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Hutchison于1965年首次报告在弓形体感染猫的粪便中排出很强抵抗型的弓形体以后,引起了对弓形体生活史及卵囊感染性的广泛研究,并认为猫是弓形体的终末宿主。逐步认识了猫作为弓形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在我国,1977年夏季以来,先后在一些省、市发现暴发性和散发性的猪弓形体病。但是,对其传染来源和感染途径尚不十分清楚。而了解弓形体卵囊的感染性,探索弓形体病的感染途径,对于认识弓形体卵囊作为自然界弓形体病的传染源,对于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以含有弓形体卵囊的猫粪感染猪及小白鼠获得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并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甘肃某农场人、畜弓形体病的调查和病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动物的弓形体病在甘肃虽尚无记载,但省内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猪的“无名高热病”。1981年8月,我们对从该省某农场购回的30头25公斤左右的架子猪作弓形体人工感染时,发现有些猪即使给予非常大的接种剂量(每头猪腹腔接种1亿弓形体滋养体)也未能使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发生死亡现象。故怀疑接种猪体内存在着弓形体抗体,并进行了调查和病原分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兔抗猪IgG 荧光抗体(IgGFA),对弓形体虫体涂片进行IFA染色,检查了人工接种弓形体猪、现场自然感染弓形体猪和屠宰猪的血清样品共444头份。在这些样品中,检出弓形体阳性血清样品的抗体滴度在1:16~1:1024之间。 本文叙述了兔抗猪IgGFA的制备和弓形体IFA染色的操作方法,并对试验检出弓形体抗体的滴度结果和IFA诊断猪弓形体病的实用价值,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们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三医院检验科利用日本检查人体疟原虫时应用的吖啶橙荧光技术,转而应用到病猪淋巴结等组织的猪弓形体原虫的快速检验,并与瑞氏染色普通镜检法以及荧光抗体法对阳性小白鼠腹腔液的虫体鉴定和检出率作了对比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原虫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疾病。过去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而将猪弓形体病统归于猪“无名高热”病群中,又因猪弓形体病所表现的症状与猪瘟难以区分,往往误认为猪瘟。我省在六十年代就出现猪无名高热病,直至现在尚未查清。为此进行了猪弓形体病的调查研究。 (一)血清学检查 1982年7月至1983年12月对贵州省八个地、州、市的23个县(区)的52个单位饲养的猪、耕牛、奶牛、绵羊、山羊、奶山羊、鸡、兔、狗、猫、豚鼠等动物,  相似文献   

6.
1977年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爆发性弓形虫病。1979年又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弓形虫包囊弱毒株,接种猪只不引起死亡;接种小白鼠不产生症状,但在脑内可形成包囊。由于这株虫株是在江苏南通县的病猪中分离的,故定名为弓形虫南通包囊弱毒株,简称NT株。为了证实NT株在猪体内,是否与在小白鼠体内一样可形成包囊,因此将猪源小白鼠传代的NT株作了回猪试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在实验兔弓形体病诊断上取得较好结果的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用于猪弓形体病的诊断。首先对实验感染猪弓形体抗体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流行地区猪弓形体抗体作了检测,前后采自流行地区的753份样品中,阳性200份,阳性率26.56%。从而肯定了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在猪弓形体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上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弓形体病是由一种龚地弓形体(Toxoplarma gondii)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虫体可以寄生于多种家畜、禽类及一些野生的温血脊椎动物和冷血动物,人也可以感染。在美国和德国于1952年首先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6年后许多国家亦相继有本病的报告。在我国,最早在福建曾于猫、兔、猪及豚鼠体内发现了弓形体。1977年8月,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及上海市乳肉管理所病畜化制站由病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并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1955年由于恩庶等人首次发现弓形体之后,相继从猫、兔、猪、豚鼠、罗赛鼠等五种动物体内分离出弓形体。关于羊的弓形体国外虽有资料记载,但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发现的羊弓形体病报告如下。 (一)发病与流行情况 铁岭种畜场三台分场饲养的美利奴细毛羊,全群营养状况良好,饲养管理正常,可是1978年1月上旬在妊娠母羊中发生了流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清猪弓形体病在我省是否存在及其危害范围,我们在郑州、南阳、许昌、新乡等地区对部分猪群进行了疫情调查、病原分离,血清学诊断、鼠继代虫株的形态学观察、鼠继代虫株的回猪试验等工作。现报告如下。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一)发病情况 郑州市郊区1980年元月份对所有猪只进行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注射,2月底和3月初猪只发生无名高热病,用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并从其中一头猪的血液、淋巴结组织抽出物内分离出了弓形体原虫。7、8、9月份发病率急剧上升。有的农  相似文献   

