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当本然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做人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只是后周柴世宗手下一名将军,有一次与敌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厮杀。赵匡胤正杀得兴起,不料他的战马突然中箭而死。赵匡胤跌落马下,敌军的几个战将乘机围了上来。正在这时,赵匡胤手下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以科学的后勤谋划奠定统一大业的物质基础,进而成为绵延数百年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人绝无仅有,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23岁应募从军,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军中任职。因军功显赫,不到10年,即成为郭威养子周世宗柴荣的禁军统帅。公元959年,周世宗病死,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次年33岁的赵匡胤趁“主少国疑”的机会夺权,建立宋朝,在稳定内部的基础上,开始了历时16年的统一战争。后勤这条隐没在刀光剑影之后的“第二条战线”,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赵匡胤统一战争战略谋划的重点。一、宋初形势与“先南后北”的后勤谋略自从公元907年朱温…  相似文献   

3.
赵普之奸(上) 赵普是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边报传契丹、北汉联军南侵。朝廷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陈桥驿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顺水推舟地接受后周幼主的所谓“禅位”.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宋史》、《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这段史实,都认为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是被动的.他是被将士们拥戴才登上皇帝宝座的。  相似文献   

4.
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赵普,为人刚正不阿,办事刚毅果断,在用人上更是坚持唯才是举,不因皇帝的好恶而放弃任人唯贤的标准。 有一次,赵普向赵匡胤提出任用某人为官,未得准许。第二天上朝,赵普又把那份奏章捧了上去,赵匡胤还是不同意。第三天,赵匡胤接过赵普的奏章一看,还是前天那件事,不由大怒,把奏章一撕,扔在地上。赵普却不生气,慢慢拣起奏章,糊好又捧了上去。赵匡胤恍然大悟,赵普是忠诚为国荐贤啊,即降诏任用那人为官。以后,那位官员在任职中显示了非凡的才能。 还有一次,有一位军官立了军功,按规定应该升官奖励。于是,赵普就向赵匡  相似文献   

5.
在巍巍吕梁山东麓、洪洞县的西端,有一个贾姓世居的村庄——罗云村。相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这里出生的。为逃避战乱,赵匡胤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用有两个交叉提梁的筐子,将他和弟弟赵匡义一起挑到了河南。当  相似文献   

6.
好汉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一)周世宗的一句“戏言”,吓得赵匡胤魂出七窍。事实上.他可能不但想当皇帝。而且正在悄悄地准备。在陈桥貌似半推半就的兵变中。完成了他的“黄袍加身”。  相似文献   

7.
认为赵匡胤以收兵权为纲,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出自赵普之谋,千年以来已是定论。可是,试用实践论和心理学具体分析有关史实,这个历史定论与历史实际并不相符。赵匡胤原为郭威部下。九五一年春正月,郭威借口辽军侵犯后汉,率后汉军北征。军次檀州,发动兵变,将士把黄旗当作黄袍,加在郭威身上。郭威装作被将士拥逼的样子,率军返回城都,夺取后汉政权,改国号  相似文献   

8.
莱州110“下海”记毗邻渤海湾的山东省莱州市,有一个海边渔村叫海庙口。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早年曾在这里讨饭,路遇暴风骤雨,多亏海神搭救才幸免于难。赵匡胤称帝后,在这里修造了气势恢宏的海神庙。千百年来,当地渔民膜拜海神,祈求幸福平安。但今年以来,在这里却流...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9,(2):75-77
大唐随着帝国力量的丧失而崩溃,经过了五代十国的离乱,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古代禅让方式取后周之位,成为北宋王朝的开国君主,为宋太祖。  相似文献   

10.
史家评说宋太祖赵匡胤,每以“唐宗宋祖”并论。实则就其对手下“犯官”的处置来看,“宋祖”逊“唐宗”远矣。据《宋史·李汉超传》和欧阳修撰《归田录》记载:赵匡胤派李汉超当关南巡检史,防御契丹入侵。李在关南17年,战功显赫,贡献不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守边“良将”,却干着“穷征猛贷”、霸占民女的罪恶勾当,逼得边民到京城告御状。赵匡胤是怎样亲自处理这桩“大要案”的呢?他不但不追究李汉超的恶行,反而一面“密使谕汉超”赶快“还其女并所贷”,告诫他下不为例,又拉拢感情说“不足于用,何不以告朕邪?”直令“汉超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燕赵大地不仅孕育了南越王赵佗、汉昭烈帝刘备、北燕立国者冯跋、宋太祖赵匡胤、后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后蜀皇帝孟知祥等帝王,而且产生了二十多位皇后、皇太后。其中,既有非同凡响的杜太后,德才兼备的冯太后,也有张榜卖官的董太后,不认生父的刘皇后等人。杜太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  相似文献   

