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每一个成功者都不是绝对靠自己成功的,而是靠团队的支持,靠别人的支持。  假如你现在的收入非常高,到底是谁给你的?是你的顾客。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知道,企业的成功是靠顾客,而不是靠老板。  美国一家著名杂志每年都要访问微软公司总裁,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连续5年,比尔·盖茨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今年我们又找了一批更棒的人来工作。”  成功的领导者到底用什么样的人?第一,最好用成功者替他工作。第二,假如他不能用成功者的话,就用有潜力成功的人来替他工作。领导得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所领导的人非常成…  相似文献   

2.
谈幸福     
《新青年》2002,(9)
朋友们聚在一起,在谈论事业家庭之外,偶尔会互相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现在幸福吗? 其实,如果仅就婚姻而言,幸福是一种来自生活的体验。你如果对生活的品质感到很满意,有一份稳定的事业,并同自己的家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幸福了。  相似文献   

3.
海燕 《海内与海外》2005,(10):74-74
商界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家族企业的兴旺:不论是日本的松下、美国的沃尔玛、通用汽车,还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这些家族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似乎只有他们会全心全力地主动爱产品、爱公司,这就是“跟产品谈恋爱”的精神。几千年以来,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恋爱?恋爱就是连缺点都爱,这才叫恋爱。有人会质疑这句话的偏颇,但一个恋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哪里会没有缺点?会恋爱的人会这样去想———我的恋人是怎样的好,甚至看到缺点的时候,她会想我怎么想办法把他改正过来;会谈恋爱的人对待恋人是这样,他的衣服不好,我给他买一件衣服;他…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朋友1999年去了美国,虽然我送给她的明信片上有我喜欢的梁实秋的一句话“你走的时候我不送你,但如果你回来,不管多大的风雨,我会去接你”,我仍然忍不住去送她。我们是从小到大的同学,算起来相识了有20年了。她走了以后,这个城市会平白地空旷许多。她的妈妈还是忍不住眼泪,母女俩终于在上火车之前抱头痛哭,我们都笑笑地劝,又不是不回来了。朋友终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我们离开火车站时,她妈妈嘴里还在向我唠叨,去的这么远,轻易是回不来了。我笑着安慰她,你想她了就我叫她回来好了。心里想着要常去探望她,可是敷衍着琐碎…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音乐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但是因为喜好的不同,对音乐的取舍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平时,我喜欢听一些民谣式的乐曲,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国外的乡村音乐有了更深的体会和喜爱。世界上的流行音乐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很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品.而当你重新打开音响去触摸从前的旧曲或者老歌的时候,过去的一些记忆也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你的脑海,挥也挥不去。因为经常出差的缘故,我听音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汽车车厢里度过。几个人拥挤在狭小的车厢里,在左摇右摆的晃动中,与音乐一同上路…  相似文献   

6.
一条路     
一条路,只要走得踏实,就能拥有人生的好风景。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路,一个前景。一条属于我们该走的路。 我们不能同时走几条路。来到十字路口,或者交叉路口,我们也只能走其中的一条。哪一条呢?如果先有了方向,有了目标,那就无须犹豫,再多的路呈现面前,对自己该走的那一条,早已知晓,早已有了把握。 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要走哪一条路,就不必浪费无谓的时间去取舍抉择。清楚自己的路,人生就会走得很顺畅。人生最怕出发时,面对心灵的挣扎,不知道自己的双脚是不是应该向这样的一条路跨出去。而跨出之后,又迷糊迟疑起来,怕自己作出了错误的抉择。  相似文献   

7.
青春教导师     
[1] 贝贝说,如果你17岁了,连一场恋爱都没有谈过,那你的青春就是一张白纸,至少她已经在那上面谱写了几首恋曲.我想,就算是没有谈过恋爱,有个人让你去默默的喜欢不也很好吗?  相似文献   

8.
脑筋蹦蹦跳     
《东南亚纵横》2001,(1):60-60
天下哪一个女孩子不希望有个如愿郎君,不但爱自己还有上进心。你想知道你的另一半有没有出息吗?下面的游戏将会给你一点暗示。  相似文献   

9.
晓涛:你来信说“自己是一个已步入社会的青年,想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但在学习时总静不下心来,没学一会儿就杂七杂八地乱想,毅力不强,计划常常半途而废,劳而无功。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自觉成功。现在整天忙忙碌碌,却心中浮躁,越浮躁就越着急……”我想就这点谈谈我的看法。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非常普遍。不少青年人将此人格弱点归咎于缺乏自我控制力或缺乏激力。他们觉得既然是自己缺乏自制力,那么就应该加强自己的意志,强行去做自己难以坚持而又应该去做的事情。青年人自我否定感比较强的时候,特别爱在…  相似文献   

