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桥》2015,(10)
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点燃了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烈火,促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迎接长征途中的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各路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教育活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北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统称,它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陕甘游击队对西北红军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创的"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其它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后得以保存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的指挥中心和后方保障基地,是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陕甘边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依然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为红军提供落脚点,从而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做一浅析探究,分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秦俊 《党史博览》2008,(10):39-41
一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3岁参加革命,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出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1,(7)
正"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习近平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1933年10月,照金根据地失守。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党政军在合水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辟三个战略区, 建立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一、二、三路指挥部,撤销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议批判了杜衡的“左”倾错误,使陕甘边的土地革命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谢子长对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有着独特贡献。他早年投笔从戎,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党员;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被广大农民称为“谢青天”,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他领导的清涧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武装起义,进入了创建西北工农红军的新时期;他先后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秘密打入国民党部队,做策反工作,为建立、扩大红军,开展游击战争进行积极探索。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重点地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也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国民党对这些根据地分别派重兵“围剿“,红军在反“围剿“失败后,先后开始了长征,当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在人烟稀少的川西北地区转战了4个月,几乎完全与外部隔绝,陷入绝境时,在一份旧的《山西日报》上,毛泽东得知有一块谢子长、刘志丹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位于陕西省北部和甘肃省东部,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毛泽东决定选择这两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一个实实在在的落脚点,从而决定了红军的命运,这也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所以毛泽东虽然从没有见过谢子长,而且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谢子长早已经牺牲,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谢子长却有着极高的评价。但今天人们对谢子长似乎十分陌生,今年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5周年,让我们重漫历史,揭开谢子长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时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10.
今年11月7日,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纪念日。值此,回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总结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立足老区实际,发扬老区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边区人民,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的红色区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党史纵横》2012,(9):19-20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杰出革命家和军事家,是陕甘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创建陕甘根据地和红军做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卫东刚 《世纪桥》2014,(8):15-16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创的"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陕甘边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其它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后,陕甘边根据地建设上贯彻"狡兔三窟"战略战术,使得陕甘边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依然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从而扭转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在总结渭北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创建陕甘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决策;根据陕甘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根据地的政策,使得陕甘边区得以繁荣和巩固,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习仲勋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赞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在领导陕甘革命的过程中,较早地认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路径,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乐文  高炳 《奋斗》2022,(9):67-68
<正>走进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穿行在革命老区照金镇的川梁沟峁里,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上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照金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志丹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之一。在他十多年辉煌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利益、深入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不仅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促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而且使群众路线在陕甘边区得以从理论变为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例探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是人民军队历史发展的必然关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的宝贵经验表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是人民军队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党史上,郭洪涛是一位有特殊经历的人物。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郭洪涛曾任陕北红军总指挥部政委(总指挥谢子长)、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陕北省委书记、陕甘宁特区党委书记等职,参与领导创建陕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1938年后郭洪涛历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等职,为开创和发展山东抗日根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湘鄂赣、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10多个根据地。其规模中央根据地第一,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红军近10万。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红军达8万之众,规模第二。从位置上看,绝大部分根据地建立在南方,北方仅陕甘1个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恰处南北根据地之中,形成了连接南北根据地之间的一座桥梁。笔者就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