文化的概称或泛称。如同人们习惯于以“晋”作为山西省的代称或简称一样 ,举凡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往往冠以“晋文化”称谓 ;“狭义”的晋文化或比较确切意义的晋文化 ,应当看作是关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山西文化的一种指称 ,也就是关于晋国文化与魏、韩、赵三晋国家文化的统称或合称。西周至战国尤其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晋国文化与魏、韩、赵文化 ,可谓山西古代文化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时期。据此 ,我们即以这个时期为…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红军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统帅的杰作。前三次是毛、朱指挥的,第四次是周、朱指挥的。纵观这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过程,研究其胜利的深层原因及基本经验,人们可以清晰地感悟到个中的真谛: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秘诀,就在于红军统帅们驾驭战争的非凡韬略和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谚的“枪炮作响法无声”一语不能望文生义,将其理解为法律与战争水火不容实为一种偏颇。从战争法角度以及战争、战争法与和平时法角度来诠释此语,我们会发掘其中不容忽视的法律真谛,得以窥探西方法律起源的一种可信的根据。将此谚语与中国古语“刑起于兵”相互呼应来考量,又会发现中西法律起源于“争”的不谋而合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代,频繁的兼并战争,需要大量人口不断提供和补充兵源。因此,各诸侯国统治者重视对人口的统计并采取对外侵略扩张以掠夺人口,对内奖励早婚、早育、多生的政策来增加人口数量。各诸侯国人口的增加主要体现为兵车数量的增长。兵车的数量成为各诸侯国军事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象征。另一方面,连年战乱又抑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春秋末期,中原华夏族及周边地区人口共计1000万左右。  相似文献   

8.
比较楚简本与帛书本《老子》的“德”,可以清楚看出后者对前者的发挥、改造,且可以体会出帛书本在对“德”进行净化、纯化、恒常化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发现《老子》传抄到帛书本时,已经出现了重大讹误。如果进一步比较其他楚简儒家文献,还会发现帛书的“玄德”,极可能是孔子等早期儒家的“则天”、“天德”思想的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中也可能隐含着楚简本与帛今本类《老子》的作者是谁的答案,或者起码提供了一个重要侧证。  相似文献   

9.
这个2月,是俄乌本轮危机爆发一周年。无论是陈兵边境地区的俄罗斯、乌克兰,还是不断渲染“明天会有战争”且“后果很严重”的美国、不想卷入冲突的欧盟,有关各方日前都在做着“战术调整”。  相似文献   

10.
1999年5月17—19日,世界各国政府代表和国际法专家学者在荷兰海牙隆重集会,纪念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会召开一百周年。这次纪念大会作为联合国际法十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审议了有关特约专家提出的三份报告,内容分别涉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裁军与军备控制和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三份报告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领域一个世纪以来的一些主要发展和变化。本文拟就“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这一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一评述。报告人格林伍德是英国经济政治学院国际法教授。报告的具体题目为“国际人道法(战争法)”。在西方学者中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周恩来和朱德等领导同志一道排除各种干扰,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此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在前线负主持战争全责的最高领导人和直接指挥者;坚决抵制“左”倾军事路线,坚持正确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充分利用山区和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一、恐怖主义与战争的联系(一 )两者都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科学论断是由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家克劳塞维茨首先提出来的 ,列宁进一步指出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毛泽东同志在考察战争时更简捷地指出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纵观人类战争史 ,任何一场战争无不是政治性质的行动 ,过去、现在发生的战争概莫能外 ,将来的战争也绝不可能与政治脱离干系。而恐怖主义 ,无论是民族主义型还是宗教极端型 ;无论是极右型还是极左型 ,不管其产生的根源如何 ,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大都存有一…  相似文献   

13.
犤3犦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其进展之快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也是扑朔迷离,尚未尘埃落定。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执意在几个盟友的支持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贯彻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国际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倒萨”:美国多重战略利益的汇合点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就是维持、加强美国的“一超”地位,建立美国的单极霸权。为此需要从三…  相似文献   