10.
度量大的人,既能容人之短,又可褒人之长.很多还能见贤思齐,这就是一种境界. 有的人小肚鸡肠,眼里见的都是旁人缺点过失,想从他们嘴里得到肯定,往往比登天还难.在他们看来,对别人的肯定,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会令自己身价降低、相形见绌.这是一种心理畸形,有其自身原因,也与文化熏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这一次,我学到了:愿望不一定要实现才能感到快乐。或许,在愿望终于实现后,你并不会感到特别兴奋或激动,只会觉得原来自己用一生来渴望的也不过如此罢了。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愿望实现的过程,当然是会无比的兴奋,一直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这一次,我也学到了:快乐需要和别人一块儿分享才能感到彻底的快乐。如果只有单独一个人,快乐并不长久。只能在心里笑一笑,快乐很短暂。长这么大,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和我最爱的人到巴黎走一走。已经不记得为何会对自己许下如此的诺言,也不清楚自己为何对巴黎有如此美好的印象。不…  相似文献   

12.
小山村     
我去过一个小山村,那里非常美丽和宁静。这个小山村位于京城密云县东南,密云县本身就是多山地区。我们乘车出了县城,进入乡村,见到了远处逶迤的山峦,路越走越窄,路两旁都是树林,我们在林中行,很安静,远离了主路上汽车的喧嚣。我们在这条幽静的土路上行驶了20分钟,进了一个村,路没了,目的地也到了。  相似文献   

13.
咖啡里的人     
很长的一段时间,成功地远离了咖啡。克制自己是困难的,尤其是对一件已经上瘾以后的事。像喜欢上一种东西,如果你永远也没有机缘碰触它,那么不去想拥有它还是比较容易的。反正OUTOFSIGHT,OUTOFMIND。万一你常时都有机会看见它,甚至靠近它,摸着它,但是,每一次相见都得在心里提醒自己,限制自己,喂喂,不再是属于你的,放下,别动,眼睁睁看着别人在一口一口地啜饮,再看着别人那副满足的享受,等于是一种变相的锥心挑战。失落的心中出现两个自己,感性的那一个怂恿着:咖啡又不是吗啡,有那么可怕吗?何必就此远…  相似文献   

14.
阿杜 《新青年》2015,(2):55
生活那么现实,如果你不坚强,流泪给谁看?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不需要把自己的伤心流露给别人看,我们要自己勇敢面对……弟弟,虽然我们天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虽然我只是大你几分钟的姐姐,但是我并不了解你,作为姐姐,我觉得我挺悲哀的。看你天天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觉得我有必要开导你。虽然我也有缺点,但是现在,这个家里,你是唯一的男子汉了,可是自从咱们的爸  相似文献   

15.
说山路     
正山路有上坡路、下坡路、z字形路、盘山路等等,凡是经常走山道的人都会赶上这几种路。上坡路不是指盘山公路的上坡路,而是有一定坡度,山坡不高,爬上去很快又下来。这样的路好走,也安全,路边的沟不深,又有各种树木挡着。下坡路是与上坡路相对而言的,因为坡不高,下坡自然不陡,行驶安全,路边就是平地,是山中的平路。这一上一下,像是走波浪很舒服,很安全,这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最闹心的一件事儿就是那些让我们闹心的人往往意识不到他们其实很闹心.在塞车的高速路上,那个开着奥迪车不断通过抛锚线向前抢路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比谁都重要.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我不是不想和你们大家一起排队,我其实很想和你们大家一起排队,不过我太重要了,比你们所有的人都重要."  相似文献   

17.
带你游地府     
死去活来的人,往往会把他们游地府的经过叙述一番,绘声绘影。你想游地府吗?催眠术师能带你去。在催眠状态下的病人,有时候会经历死亡的过程。情形大概是这样的:他们想跟哭哭啼啼的亲友说几句话,但是不能,只觉得灵魂轻飘飘地脱壳而出,一晃便飘进一个黑洞洞的地道,...  相似文献   

18.
小芳和小草     
《新青年》2002,(8)
细雨:你好!我的心里有千言万语,真不知该怎么说。我这个人性格孤僻,从小就是这样的,这是我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在我的生活中,每一天都是那么没有生气,如果只是平淡一点也就罢了,怎么跟你说呢?我的人生历程很坎坷,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我常把自己比做路边的小草,伤心的时候,我只能自己可怜自己。我不太擅于用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9.
明明爱     
一个人独自走在下雪天 我希望你还在这里 黑夜到黎明 我该如何停止想着你 这每一条街仿佛都有你的气息 快乐还是伤心 就是想要和你在一起 不停寻找想你的声音 寒风里我已寂寞到了底  相似文献   

20.
我是2001年公派去美国的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的。在国内,5年前我就评上了高级职称。可以说,我们事业的基础和发展都在国内,出国学习,只是一个提高和开阔眼界的机会。加上我和妻都已年过40,岁数也比较大了,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留在美国。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但凡有点门路的人家都会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念书。女儿小彦有好几个朋友家里都有亲戚在美国,孩子们在一起整日夸口说的就是什么时候要出国的事。女儿对美国的向往我们早有所察觉,但总是想也许有这么个动力,她的外语能学得更好一些,所以也没有在这方面好好和她谈过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