11.
自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首次在非洲分离出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以来,不少作者陆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多种动物及人体发现了弓形体。1952年Farrel等在美国俄亥俄州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7年我国于恩庶首先在猫和家兔体内分离出弓形体。1977年以来我国兽医部门先后在上海、江苏、北京、辽宁、湖北等地的无名高热猪体内分  相似文献   

12.
高热病和小新虫 猪遭遇小新虫感染,可发作高热病,或小新虫肠炎。这种疫病流行于我国广阔地区已有多年,但尚未见有人阐发和报道。很早以前有人描述的猪的火症很可能就是此病,而病原一直是个谜。对此,近年来盛行两种论点,一说是猪瘟(慢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兔毒回归猪瘟),另说是弓形体病,均难令人信服。弓形体发现至今已有七十二年的历史,近十年在我国有人遇到青链霉素无效的高烧病猪,只要一发现弓形,即定为弓形体病,此中很可能有错判之例。据我们两年来在猪高热病疫区调查,弓形体销声匿迹,却无例外地在所有病猪身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有关家畜弓形体病以及家畜弓形体抗体调查的研究报道甚多,但多涉及猪、牛和羊,有关马属动物的感染情况则未见报道。我们应用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IHA)检查了四川省18个县(市)马、骡血清中的弓形体抗体,现将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一种合适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利用摘除脾和/或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白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血液涂片镜检、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对感染情况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能够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白鼠,且感染鼠表现出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相似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并证实啮齿类动物在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磺胺药物对控制急性猪弓形体病的临床症状及迅速恢复健康方面具有卓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对包囊形成的阻抑作用,迄今尚未见有比较系统的观察与报道。为此,特进行了本试验。 阻抑包囊形成试验 (一)材料及方法 1.试验动物:健康双月龄断奶仔猪,体况中上等,体重7.5~9公斤。购入后立即注射三联苗,并使适应营养环境。 2.试验虫株:选用本省分离的ZG株。虫体在小白鼠体内继代。虫株毒力较弱,较大剂量接种可引致典型病症,但一般可耐过。  相似文献   

16.
材料和方法(一)动物种类 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和家兔。要求均处于育成期和健康状况良好的动 物。 (二)分组 每种动物均分成八组,即感染的弓形体滋养体为10~1~10~7七个剂量组和一个不含虫的单一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动物数依动物种类的不同而异,小白鼠每组10只,大白鼠每组5只,豚鼠每组6只,家兔每组3只。  相似文献   

17.
1981年5月份以后,在浙江省镇海县畜牧场及宁波市郊几个国营农场,发生了一种以高温和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感染对象大多以断奶仔猪及70~80日龄的中猪为主,有些刚断奶的小猪,未显症状即突然死亡。开始怀疑为水肿病或弓形体病,但未发现明显的,一致性的临床特症,也找不到弓形体病原体;也有人怀疑为温和型猪瘟,但经初步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诊断,基本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此种腹泻既不同于传染性肠炎,也决非猪密螺旋体的下痢,而是一种粪稀薄如饴的慢性腹泻。用肠道常见病方法防治无明显效果,腹泻糊粪,经久不愈。病尸组织经病原学检查,发现一种能轻微扭动的微球形小体,充塞于病尸组织内,经分  相似文献   

18.
我们使用痢特灵防治猪弓形体病,共试验了5群,计5~7月龄猪731头,3~4月龄猪46头,用量是每公斤体重10毫克,连服7天,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制止了发病。这5个群中有4个群是在用磺胺类药物无效的情  相似文献   

19.
青海某制药厂有小白鼠1000只,从1988年2月12日起发现病鼠,并大量死亡,到2月24日共死亡700余只,不分年龄、性别均发病死亡,但以幼龄鼠最敏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内容以1978年湖北运川的长白猪群所发生疫病的诊断为基础,逐步深入探究此病的性质。最初,怀疑是弓形体病,因为初步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病变颇为近似。就其免疫历史和分离培养程序,排除了猪瘟及其他常发的细菌病。在疫场病猪和暴露过疫源而外表健康猪只体内各种组织之为弓形体所常住者全未发现弓形体;经常发现的却是一种能扭动的微球体充斥于病猪的全身组织与体液及分泌排泄物中。衡量当时掌握到的资料,起初把发 现的小虫称为小新弓,名此病为类弓形体病;以后正名为猪的新热病,而将此病原体暂名为小新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