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明确侦查策略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学互动论视角研究侦查策略中侦查员与嫌疑人的互动形式问题,以"示利"侦查策略及"迂回"侦查策略为例,分别就侦查策略实施中侦查员与嫌疑人的合作型互动形式及非合作型互动形式进行深入剖析,以理解两种不同形式互动中侦查员与嫌疑人的行为含义,探析侦查员与嫌疑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构建过程及侦查策略实施中所形成的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侦查语言学",具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双重研究目标,能够促进本学科不断发展;其研究对象外部界限明晰、内部性质同一,研究内容广泛而丰富,并随着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基础理论不仅反映学科特性,而且对侦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侦查语言学"从学科性质上说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在学科归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相似文献   

3.
所谓监控型侦查,也称为监控型秘密侦查行为,是指侦察机关为了对一定的犯罪进行追究,不得不对重点场所或者特定嫌疑人进行预防性的监控或者同步监控的一种侦查方式。本文运用犯罪学和侦查学的基础理论,立足于毒品犯罪案件侦查的工作实践,对监控型侦查方式的运作模式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的层面将扒窃行为规定为盗窃罪的罪状之一,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构成盗窃罪的行为方式。尽管如此,扒窃案件仍然属于多发案件,各地公安部门都在加大反扒力度。反扒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首先要求反扒民警必须具有较强的识别扒窃嫌疑人的能力,能够把扒窃分子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识别出来。本文主要从扒窃分子的眼神、动作、行为举止、衣着持物、相貌特征以及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扒窃嫌疑人的特征,以为反扒民警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扒窃分子并做到精准打击扒窃犯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侦查失败原因很多,既有犯罪嫌疑人的狡猾,也有侦查技术落后等客观因素,同时也受侦查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消极定势的影响。侦查人员消极定势表现主要有好人定势、坏人定势、经验定势。这些定势致使侦查人员错误判断嫌疑人的犯罪需要、犯罪动机、嫌疑人的范围、嫌疑人的身份,结果导致侦查失败。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应克服心浮气燥、麻痹懈怠状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减少消极定势对侦查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无确证嫌疑人的审查是刑事侦查中的难点。对其进行审查,可以排除无辜,缩小侦查范围;发现和确定犯罪嫌疑人,为进行侦查讯问和查明案件事实创造条件。审查应遵循实事求是、调查与正面审查相结合、严禁刑讯逼供、允许辩解、以证据为标准等原则,主要应从有无犯罪动机、是否具备时空条件、陈述中有无矛盾和疑点、行为表征、嫌疑人是否为作案人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查的方法主要有:正面审查的策略和方法、调查法、分析判断法(包括行为表征分析法、情理判断法、比较印证法、逻辑证明法、心理测试法等)。  相似文献   

7.
个人言语风格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风格具有三个基本属性:特殊性、稳定性、反映性。侦查技术人员依法对有关案件言语材料的言语风格进行识别,可以分析出制作人个人特征,确定案件言语材料与嫌疑人的关系,从而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和线索,为认定作案人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8.
法律赋予律师在刑事侦查阶段对侦查人员刑讯逼供行为的独立调查权和对嫌疑人、被告人的单独会见权以及申请对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检查权应是遏制刑讯逼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监督措施 ,应逐步从立法上加以规定和确认 ,并在侦查实践中实施。  相似文献   

9.
案件言语识别是运用语言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通过对作案人语言特点的分析,判断作案人的身份特征和活动区域,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方向的一门侦查技术。案件的书面语言,一般都会反映出书写人的方言特征和用字遣词的习惯,这对于判断作案人所在地区以及有关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言语识别在侦查破案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确定侦查的方向和范围即所谓“定向”;另一方面是确定作案人的有关特征即所谓“画像”。1定向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依据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些案件,如写反动标语、反动传单、反动信件、诬陷信、恐吓…  相似文献   

10.
侦查中的思维活动,简称侦查思维,是侦查理论中的重要范畴,无论是从它的反映对象还是从它自身的活动过程来看,都有着区别于普通思维活动的本质和特征.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侦查过程与侦查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侦查中思维活动的本质和特征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视频图像侦查中反侦查行为的识别和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图像侦查是新的侦查方法,已在侦查实践中广泛应用。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会针对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直接破坏、伪装掩盖等多种反侦查行为。犯罪嫌疑人的认知能力和关注焦点皆会受到限制,且视频监控能够客观还原事件过程,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是能够被识别的。我们可以通过仔细勘验,分析反侦查行为方式,广泛收集线索,深度挖掘相关信息等方式,以应对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得以形成。人们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又产生了言语。言语识别是以语言文字为检验对象,运用语言学、侦查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和原理,判断言语人的地域属性、社会属性和发声习惯的一种应用技术。言语既是社会现象,又是个人现象。言语识别可以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涉案人员现场遗留的言语信息的分析判断,确定或缩小侦查范围,分析案件性质,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对侦查破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刑事案件,也称刑事犯罪案件,是指由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处理的,触犯了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件。它是刑事侦查的直接对象。从侦查破案的角度,研究刑事案件基本结构理论,无疑对指导侦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刑事案件基本结构的概念、依据、主要内容以及对侦查实践的重要意义作简要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盘查战术是警察在执行公务、侦查违法犯罪案件时经常使用的战术之一。如果战术运用得当,常常能成功地破获大案、要案。文章介绍了警察在对居室、公共和娱乐场所进行盘查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空间进行有效的"占位",与嫌疑人之间形成合理的"站位",以利于执法实践,提高执法水平,减少伤亡。  相似文献   

15.
伪装历来是犯罪分子作案时常用的反侦查手段,侦查与反侦查、伪装与识别贯穿于刑事侦查工作的始终。犯罪分子伪装作案的目的在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便逃避法律的惩罚,其伪装行为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众多障碍。刑事侦查部门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识另ll作案人的各种伪装行为,揭露其真实面目是侦查破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命案是刑事犯罪活动中主观恶性高、社会危害性严重的案件。其中,嫌疑人智商高、精心策划、伪装现场、遗留物证少等因素往往考验着侦查机关的破案能力,并导致侦查工作陷入僵局。分析僵局的形成原因,寻找侦查线索,搜集可靠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成为突破侦查僵局的关键。本文就命案侦查僵局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探索具体可行的突破方法以期突破侦查僵局。  相似文献   

17.
侦查目的就是以观念形态表达的,国家进行侦查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侦查目的是整个侦查活动的灵魂、任何侦查行为的开展必然受到侦查目的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侦查目的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对侦查目的的立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我国侦查目的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谋略即计谋,指对立双方在斗争中,一方根据具体的形势、情态而针对另一方采取的行为方针、方式、方法等。侦查谋略则是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为达到一定侦查目的而对案犯、嫌疑人、知情人等使用的计  相似文献   

19.
侦查假设是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形式逻辑中假设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对侦查推论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侦查欲实现和谐化应该首先探求自己的学科语言.侦查学科语言指的是具有侦查专业特色的、体现特定法律规范和普适性法理并且合乎侦查实践所需的语言.侦查学科语言的功能在于侦查学的形成及发展需要成熟的学科语言,侦查公信力、侦查目的的实现和警民关系的和谐需要成熟的学科语言.侦查学科语言在学科应然和实然、侦查欲求和法治欲求以及侦查目的和主体素质方面存在困境.侦查学科语言的出路在于坚持应然原则,体现理论特色,完善构建要素和实践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