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多数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的认识感性色彩浓厚,甚至认为列宁主义就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第一位从整体上把握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按照中国语言方式从逻辑上阐释列宁主义理论体系。赵世炎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为列宁主义做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刻的阐释。早期共产党人对待列宁主义既有创造性运用,又有教条式理解。早期共产党人以苏俄真实状况澄清了其他知识分子对列宁主义的指责。  相似文献   

2.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本文以卢卡奇为例,试图分析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关于"列宁主义"的定义,强调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不适当地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作用,而且忽视了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的理论,忽视了他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斯大林阐释的列宁主义体系,没有突出地反映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没有正确地反映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和理论.他所阐释的列宁主义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列宁主义辩证地看待革命条件的思想方法,但忽视了列宁主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他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思想,正确地理解了列宁对"自发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浓缩了列宁一生对社会主义思考和探索的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是列宁主义的重要标志,是留给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研究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季诺维也夫认为,列宁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中新的过程和世界工人运动中新的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它以俄国革命经验和其他许多国家的革命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可是季诺维也夫未重视掌握和阐释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途径的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说了一些过头的话,不适当地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特别是不适当地在农民问题上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列宁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体现出来的进和退的思想,并从这个角度剖析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的一脉相承性,批判了机会主义者对列宁主义的污蔑。  相似文献   

7.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成功开辟了一条落后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道路,但是在解决一党单独执政前提下,党内权力如何不被滥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如何高效发挥作用等问题时,列宁主义政党理论认为党代表大会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权力使用,为了全面论述这个观点,本文从如下几方面畅谈党代表大会对于党内权力的监督机制:一、党代表大会与党内权力监督的原理剖析;二、党代表大会与党内权力监督关系的剖析;三、党代表大会在党内权力监督工作中所遵循的原则考辨;四、列宁主义针对制度弊端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列宁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主义的创始者,他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位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立足于国际斗争舞台,从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总和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上旬,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在太原联合举办了全国性列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述要如下: 一、如何理解列宁主义 一种看法认为,过去对列宁主义下的定义有缺陷,主要是面向过去而不是未来,另外  相似文献   

10.
和而不同是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和发展列宁主义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特点。通过比较研究邓小平和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是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这一学说自身的逻辑有必要重新检讨,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并不全是真理性。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能说是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作为列宁主义的核心和根本的列宁建党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2.
剑桥政治思想史学派从历史的角度阐释西方共和主义思想,成为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并列的第三种思潮。在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著述中,波考克对共和主义思想传统的再发现,斯金纳对无支配自由概念的阐释,都关注于西方传统的中心论题并把西方传统与现代传统相等同;邓恩把思想史的研究方向引向西方传统的边缘;而塔利则将现代西方传统视为诸种地方知识之一,认为西方传统普遍化是近五百年帝国主义寻求支配世界的结果,只有通过"再地方化"策略,才能达到对西方式现代性的解构与颠覆。  相似文献   

13.
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即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领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前途将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今天,探讨列宁关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产物,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列宁哲学与列宁主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简单地将两者相提并论甚至等同,将难免在肯定后者的实践功能中贬低或淡化前者的学理性和理论功能。列宁哲学具有现实中批判的理论品性,饱含辩证中唯物的理论基质,走过了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程。列宁哲学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与俄国现实的结合,又蕴含着俄罗斯民族哲学文化传统。重新关注列宁哲学,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引领之路"应当何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统一战线思想对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影响主要包括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正确的策略和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等几个方面。分析和研究列宁统一战线思想对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影响,对于进一步认识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渊源和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透过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与终结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中国模式形成的实践,可以得出若干结论及启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主要归因于对马、恩学说的教条式理解;从列宁新经济政策到中国模式,共产党人成功找到了一条有别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最初设想的新路;民主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部分地证明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能性;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模式,为丰富人类的共同价值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主义是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以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提出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列宁的文化主义强调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决定作用,强调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形态来把握和认识,强调以文化革命而不是以政治革命的方法来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强调以文化水平主要是生产力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标准,并主张从现实的文化水平出发去制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策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伯恩施坦主义思潮,以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革命家同其展开了斗争.在论战中,卢森堡揭示了伯恩施坦主义的思想渊源,实质、社会阶级基础和思想内容,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由于多种原因,卢森堡的理论也有些局限,不过这些局限被列宁所克服.研究卢森堡同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及其列宁的相关论述,对于总结第二国际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政府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思考,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理论升华,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产生飞跃的一个重要表现。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角度,用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眼观探寻列宁主义的发展过程、具体内涵、整体品质和指导作用,认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阶段界定、涉及领域、鲜明特征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实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新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的发展代价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晚年在探索"三个规律"的实践中,确立起以必要代价谋求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社会发展模式和判断社会发展代价的根本标准;经济文化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困境中生存和发展所付出的必然代价,是为换取更大利益有意识做出的牺牲;凡是利大于弊、总体上有利于国家发展利益的必要代价就具有合理性,就要毫不吝啬地付出;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坚守"双赢"底线,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增强应对风险、减轻代价的能力,主要运用法律手段趋利避害,善于应用国际规则谋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探究和借鉴列宁晚年的发展代价观,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