12.
陈桥兵变一年半后的一个夏夜,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皇宫御花园设宴招待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一批掌握重兵的将领。这些人或者是他称帝前的结拜兄弟,或是赵采集团的中坚人物,都是开国元勋。集兵权功勋于一身。  相似文献   

13.
好汉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五) 为了防止各级官员们培养起离心离德的力量,赵匡胤在干部制度上实行了官、职、差遣三相分立的制度。这是一套真正奇异而又复杂无比的干部制度。简单说,就是上至宰相,下到相当于县里科级干部的主簿官儿,一般都不担任与官职名称相符的职务。换句话说,就是本部门的官员并不一定管理本部门的事务。于是——  相似文献   

14.
福建漳浦县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城”——赵家堡。赵家堡,是赵匡胤的后裔闽冲郡王越若和、赵范为纪念大宋王朝灭亡所建,距今405年。赵家堡的外围城墙周长1082米。据考证,城堡的布局与园林设计,极力保持北宋故都汴京(今开封)的格调,以宣  相似文献   

15.
截成一样长     
《涑水纪闻》是司马光作的笔记,其中有一条记道: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员,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便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便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指,难道没有长短的吗?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了。”这一条在别的宋人笔记里也有记载,不过批语还多了两句骂人的话:截你爷的头,截你娘的头。”不管赵匡胤骂了还是没骂,他批驳那位官员总是不错的。天地间一切事物,本来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其不整齐乃是自然,整齐只能是人工裁截的结果。就是真骂了他爹娘两句,我对赵匡…  相似文献   

16.
长于献媚取宠的马屁精,自古及今如过江之鲫,车载斗量数不尽。一如谚云,世上马屁拍不穿。可是,拍马穿帮,自讨没趣,招致灾祸的事,亦不乏其例。个中玄机,费人猜详。姑以官场为界,对穿帮马屁聊发刍论。《涑水记闻》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后回到京师,众将拥立,后周恭帝退位。临将登基,还缺少一份恭帝的退位诏书。此时原本是恭帝近臣的翰林学士陶谷从怀中掏出早已拟好的退位诏献给赵匡胤,并说:“臣事先写好了“。这个马屁拍得响,解了赵匡胤燃眉之急!按“拍马经济学“,陶谷自当得到高额回报,要加官进爵;想不到赵匡胤反而不大高兴,还从此轻视陶谷的为人。陶谷拍了个穿帮马屁!其中的奥妙,大抵有二:首在违逆了臣子忠于君主的纲常,今天陶谷你能背叛恭帝,明天说不准你又会叛卖太祖,此等贰臣,岂可信用;次在陶谷太过聪明,退位禅让之类本是一场假戏真做,为的好遮掩天下人耳目,你陶谷早早的拟好  相似文献   

17.
一、北宋王朝的地缘政治形势 就政治地理学角度而言,北宋内陆边界可分为北部边界、西北部边界和西南部边界.各地地缘政治形势的特点有其差异,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其疆域"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  相似文献   

18.
下民不可虐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知祥称帝后,为了酬谢昔日患难与共一同打江山的将相大臣,给他们诸多宽厚的待遇。然而这些官吏却借此机会肆无忌惮地害民虐庶,搜刮民脂民膏。孟昶继位后,为整饬吏治,于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亲撰《颁令箴》24句。宋灭蜀后,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前后蜀政治腐败、不战而败的历史教训,将《颁令箴》缩写为四句1 6字:"尔俸  相似文献   

19.
宋太祖赵匡胤曾诏令各地官吏,不许经商贸易,“违者论如律”。然而,不少官吏利欲熏心,依然我行我素,以身试法。对此,一经发现,宋太祖即予惩处。据载,琼州知州周仁俊倒卖贩易,被降职为  相似文献   

20.
吴思  卜国宪 《小康》2005,(3):60-62
“岳飞必须死。”推算这个结论,需要从宋朝的创建开始,是一篇一波三折的故事。一、宋朝的创建者赵匡胤是一个篡位武将。在部属的拥戴下,他取代了由他保卫的皇帝:武装力量本来是皇帝用来削平外患、平定内乱的宝剑,不过,这柄利剑握在部下手里,极易形成“太阿倒持”之势,反过来威胁皇帝自身。赵匡胤篡位并不是一个特例。从安史之乱开始,一个又一个王朝倒在了自身保卫者的剑下。于是,生活在宋初的人们,难免在前朝兴亡中得出结论:内忧大于外患,内部的异己力量比外部的异己力量更危险。宋朝的军事制度就是在这种历史经验的背景下建立的,其主题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