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宝瑞 《党史纵横》2003,(4):15-18,41
“主席赠叶帅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还感不够,叶帅是个勇敢的人,他在我党紧急关头做过了几次了不起的大事!我来时,在车上忽然想起什么人讲的两句话:先生,从浑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从亲敬中露出敬畏心……”这是1986年薄一波同志到医院探望病危的叶剑英同志时,为叶帅的子女  相似文献   

2.
杨飞  范婷 《党史纵览》2009,(2):49-52
陈独秀一生酷爱写作,"除却文章无嗜好",他在63年的人生岁月中.给后人留下了数百万字极具价值的文章著述;他自幼轻钱财,重感情,知己满天下,"世无朋友更凄凉".以文章为媒介,陈独秀与皖籍同乡、著名学者高一涵由相识到相知,在岁月的磨砺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3.
“五四”前后高一涵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涵是中国现代政治科学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作为“五四”启蒙运动中最显赫的一批“大众导师”之一,他又是少有的具备深厚西方政治学素养的专业人士,是继严复之后的又一学院派思想启蒙大师。对其富有特色的人权启蒙部分作一些疏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一涵启蒙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渐文化运动的滥筋,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在《新青年》创刊伊始,发表文章最多、份量最重的当属高一涵。可以说,在《新青年》阵营中,高一涵是陈独秀最重要的助手。考察分析高一涵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理解新文化运动丰富的内容及特点。高一涵是陈独秀的安徽同乡,幼年接受过私塾教育。中学肄业后,考入安庆安徽高等学堂。进入高等学堂读书是高一涵~生的重大转折。在此,他不仅受到了辛亥志上的“宣传教育”,而且开始接触“西方文明”。高一涵曾喜欢阅读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和《中国魂…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被称作中国的启蒙运动。所谓启蒙.是说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辛亥革命未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共和民主.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处在蒙昧状态.不了解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不明白民主到底是什么?要想建立现代国家,就要使人民首先是青年明白什么是民主.认识自己的权利,自觉为维护公民权利而斗争.用陈独秀的话就是“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  相似文献   

6.
程有为 《学习论坛》2010,26(1):69-72
子产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郑国执政二十余年,在治理“国小而倡,族大宠多”的郑国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社会和谐思想。子产的社会和谐思想可分为国内政治和谐,国际关系和谐,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子产的社会和谐思想是中原乃至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合亮 《探索》2012,(5):125-129,134
研究对象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最为基础性的命题,它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所以是、何以是。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即何为思想政治教育、为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一批高一涵先生的遗墨出现在南京的民间收藏界,其中包括三部手稿:《马克思唯物史观公式集解——附唯物辩证法诸家解释》《中国言官制度沿革史》以及3卷《金城集》未刊稿。经过一番辗转周折,前两部手稿为北京一收藏家购得,后一部手稿则为上海一收藏家购得。承上海收藏家的好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人本思想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人本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这种人本思想主要包括依靠人、尊重人、满足人和发展人四个方面.江泽民的人本思想具有思想上的继承性、内容上的深刻性和实践上的指导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卢景昆 《探索》2012,(2):136-139
目前学术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困扰和纷争,究其本源是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矛盾的认识不够全面造成的。基于"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一逻辑,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包含以下两个不可分割的根本性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它要为一定的阶级、政党和集团的利益服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超越性,它通过尊重、满足、提升和丰富人的需要而实现人之自我超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断研究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我深刻认识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要树立五种理念、找准五个支点、突出五种做法。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树立五种理念一是树立把政工当作事业的追求理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也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向心力、生命线。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能与可行等问题,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整体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客体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对这一客体进行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与前提。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人、理解人的科学维度。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一种集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于一身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需要以这些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种有个性的特殊存在。作为人最基本的个性之一,文化个性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大价值,是人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文化个性的这一地位和功效,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内在吻合。就此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展新方向、新功能,需找准切入点,从宏观载体选择和微观环境创造两个层面,大力培育青年人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体系中,"民本"是德治思想的核心,民为国之根基,以民为本构建了民本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民为本,顺民心,应民意可以固政权,定天下。"民本"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借鉴价值,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生命、情感、意志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邵广侠 《探索》2006,1(5):83-86
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知识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反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们无视人的生命需要。当前,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追求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顺应人性,注重尊重人、关爱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17.
唐怀青 《学习月刊》2014,(22):20-20
我党是一个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管好自己干部、带好党员队伍的政党。从历史中走来,在各种危急时刻,都是我党果敢地站出来,战胜阻碍、拨乱反正,统一思想、重振风气,将全党同志团结一致向前进。陈毅元帅说:"人的一生要经过三个会议。一是庆功会,欢庆胜利,大家都高兴,应该多开会,却不能冲昏头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做出一系列新的重要部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意蕴深刻、时代感和现实性强,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有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南。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从其形成与发展、理论实践渊源以及涉及的教育内容、方法、原则、对象等多个层面展开了积极探讨。随着实践的深化,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化、系统化的认识和研究还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蔡治廷 《世纪桥》2016,(3):95-96
站在当下的视角来看,同为当代自由者的罗尔斯和哈耶克,在某些方面却有所不同,二者传承了不同的自由主义传统,基于不同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正义观。本文主要从正义的首要对象、核心内涵和社会形态诉求三个方面比较二人正义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丹 《求实》2008,(1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强调的是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并且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贯穿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基本内容、特征、在当代的新发展四个方面作研判,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