14.
《左传》辞令之美,为历代文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荀崧称之“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①吴楚材、吴调侯赞道“辞令妙品,洵不多得”。②今天,我们若从语体风格的角度来看《左传》中涉及各诸侯国外交事务所用辞令,就会发现这些属于外交语体的辞  相似文献   

15.
亓成章  赵磊 《理论前沿》2003,(12):26-28
从战争性质上分析伊拉克战争,确实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古老的发展中国家伊拉克发动的一场出师无名的非正义战争。这场非正义战争,一旦在美国淫威驱使下被“合法化”,将会对冷战后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家间道义是国际交往中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以平等、正义、和平、民主为价值追求,对国家行为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依据道义规范国际行为的国家,则会占据道义制高点,增强国家软实力,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在战乱频繁的中国春秋末期,先贤孔子提出了“礼”、“和而不同”、“义以为上”、“德不孤,必有邻”等一系列调节人与人、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国家间道义思想.深入挖掘并梳理孔子博大精深的国家间道义思想,不仅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范式的建构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与机制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间交往的公信力等.当然,孔子的国家间道义思想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对调节当前国际社会的纷争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应,然而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思想和文化总是以其无与伦比的厚重底蕴与前瞻性走在了前面.故此,人类社会一步步地走向文明.  相似文献   

17.
北约国家从3月24日起借科索沃事件对南斯拉夫进行了一场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狂轰滥炸为特点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制止“人道主义灾难”和保卫“人权”为名,实际是美国为施展霸权主义、独霸世界、实现单极世界而进行的摧残人权、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战争。一、滥用“种族灭绝”的罪名并胡乱加以处理是不许可的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很多,国内发生民族矛盾是不免会有的,这种时候如果随便对矛盾中的某一方加以民族灭绝的罪名是不许可的,因为问题往往很复杂,定性是否正确,影响人们对事情能否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而且,从国外的角度看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左传》看抗震救灾精神之源远流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举国表现出了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我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从《左传》可以看到,在春秋时期,中华民族对救灾赈灾就非常自觉与重视,甚至以盟约的方式明确救灾责任。面对灾害,一方面,诸侯国内部组织自救,另一方面,诸侯国之间相互救助。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思想、精神与传统,这个优秀传统在汶川大地震后绽放为“5·12”抗灾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陈翔 《外交评论》2023,(2):104-126+168-169
随着国际政治的演进与战争形态的变迁,传统的和平与战争二分法难以有效描述与解释现实的国际冲突,“混合战争”由此成为当前国际安全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混合战争”是在正式宣战的常规战争门槛之下、战争发起方在同一战场进行多样式作战的新战争模式。“混合战争”意味着争夺认知优势在现代战争中愈加凸显,塑造受众对象的认知体系与赢取人心及合法性支撑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战争的政治目标。“混合战争”涵盖政治战、经济战、军事战、信息战、外交战等多种形式。“混合战争”具有主体多元性、手段融合性、形态模糊性及空间多维性等显著特征。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到之后的乌克兰内战,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战略行动是“混合战争”的典型案例。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混合战争”的战场形态发生重要变迁,逐渐从单边转向双边甚至多边形态。一方面,俄罗斯继续采用“混合战争”方式,达到争夺认知优势与战争合法化的战略效果。另一方面,乌克兰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逐渐开展针对俄罗斯的“混合战争”,推动俄乌冲突战场形势陡变,前景愈加复杂晦暗,全球安全环境日趋动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指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来揭示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在中国革命和军队的长期实践中,这一思想一直是我军夺取胜利和发展壮大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战争本质论是加强军事战略全局筹划和军队建设政治方向的理论指南,坚持毛泽东的战争本质论,就是坚持从政治的高度来筹划军事斗争,要坚定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军魂意识,要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新世纪阶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